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孔子把“孝”与“敬”联系起来,把“敬”看作是“孝”的最高点,这是有深意的。“敬”有敬爱、敬慕、敬畏等含义,敬畏是一连串“敬”的含义中的最高点,表达的是对父母的一种“神圣”情感,打开了在为父母尽孝行为中的一个超越性维度。此时的父母已经变成他者。作为他者的父母具有某种“神圣性”,值得子女的敬仰或敬畏。(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4、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5、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6、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1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2、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13、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作者:李毓秀出处:弟子规
14、 早,就是早睡早起,让生活有一个规律,既是生活的好习惯,也会影响一个人将来工作上的良好作风。
15、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1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17、 《颜氏家训》开了后世家训的先河,被后世学者誉为“古今家训之祖”推崇备至,认为是家训展开家庭教育的典范。
18、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22、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出自《格言集锦》
23、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5、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6、生命,生命是有生才有命,生决定和影响着生命,所以六十岁的人,好好生活是最重要的,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但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是对社会一种贡献,起码可以减少医药资源的消耗。
27、(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28、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作者:戴达菲尔德
29、他者是一个意义含混的词语。宽泛地讲,朋友、家人、路人都是他者,除了“我”之外的所有独特的人都可以算是他者。狭义地讲,他者之所以成为他者是因为有其“他性”、有其不同于主体性的规定性。狭义的他者有不同的范型,大致包含三类:一指与“我”有差异的他者,二指在地位上高于“我”的他者,三指理想性的他者。这三类他者都带有超越性的含义:即他者对“我”的超越。根据这三类他者范型来梳理,在《论语》的语境中,师友、父母、圣人属于不同层次的他者。
3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游子吟》 释义::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1、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32、一些当代学者强调儒学中自我转化的学说,指出自我的实现、转化是一个群体的行为,具有“群体性的品质”。强调自我转化及其群体性是合理的,需要指出的是,群体行为中真正重要的维度是与他者的交往。转化着的自我始终是以他者为据点的。他者构成自我转化的坐标与核心,而不是相反。例如“我”的反思,“我”反思什么呢?通常而言,“我”反思“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我”的言说、“我”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些行动都是面向他者的。“我”的所作所为是在社会境遇里展开的,必然与他者联系在一起,“我”的言说也是以他者为述说或倾听对象的。反思的关键是反思“我”与他者的关系及其行动。儒家自我的建构与转化以他者为指向,“我”以他者的伦理要求为行动的方向。“我”与他者之间构成伦理性的主体间关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任何自我(君子)的形成均离不开这个宽容和互相尊重的主体间关系。
33、校风:见贤思齐 养正立身 传承红色基因
34、 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5、注释:父母召唤,应立刻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36、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我还认为三十岁立家已经不早了。
37、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39、在工作时,所从事事业中的角色,决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退休了,相应的角色也变化了,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变成以家庭角色为主了,相应地把原有的角色还给了社会,例如,你工作时是什么处长、科长、主任、工程师、教师、医生……退休了,就一个称呼:退休人员。
40、(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41、有志于成圣的人均有欲于“道”,而且持之以恒,欲望和意志十分坚定。对力求成圣的人而言,追求“道”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和孝敬父母时面带的愉悦表情是相通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指的是精神的悦奋之情。这种悦奋是带有理想性的精神之乐,是高妙的精神境界。这里的理想性既指对感性现实的超越,也指对世俗快乐的超越。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体会“道”的终极价值,而对“道”的体会与谋求就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闻道即得道,是对“道”的终极意义的把握和领会,是对他者的无限可能性的洞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旦得道,有限的生命立即获得无限的、不朽的意义,此时的“我”已经超越生死大限,超越时间(朝夕)界限,而与圣人—他者居于同一境界。
42、1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43、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清代徐熙《劝孝歌》 释义:如果你行孝道,枉披这张人披了。
44、颜渊对孔子的问题“仁者若何”的回答是:“仁者自爱”。这句话不能理解为仁者的孤芳自赏或自我保全,而应该这样理解:所谓“自爱”的“自”不仅指向自己,也指向他者。在儒学的语境里,不存在与他人无关的、原子式的自我。他者的关怀和自我的关怀均包容在“自爱”之内。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如果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其境界不可能达到君子或圣人的地步。
45、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46、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这是为生的必备。
4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8、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李毓秀《弟子规》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春秋)《礼记》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9、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0、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51、我们的分析挑明了孔子儒学具有他者关怀的特征或他者意识,揭示出人的存在有一个他者的维度。借助他者哲学的视域,我们试图指明:“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论语》思想的基本模式,孔子儒学包含着他者哲学的维度。
5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的名言,欢迎阅读参考!
53、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55、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6、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劝报亲恩篇》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8、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9、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60、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6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6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63、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4、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慈:爱,指父母对子女的爱抚。本句大意是:父亲不知道爱抚儿子,儿子就不知道孝敬父亲。上行下效,有其父必有其子。讲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时,可引此条。
65、(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66、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6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8、(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