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2、 大多数学者对过年节日的形成时期,倾向于汉代。(拜年的由来)。
3、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4、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5、初三初四一般是不出门拜年的,在传统中这两天是给去世满一年的人拜年祭奠的日子。祭拜去世的人,要带上酒食、鞭炮,甚至”做酒”(摆宴席的意思)。
6、上海人春节的菜肴讲究好意头,一定要吃的东西还真不少。除鱼肉鸡鸭外,还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银丝牙两样菜底,另外必备如意菜(即黄豆芽)和发芽豆,象征着“升”和“发”。
7、 “魏爱卿,别提了,现在咱们国泰民安,可就是大臣们有的不合。要是一有战争,再出现将帅不合,这还了得!”李世民和别人皇上不一样,能接受大伙的意见。
8、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早晨一起来,可就热闹了。满朝文武你上我家,我去你家,开始拜年。
9、 这种“拜年帖”从唐朝发起,到宋朝逐渐流行,到了明清开始泛滥,其形式也大于内容。清褚人获在《坚瓠首集》中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
10、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11、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12、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13、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据记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
14、拜年起源于我国上古时代。传说,有一种怪兽叫“夕”,夕极其凶猛,在腊月三十这天晚上出来了祸害百姓,有个英雄叫“年”(也有人说民俗学家说是神仙),年带领众百姓齐心合力赶除掉了夕,这天夜里即是“除夕之夜”,人们第二天开始礼拜英雄年,并以拜年而相互祝贺,久而久之,就沿续成今天的拜年习俗。
1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南通汇路Wehouse小区11-1
16、拜年是一种传统,也是人与人之间增强感情交流的方式,是一种亲情的传递。人们通过春节拜年,相互走亲访友,相互祝福,祝福新年新气象,生活幸福 !工作顺利!吉祥安康!大吉大利!万事顺意!一年更比一年旺!
17、你可能喜欢:2020年春节是几月几号起源什么时候
18、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19、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
20、 “拜年帖”由古代名片演变而成。据考证,西汉时没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21、春节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22、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23、如果你不是打算长坐或想喝茶的话,要谢绝泡茶。如果主人已为你泡茶,你一定要至少喝完第二遍充水。
24、关于过年的由来,版本多样,真假无法考证,多以民间传说为主。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不局限于以往的方式,拜年的形式,逐渐演变成积极向上的美好寄托和祝愿,过年拜年也注入了新的愿望和含义。
25、初一过后,就要走亲访友拜大年,如果见的是长辈,也要施磕头礼。如果是平辈,作揖礼即可。传统的拜年手势男女有别:男子左手在外,包住右手。万不可右手在外,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右手在外的抱拳作揖称为死拳、丧拳,也称丧礼,是准备与人决斗、不死不休时,或者参加葬礼时才用的。左手包住攻击手,以示善意和祝贺。但女子作揖与男子相反,是右手压左手。这和中国传统观念“男左女右”的传统有关,也和旧社会女子不参与战争,右手只握刀剪、不握刀剑、不为攻击有关。央视播音员的拜年手势就很标准!
26、一般认为首届央视春晚举办于1983年,一些回忆录揭示1958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之初就有”春节联欢晚会”。1978年央视又恢复了这台晚会。不过,当时全国电视机才一百多万台,春晚节目也比较简陋,影响不大。1979年晚会使用新节目名”迎新春文艺晚会”,由央视文艺部歌舞组导演邓在军和后来的《西游记》导演杨洁共同执导。这次晚会开创了沿用至今的现场茶话会布置模式。
27、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不要长时间坐聊,当又来客人时要起立致意并示意告辞,这叫“前客让后客”。
28、春晚通过对祖先、血缘关系、家庭关系、家乡观念的召唤,奇观般地”展示了家庭-国家的团结和成就,不仅有利于恢复所有中国人之间的’家庭纽带’,而且也重申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有收看’春晚’的观众都成为这个媒介仪式的参与者,成为这场文化狂欢中的一员,在’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这个共同的身份下,在文化、心理上联结为一个’共同体’,从而塑造了文化上的认同”。春晚以”煽情的方式派发给全国各族人民,并辐射到全球,从而制造了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某种中华民族认同。春晚形成了社会凝聚力,增强了全球华人认同和中国社会团结。
29、这一招还真灵,从此每年的年三十就再也没有了“夕”兽的骚扰,人们把腊月三十这天,称为“除夕”,家家户户兴高采烈,燃放爆竹,贴红对子,欢欢喜喜迎新年。
30、人们为了赶走这个怪兽,有一年,年又来到村子,人们发现它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于是又一年,当年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纸,挂红灯笼,年来了,人们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发出响亮的声音,终于,年被赶跑了,于是,后来人们都有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31、剪一缕柔柔春风,采一路幽幽花香;画一条清清小溪,添一抹淡淡斜阳;汇一腔切切牵挂,写一纸浓浓念想;借今宵良辰美景,祝亲朋虎年吉祥!
