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的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3、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4、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诸葛亮《治军第九》)。
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诸葛亮名言名句100句)。
6、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合外,万物昭然(诸葛亮《视听第三》)。
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类别:志向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11、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诸葛亮《治国第一》)。
1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
13、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15、1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诸葛亮《将苑·将骄吝》)。
16、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7、这是诸葛亮的遗言,他死后,把自己所有的都还给了蜀国,没有给自己子女留下一分遗产和田地,因为他觉得那样会辜负刘备,更违背了他当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志向。
18、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9、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20、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
2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2、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23、1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诸葛亮《将苑·智用》)。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5、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罗贯中《三国演义》
26、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27、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8、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29、2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30、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
31、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3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33、吾乃诸葛孔明是也,得世人青睐,称吾卧龙。----《英魂之刃》
34、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三国·诸葛亮
3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36、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诸葛亮《兵法》)。
37、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8、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39、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诸葛亮《纳言第四》)。
40、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诸葛亮《又称蒋琬》)》。
41、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42、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43、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44、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45、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46、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曹丕
4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48、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49、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50、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
51、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52、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53、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54、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类别:友谊
55、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56、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57、1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诸葛亮《将苑·将才》)。1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将苑·将器》)。
58、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59、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诸葛亮《治人第六》)。
60、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诸葛亮《治人第六》)。
61、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6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3、4)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64、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诸葛亮《兵要》)。
65、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66、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
67、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
68、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6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0、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71、“上事以的上后下有主向则命一上上事以上事以荆州而还对夫第以要我好宛、洛,上事以夫第你大月子得率益州而还对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上事以夫第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7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73、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诸葛亮《兵要》)。
74、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5、悠悠苍小为格边,曷此其及。----《外把只国志》
76、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一戴震
77、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78、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79、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80、 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81、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82、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8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