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难以理解,那么可以反问自己,你对什么会有同情心,是不是和你越相似,同情心越强?蚂蚁和猴子同时被屠杀,你更会同情谁?
2、我是一个金庸迷,也许之后我也会引用很多金庸笔下的故事。《射雕英雄传》相信大家都听过看过读过,都知道靖哥哥是谁。郭靖就是一个儒家人性本善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天生一股痴傻般的善良,哪里需要正义,靖哥哥就出现在哪里。第一次见到假扮成小叫花子的蓉妹妹,靖哥哥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一件貂皮大衣,和一匹宝马送给了小叫花黄蓉。郭靖的善,是孟子所讲人性本善,那种善不是做作,也不是风格,而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本性。
3、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的辩题是人性本善,推荐大家上爱奇艺搜索看一下,正反两方的观点都非常非常精彩。听从接纳并思考正反两方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有辩证的思维与接纳去看待。
4、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孟子和荀子只是主张人性本善或者本恶,也就是人刚出生的状态。这是否代表,他们都认为人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改造的?(人性本善)。
5、“有一天我在整理给捐助者的支票的时候,我不禁陷入了一种自我陶醉,‘那些收到我捐助的人,该多开心’、‘那些白内障患者现在好了,该多开心’。”
6、虽然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善恶的标准是一致的。因此他们的方法论是相同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统治者应该用仁义礼智循循善诱,不让人的善良本性受到污染。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统治者应该把仁义礼智灌输给大众,让大众通过自己符合善的行为,与自己恶的本性斗争。
7、告子言: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本善)。
8、对人性的“扬善”与“向善”,虽两者目的相同,但对人性的把握不尽相同。“向善”看似积极,实为盲目乐观,“扬善”看似消极,却点到要害。
9、“我忽然变得非常愉快,那是最棒最愉快的感受。”
10、书豪采访记某互联网金融巨头java开发烁隍(型男)
11、而在中国哲学的讨论中,“善”这个词似乎包含了一种“意愿”的元素。换句话说,“善”与“恶”指的是一种意图或意志的好与坏,或是一个意图造成的结果的好与坏。
12、所以,基督教徒要经常的忏悔,这是基督教教义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们称之为:“原罪”。
13、孟子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马上要掉到水井里面去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去救他。什么原因呢?
14、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跟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就是因为我们不讲规则,没有契约精神,什么是协议?协商好了就得仗义啊,而这一点我们很多人真的做得仗义吗?
15、人性中的善与恶,只一字之差,有着不同的解释,从中看到了人性“善”的一面。《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也更多看到人性“恶”的一面,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路易十五“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英国男孩为了一辆自行车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
16、可是为什么,我们时而愿意帮助他人,时而两耳不闻身边事?
17、性本恶: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8、富人固然贪婪,但这不能证明穷人就不贪婪吧?这个逻辑怎么也说不通啊。
19、孟子的性善论,并非只是夸夸其谈。孟子在它的一些著作中对”性善论“都有一定介绍。
20、一听到医疗宣传片,很多人都会绕道而行。但是这支无声、没有台词的240秒,却让大学课堂上的人都眼含泪光。
21、就好像一个公司的规矩是老板定的,全公司的人上班都要打卡,而老板是除外的。
22、人的本性无羁无绊,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既没有“根正苗红”的理论依据,也没有电影《流浪者》中“贼的儿子是贼”的世俗偏见。
23、儒道相生相济,一个是说,人的自我实现,一个是说,实现人格的超越。两者虽有冲突,但并不偏废,或存在一种互补。
24、过马路时,看到老奶奶摔倒,一般人的第一举动,往往是扶起她来,而不是再推一把。
25、什么“三纲者,君臣义”就不谈了,开篇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就极不认同。
26、有人喜欢拿人的同情心说事,认为人有利他的本性。这一点,早已被市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解释清楚,人的同情心也是为了自身利益。
27、但关注自己的人并一定不快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有“同情心”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28、忘记是在哪一本书哪一位作者写过类似的话。这位作者写到。人的亲情和无私,只是表象,只要利益足够多,自私随时会爬出来,腐蚀一切美好的幻想。
29、好听的理论一定不好用,好用的理论也一定不好听!
