1、(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2、(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释义: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孔子名言解释)。
4、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6、(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7、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孔子名言解释)。
8、注意:《论语》中孔子所讲的“爱”往往不单纯是爱情,而是爱所有人,爱父母兄弟,爱亲人,等等。是博爱。若说要从《论语》中找出很浪漫的爱情语句,那是不可能的。楼主不妨在《论语》中体悟一下孔子之博爱吧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0、(翻译)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1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12、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3、(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4、(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释义: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16、(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1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9、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0、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21、(译文)子张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哪五种?”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拥护,诚实就会受到重用,勤敏就会获得成功,慈惠就会有本钱使用人。”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释义: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2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孔子自我评价)他这个人,发愤用功时忘记吃饭,快乐时忘记忧虑,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4、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25、(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26、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27、(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8、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29、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30、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客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31、(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32、(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33、(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34、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释义: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6、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37、·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8、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39、·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有才能的人,结交士人中有仁德的人。
40、译文: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学识肤浅的人请教。比喻不耻下问。
41、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4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43、(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44、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5、(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46、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4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8、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49、(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5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51、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2、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53、(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54、(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55、(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5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57、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58、(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59、·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6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61、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62、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63、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4、(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65、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66、孔子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6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6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69、(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70、(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1、(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7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73、(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74、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7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76、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77、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