32、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所以拜年的时限可以延长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
33、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34、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35、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36、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以图吉利讨口彩: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清朝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朝艺兰主《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37、中国人春节拜年是很讲究的。讲究的核心就是时间观念。
38、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39、 祭祖是汉朝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40、 魏征进了后宫,给李世民施了君臣大礼。俩人坐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言不发。等了一会儿,魏征说:“万岁,这些日子你总是愁眉不展,有什么心事呀?说出来,也许我能替你分点忧愁。”
41、人物介绍:魏征某天觐见唐太宗李世民时,发现其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询问之下才知,原来是两位爱将闹不和而烦脑,足智多谋的魏征便想出了一个绝佳妙计!这个计谋让唐太宗欣喜不已,究竟他想到了什么妙计?最终唐太宗苦恼已久问题有没有解决呢?
42、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43、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44、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会出来吃人,人们会把肉挂在门口让它吃,然后把大门关上后躲在家里,到初一早晨,怪兽年吃饱了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出门,出门后互相祝贺,久而久之成为拜年。
45、 据《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等史料记载,“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而把“农历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称为“除夕”的中国最早文献资料,就是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
46、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47、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48、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49、新年:恭喜恭喜,新的一年里,菩萨保佑你,财神养着你,关公罩着你,喜神绕着你,恭喜恭喜!
50、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拜年的来历简介3拜年的祝福语
51、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52、自宋代起,人们便用”名刺”相互拜贺。”名刺”是一种裁成合适大小,上面写有被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可以寄去代为拜年。北宋欧阳修《与陈员外书》中记载:”古之书具,惟有铅刀竹木,而削札为刺,止于达名姓。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他就曾收藏了北宋著名文人秦观的一份拜帖,上款为”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下款是”高邮秦观手状”。”敬贺正旦”的意思就是”新年快乐”。在宋朝上层社会,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明代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53、《红楼梦》里便写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贾母等人要”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普通人家没有这么大的排场,不过也有磕头、作揖等各种形式。说到作揖,那也是有讲究的。央视的男女主持人曾经在节目现场作了示范。标准姿势是男子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则相反,但只压手不抱拳。左右弄反,意思可就大不一样了。
54、人物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两位爱将──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人互不服气,认为自己才是李世民的爱将与功臣,因此关系僵持不下,令唐太宗十分头疼。后来,朝廷中颁布了一个诏令,这个诏令会使两人的关系和缓,尉迟恭会放下心结与程咬金言和吗?我们看看是怎样的妙招吧!
55、胡晓泓.微时代下的中国传统习俗形式变迁—以春节拜年为例.
56、1983年,中国的电视业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电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的普及,为春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和保障。而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终较为匮乏,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基于此,中央电视台借助电视手段向全国人民演绎了春节这样一个隆重的文化事件,为全国人民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57、当主人送其他客人时,你只起立示意,没必要跟着主人也送行,这叫“客不送客”。
58、转眼间又是农历新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此先给列位看官拜个年: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步步登高。
59、可口的菜肴是母亲的心意,香甜的美酒是父亲的深情,常回家看看是儿女的孝心,唠唠家常方显亲情。虎年祝大家团团圆圆,幸福连连!
