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子曰:“质(质朴)胜文(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然后君子(具备君子气质)。”(《雍也》,冉雍)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论语十二章高中选修一)。
5、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6、注释: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7、(翻译)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第十七则)
9、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10、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1、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13、寓意: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乐于学习、安贫乐道,无论身处那种环境都应将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14、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6、子曰:“朝(名作状,早晨)闻(得知)道,夕(名作状,晚上)死可矣。”(《里仁》)
17、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20、(解析)《八佾》共26则章句,主题相对集中,主要谈儒家的礼乐思想。其中,近半数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批评对象涉及季氏、三桓、鲁君、孔门弟子以及已经故去的管仲等历史人物。另一大半则记录了孔子作为践行者、阐释者、研究者和推广者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所作的贡献。
21、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2、 (翻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3、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6、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 )‘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卫灵公》)
27、 子曰:“譬(pi)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kui),进,吾往也。”《子罕》
2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9、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归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为(实践)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具体条目)。”子曰:“非礼(合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虽然)不敏,请事(实践)斯(这)语矣。”(《颜渊》,孔子弟子;孔门72贤之首;复圣)
30、子曰:“见贤( )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里仁》)
3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3、(翻译)孔子说:“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3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5、(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7、(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8、孔子关心社会,关注人生,并对此有深刻的思考,孔子的思想是一种社会伦理哲学,目标是修身养性,达成君子人格,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十二章》集中围绕君子、仁、礼、道、诗等核心概念,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大学之道》也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就是做人的根本,基本可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立身行事的总纲领。
39、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
40、(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2、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3、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