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3、(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4、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5、(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6、(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老子语录翻译)。
7、(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0、(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1、(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2、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13、《第二十四章》翻译: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14、(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18、 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9、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20、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22、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Goodfortunefollowsupondisaster;disasterlurkswithingoodfortune.
23、(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24、(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2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Ahousefulofgoldandjadecannotbesafeguarded.
26、(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27、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28、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