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2、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3、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吹竽鼓瑟声悠扬。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4、王维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5、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6、做一叶江离,莫若做一方石头守住汩罗江的缺口。不可太重,楚国的大夫抱不动它也不可太轻,一个诗人的肉体辜负他的灵魂。汩罗江水日夜流啊却不会倒流。江水拥有了天空的湛蓝却容不下一颗星辰。
7、 中⽂⽂学也奇了!莫⾮诗歌史、⼩说史两部开端兼巅峰之作:屈原诗、《⾦瓶梅》,竟都出⾃乌有之⼿?只如⼀线⻤魅、⼀个幻影?
8、 但,综合诸家元素,是否等于简单的“融合”?我的回答是:不。例如,何为诗⾔志之“志”?古籍并未明⾔。⽽孔⼦在“不学诗,⽆以⾔”后⾯衔接的,是“不学礼,⽆以⽴”,就是说,孔⼦之“诗”的潜台词是“礼”。那么孔⼦之“志”,和他的“诗教”理想也相同,⽈“思⽆邪”。这个“志”,显然不指向思想独⽴,却已埋下了后代独尊儒术⽂化⼤⼀统的种⼦。司⻢迁所云“悲其志”,或更贴近屈原诗本意,但也没说清究竟“志”为何物?此外,屈原的⾃沉,虽然表⾯上与孔⼦的“成仁”社会理想颇为相近,但本质上,屈原之死,乃殉美政、美道——诗家之道,⽽孔⼦的“成仁”内涵,局限于忠君爱国,⼆者境界,天差地别。
9、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10、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