30、所以庄子提出了:“心养。”以道德、文化、艺术、智慧、传统、文明等修养无疆的心灵,淡泊名利,修心练性,返朴归真。以淡泊为大,只有忘名、忘利、忘我,才能感悟到人生的高境界——真性。
31、有科学实验证明,人是天生富有爱心的动物。因为,在我们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块地方,叫做镜像神经元。
32、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贪欲往往折损人的本性,使人成为物质的奴隶。每天面对来自各方的诱惑,身为名所忙,心为利所惑。“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则改变人生方向,大则改变人的本性。
33、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于今日,美国社会曾做过调查:如果可以隐形,最想做什么事?结果受访的民众,高达百分之八十都说要抢银行。大家都觉得能从银行抢些钱,然后逍遥法外,这一生变没有烦恼了,这样简单的想法就是人性。
34、有趣的是,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孟子老爷爷和荀子老爷爷却在性善和性恶这个问题上有着完全相反的主张。孟子主张性善,荀子认为性恶。
35、规则的核心是什么?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契约精神!
36、性善说还是性恶说,虽观点不同,其目的都是相同的,为的是强调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7、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学构建在人性本恶的前提假设上,核心的价格理论:价格上行,需求降低;价格下降,需求升高,这个理论只能应用到本恶的自私人身上。
38、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有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的能力。当有幼崽哀鸣,妈妈判别声音在哪里远比判别是哪种声音更容易,这样能保证生物第一时间冲过去保护幼崽,这种本性的“善”就是恻隐之心了。
39、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哲学家亨利梭罗大卫说,“伟大的奇迹,从我们注视他人双眼的那一刻开始。”
40、积极心理学论证了“有同情心的人更快乐”。这是个很老很老、老到快要被遗忘的论题。但它真是存在。
41、“我是农民的儿子”,这种贪官反复出现忏悔话语,给我们造成一种“农民儿子”贪腐几率最高的现象。
42、人性是很脆弱的,读儒家的思想,前往不要幻想“人性本善”。这四个字是宋朝学者的创见,不是真正孔孟的思想,也不符合人性真实的状况。事实上儒家讲“人性向善”,“向”代表真诚带来的力量。只要真诚,就有力量让自己行善避恶;如果不真诚,那股力量就不会出现。就如同人都有良知,但良知不是善的,良知是对善的要求。何时会出现这种要求呢?真诚时。真诚使良知出现就有力量,会让人去做该做的事,即行善;不真诚,良知就毫无作用。这边是所谓的人性向善。
43、此外,“人性本善”意味人都有一个善的本质。如果本质消失,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别只有一点点,君子把它保留了下来,老百姓把它去掉。试问把这一点点差别去掉之后,不是和禽兽一样吗?又如何再恢复成一个人呢?这就是“本善论”的困难,把本质去除,之后就不会再有了。“向善论”则不同。孟子说有一座山,上面的树木花草都没有了,变成了秃山。但是白天下雨,早上有了朝露,新的芽发出来,只要给它机会,不要“旦旦而伐之”,它又会长得枝繁叶茂。这不是静态本质的有无,而是动态的力量。一个万恶之人,只要有朝一日以真诚面对人和事物,随时有机会改过迁善。
44、那些低头赶路、想着快点去布道,千万别迟到的受访者,都没有停下来。而抬头目睹可怜路人的受访者,大多对路人施于援手。
45、当时拿下罗马的是一群强盗,你也是强盗,我也是强盗,他也是强盗,怎么办?
46、由此想到了一段让我为之动容的话,‘一个救民族的人应该只求救他的民族,不应该问他的民族是不是值得救。一个爱国的人,应该只爱他的国,不应该问他的国值不值得爱。’
47、以至于拥有了无限权利的人自喻“寡人”,拥有无限财富的人并不感到幸福,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的生活,“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揭示了人性中最为原始、最为积极的乐活元素存在的理由。
48、儒家肯定人性中“善”的存在,以礼乐仁义“向善”,让每一个人遵守外在的行为规范,以礼义去应对他人,投身社会,用外在的规矩准则来缔造世界的和谐;儒家在肯定人性中“恶”的存在,以弘道制恶“扬善”,提倡每一个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不必有外在的任何刻意。
49、他们曾经拍了一部4分钟的宣传片。这支4分钟的视频,被写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案例:
50、孟子解释说,人的四端,只是一种向善的可能,而不是纯善,如果你自己不加努力保存善心,或者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就可能失去了善心。
51、如果我带着这个问题问孔子,孔子大概会说:大哉问!
52、这是生活的窘境:我们很忙,我们很累,我们忙得忘了抬头看看身边的人,我们关注着自己的得失。慢慢的,就好像丢失了同情心和善良。
53、我们看古人的书,稍有理智就知道孟子的错误,比如羞恶之心,小孩子就是不知道要穿衣服呀,有些部落里,女人袒胸露乳很正常,这根本就不是羞恶之心的“本性”。
54、接受实验的小伙伴分成2波。他们都被告知需要完成一次布道。
55、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章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