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在看《三体》的时候,一定都对宇宙文明间的“降维打击”有很深的印象。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对应舒马赫介绍的“四个层次”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也是分层。
2、在认知自己的层次,可能会提高人的自负感,但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认识,会让我们领悟到自己的渺小,所以如果在第三层次待得时间比较长,就会过于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认知。
3、《周易·系辞下》曰:刚柔者,立本者也。又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4、对哲学的主题亦存在许多看法。一些人认为哲学是对问题本身过程的审查;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实质上存在着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哲学命题。
5、我们从自然生活中的人的角度开始思考,“以自然的态度”去想象、去判断、去感觉、去意愿。我们最好以单数第一人称进行的简单思考来阐明上述意思。
6、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下自己的思考、行为方式是出于社会所赋予的惯性,还是基于自己的洞察和反思;是来自他人的影响,还是出自本心,只有这样,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独立思考弥足珍贵、哲学思辨逐渐式微的物质社会中,我们才不会太过轻易地迷失方向。(什么是哲学及其含义)。
7、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也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8、笛卡尔将精神(或思想)世界与物体世界(包括人的身体)彻底地割裂开来,这对后来西方思想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是有益的。(什么是哲学及其含义)。
9、但是,显然,这个成果还是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内省式经验的范围内,它只不过是教我们更注意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更注重对自己的社会生活、内心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已,却并没有改变既有的哲学思考的方式。但是,既然我们已经通过上面的分析揭示出了哲学与实验的内在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并且将一般的科学实验也纳入到我们的考察范围内,那么,在重新考察哲学思考与经验观察的关系时,参考科学实验的方法来扩展哲学思考中经验运用的方法,无疑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这样,恰恰是针对传统上哲学所最经常运用的内省式经验观察的方法,“实验哲学”的提出将对之产生最严重的冲击。它将表明,对个人经验的内省是过于狭隘和简单的一种哲学思考方法,狭隘在于它仅仅限于个人经验,而不包含他人经验,简单在于它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单始终是个人主观体验式的。像这样的哲学思考方法或许对于一个前现代的社会是适合的,在那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远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复杂,流动性和变化性也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快速和多样,从而,一个人单凭自己个人的悠长的人生经验的积累,将这种人生经验转化成为概念思维的语言表达出来,予以逻辑综合和理论升华,就可以成为哲学了。这或许就是所有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它们在过去是这样,在今天也仍然是这样。但是,显然,鉴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和多变,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就远远不适应了,它需要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进行根本地变革。这或许就是当我们把哲学与实验联系在一起时在哲学思考上所将获得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积极成果。
10、正是这种专横和专制的抽象观念和抽象力量的存在,内在地决定了“厘定界限”成为哲学批判的中心主题和任务。通过“厘定界限”,消解抽象观念和抽象力量对人的思想和生活的无所不在的控制,推动思想解放和人的解放,是人的思想和生活对于哲学的内在呼唤,因而也构成哲学“批判”的根本使命。
11、我们所面对的人生,就是一连串发散性问题的总和,我们不能期望像解决汇聚性问题一样去解决它们,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这个问题所处的层次找到答案,答案只能在更高的一层。
12、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是坏人,只会觉得别人有问题。因为我们倾向于从意图上评判自己的行为,但是却从行动上评判他人,比如复仇者联盟中的灭霸,灭霸要拯救世界,从他的角度来说,他的意图是好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行动,一个响指死了很多人。这就造成了我们和他人之间理解的鸿沟。
13、文章节选自《学习时报》2022年4月15日,原标题“从哲学高度认识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4、因此说,古哲人孔子解释了“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相统就是人类伦理道德价值的最终目的;即“天人合一”的本义,进而代表着中国伦理哲学的诞生。
15、马克思曾这样批判资本的专断力量对人的生存状态所造成的后果:“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
16、其实舒马赫所说的哲学地图,代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行动和生活。
17、前面分别对哲学批判的理论性质和精神气质进行了阐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哲学批判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即是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澄清哲学批判价值诉求和价值旨趣,这是规定和指引哲学批判活动的深层动机和动力源泉。
18、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