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心往往充满欲念,安静不下来,如同浊水。静就是让心不妄动。
2、《说文解字》里面说,“诚,信也”,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3、所谓“人道”,不过是“天道”之用。因此,道法取之自然,用于人生,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哲理。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算命的说了财多不是读书人,命中财多的,先不管身旺身弱任不任得,反明财多欲望就多,欲望多的人不合玄学的。
6、从发源上讲。有人说,老子和孔子的学说,均来自于《易》。这句话大有玄机。孔子从乾从阳,老子从坤从阴。所以孔子儒家观点,至大至刚,天地正气,能伸能长,犹如一棵顶天立地的巨木,不断向上、向外扩展。老子道家观点,阴柔圆融,能收能藏,往往能看到事物背面的东西,犹如让人从巨木,渐渐缩回,重新变成一颗生命的种子,回归生命的原点。(道德经的精髓八字)。
7、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人要善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忘记过去的痛苦与悔恨,保留过去的快乐与成长,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的美好与强大,提前预防痛苦、祸患的来临!
8、万事万物在没有形成之时就是“无”,自从能叫得出名时,也就是“有”时,则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源才开始命名,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来源论。
9、而更为精华的则是其中那些老子独创的成语,可谓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从中完全可以洞见《道德经》的真谛。
10、“顺自然”——这个词比前两个要容易理解,顺其自然,很多人遇到一点挫折就很烦躁,觉得老天不公,只会抱怨,但是要学会顺其自然,用最快的速度调整心态,整理好自己的心情,继续前进,或者再努力一次,善于发现美,任何地方只要你发现,都会觉得美妙,即使在这凌乱不堪的世界,只要你感受到世界的美丽,顺应逆境,便能一直往前进。
11、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
12、《道德经》最奇妙的一点,就是他的辩证法,看待任何事情,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用辩证法。而《道德经》的辩证法至少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3、通俗地说,我们喜欢生,害怕死,须不知,对自然规律而言,生和死,是平等的。谁能逃脱?害怕它,不如改变心态,客观看待它。
14、心无挂碍,言出必验!心无挂碍,出自《心经》。指心里没有牵挂、妨碍,在判断事物时,我们不要轻易地怀疑自己,不要受外物所干扰、迷惑甚至左右。放心分析,大胆探测,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或者断语就一定能应验的。因为没有牵挂,就没有负担,没有负担精神就很轻松。所以这时候看到的事物也是更接近真相的。
15、说到这里,你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以悟道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看看我们的现实,我们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纠结?为什么会郁闷?为什么会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规律,如果懂得了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我们心灵上的这些困扰就会烟消云散,这才是真正幸福圆满的人生啊!
16、 轻和重,躁和静,是一对矛盾,不可同时两得。你心烦意乱,躁动不安的时候,自然就失去了清静。而你心平气和,安安静静的时候,躁动自然会平息下去。
17、“诚”也是“成”,古文中这两个字是通用的,而“成”就是自我实现。
18、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又是相互转化的。万事万物的对立,是发展的起点,万事万物的发展的过程。万事万物相互转化,是发展的最终结果。世界之所以不断变化发展,就是万事万物在不断的相互转化。
19、谦虚无争反而能走在众人前面;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很好地生存。
20、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21、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22、不可不信,妙不可言!当你学会了这些道理,就像无意间掌握了自己或者别人的未来一样,不仅自在而且不由得别人不信,这种感觉简直妙不可言。郭璞《江赋》云: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也。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他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相传郭璞为正一道教徒,除家传易学外,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23、单出曰声,杂比曰音。这一段讲的是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时代,能把事物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说的如此透彻者,唯我中华《道德经》!
24、老子认为,动与静从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反复的,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
25、以上是老子的总原则,如果不是很好理解,那么请看下面两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6、言辞表达,谨慎小心!预测时的言语表达很重要,要把不好听的话说的好听,把好听的话说的动听。比如你想说这个人很胖,你要说他心宽雅量,有福相,惹人喜欢。比如你想说这个人很瘦,你要说他聪明精干,神清气爽。比如你想说一个人和老婆身高不般配,一个很高,一个很矮,你要说阴阳平衡等。
27、如果想不再“宠辱若惊”,就要将外在的那个被功名利禄困惑的假我彻底抛弃,转而看清那个原本纯朴自然、真性情的真我,内心清虚守静,无为而修身。
28、“诚”首先可以作为自我的选择,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出于自己的意志,选择做一个诚实的人;其次“诚”的实现还需要后天的自我努力,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身”。
29、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0、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31、“道”是道家核心。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一种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道的自然而然的,因此人要符合道的规律,像水一样柔中带刚,随其自然、自然而然的生存,不要妄加人为的因素。
32、我们很多时候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对手强大、或者事情困难,我们完全有能力取得胜利,但是我们因为太想赢而失败了。这就是没有战胜自己。
33、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显现的,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34、*中国专家学者协会顾问、国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35、道德经思想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都给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辩证逻辑思维上,老子讲福祸相依、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36、守愚,意思是指保持愚拙,不事巧伪,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7、道家的处世哲学是:既然人人争先,何不闪过一边,看潮涨潮落,静观万物而自得。面对死地,人人皆欲后退,何不挺身而出,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既然众人谋一己之私,何不舍我之私,先成他人之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何乐而不为?