60、祝你新的一年里:天空一片晴朗,快乐心中徜徉;自由随风飘荡,身体力行健康;奋劲儿热情高涨,顺利成就梦想!祝你新年快乐!
61、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62、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63、 过年特点: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农耕社会,人们渴望丰衣足食。
64、处处张灯结彩,处处喜气洋洋,线上红包飞舞,父母给孩子的压岁钱,亲友间拜年时的新年钱,还有各种礼节和美食,都传达着人们过节的喜悦之情。特别是在目前疫情阻隔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通过电话、视频、微信互致问候,在感到幸福的同时,特别是在社会上很有地位的学者、成功人士倍感节日的压力,需要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来自普通朋友和亲朋故旧的问候,就觉得精力和时间的大量浪费。甚至觉得这样的大量信息问候,似乎构成了对于朋友间的一个骚扰,似乎显得有些重复和累赘。在主要以喜庆和祝福为主的新春佳节的拜年微信的问候中,正如有朋友所说,绝大部分拜年的话都是非个性化的,换句话说是千人一面的。而拜年的内容怎么说也都必然是陈词滥调。那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还乐意收到这些祝福短信,并都要进行礼节性回复,以报答问候之情呢?
65、 唐朝时期,年才有了节日的味道。唐朝诗人卢照邻在《元日述怀》中写道:“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写出了当时百姓图的就是岁岁有余,家庭和睦,欢乐和吉祥。
66、 满朝文武一听,都挺赞成,齐声说:“尊旨!”李世民扑腾就给大伙跪下了,起来以后,李世民回到九龙宝座上,说:“众位爱卿,有本早奏,无本咱们就散朝。明天不上早朝了,去互相拜年。”一说这外,满朝文武都高兴地下朝了。
67、向你拜大年!祝你身体健康,心情越来越好,人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浪漫!新春快乐!
68、新年祝福语: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69、我国的大多数民族都有过春节(年节)的习俗。春节作为年节的时间确定及习俗影响主要源于汉族,它以其固有的节令特征和强大的主流文化力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传统符号,是一个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公共节日。有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节”,通常有独特的称谓,如塔吉克族称”诺罗孜”(波斯语”新日”之意),侗族叫”游年”、”游春”,达斡尔族为”阿聂”,贵州水族谓之”端年”、额节”或”卯节”,拉祜族的”扩塔节”。
70、贺礼一定得体、卫生、安全。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春节为什么要拜年2又逢一年一度的中国农历新春佳节。历史上对春节叫法不同,秦时称上日、元日,两汉时有岁旦、正旦之说,魏晋南北朝时称岁朝、元首,唐宋称岁日、新元,清朝则开始称元旦、元日。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这是春节来历的相关历史史料。
71、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72、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73、现在,拜年成了人们沟通感情、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
74、春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拜年,又称走春、探春。过去如果主人亲戚朋友多,拜不过来,就由仆人送名片,或送福字,这是上层社会拜年“泛爱不专”的反映。
75、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76、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77、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78、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里的长辈拜完年之后,人们外出遇见时也要满脸堆笑地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邻右舍或亲戚好友亦会互相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79、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80、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大家上朝后,唐太宗宣布新年放假,大家不用上朝,“不过,你们在初一这天要做一件事情。”众大臣请唐太宗赐教。唐太宗这样说:“从今以后,每逢过年,大家都相互拜年。借着除旧布新的机会,捐弃旧怨,增长新谊;诚心诚意地找到对方的优点,并反省自己是否有亏待他人之处。”
81、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火光还有声音吓得抱头鼠窜。
82、人物介绍:程咬金与尉迟恭两人皆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将,但自从天下平定后,双方的关系一直僵持不下,谁也不肯让步,好面子的程咬金会先低头与尉迟恭回归于好,两人的关系会得到缓和吗?快来瞧瞧吧!
83、民国后至现在,亲友间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同事间互访,以及团拜、宴会、晚会、茶话会等恭贺新年的形式也很盛行。拜年的由来和寓意2春节食物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