38、我们从这些成语中,洞见人生智慧,本次先分享这5个成语,可以说字字都是真智慧,个个都是大境界,值得认真品读领悟。
39、从这类生活现象我们知道:即使你是好人,也未必是懂得规律和悟道的人,那就有可能不按照规律做事,当然也就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好、做大、做成。至于坏人,他已经背离了天地人间正道,即使掌握了一些术,得到的也不是受益,而是罪证,失败是必然的,这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
40、世上再难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时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从这件事情还是很简单的时候就开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谓大事也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难事,成就大业都是从最简单的时机,从小事做起来的。
41、《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42、不少人总在思考:宇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人又是从哪里来的?老子帮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宇宙与万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一种叫作“道”的力量所造就的,“道”就是宇宙与天地万物,也包括我们人类最终极的源头。西方《圣经》中说,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但《圣经·新约》中也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说到这里,即使你还不能理解,但应该也大致了解了我们所疑惑的宇宙与人类的终极秘密:大道。
43、 守静笃:灵光乍现一时悟,清静去躁一生悟。
44、说到“德”,我们会联想到“道德”“品德”“美德”这样一些词汇;如果再往深处问一下,这些所谓的“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的“德”,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呢?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生育万物的源头和隐藏在万物中的规律,就叫“道”;知道了这样一个源头,明白了万物中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做的人,就是有“德”的。“道”在外,是客观规律;“道”若入心,并驱动行动,就是有“德”。
4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6、对人而言,就是不刻意。只要你不刻意,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顺其自然。
47、所以到了百家争鸣的时候,人类的“直肠子”似乎发展到了极限。天下割据,四处纷争不断,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战争、纷争、争端。而争端的根源在于没有人选择妥协,没有人愿意吃亏,哪怕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暂时的吃亏。
48、老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才能真正回归生命的本色。
49、 有的人,通过徒步,静坐,茶道,书法,画画,跳舞等等,不同的方式,去感受“虚极”。
50、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得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51、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水,从俯瞰万物的高山之巅,顺势而下,滋润万物不求回报已是伟大至极,却又安身于低洼之处。而且,水以柔弱为品德,该流则流,当止则止,无所不可,但就是这无形的柔,可以慢慢化解刚强的力量,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印证。
52、把握今日,活在当下!合理的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自然就会留下辉煌的历史,未来也就自然美好了。而要想很好的把握好今天,就要从当下就开始,这一刻就开始行动,留下的遗憾越少,失望越少,未来自然就越美好了。反之你错过的很多,失去的机会越多,未来就可能越糟糕!
53、这世上,有几人能甘于放弃高处而甘愿去卑下的地方呢?又有几人能像水一般在自我循环之中不断向前呢?又有多少人能在面对强难之时,能摒弃懦弱之心,以至柔的坚持去攻坚强者呢?又有多少人能如清澈明净的水一般,干干净净地立足于社会呢?
54、学习知识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却要每天不断减损。减损了又减损,以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不为。
55、做事难,是因为缺乏持久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
56、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不好好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自强自立,就很难立足于天地间。其二是人如果完全不为自己而活,过度的注重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就容易迷失自我,天理不容。其实原话后面还有二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若只为己,天崩地裂。所以第一句的人不为己的为字,既可以念作四声,也可以念作二声。就好像诸葛亮如果一直深藏茅庐,只顾一味地修炼自己,也是难有作为的。同理如果很早就出来运筹帷幄,而没有好好的修炼自己,也是不行的。
57、水看似柔弱,但是“滴水穿石”;谦退看似柔弱,其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58、《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59、 虚,在某一个面向,可以理解为“气”。
60、 我们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就会知道自然的规律,人也遵循这种规律。
61、原来,老子所讲的道德,跟我们所熟悉的道德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关于道德的教条,而老子所说的道德却揭开了天地万物与人生的秘密。
62、守时,君子待时而动,守时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