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旁观打量和揭示人生推崇生活的智慧,幽默闲趣。梁实秋:1939《雅舍小品》重议论,以生活常见事物为题材但谈论中博雅的知见和幽默交织,人生体味艺术化。《雅舍》行文优雅舒徐自如,知足自娱豁达的心境。钱钟书:以消遣为主《写在人生边上》议论人生百态措辞析理细致文字汪洋恣肆机智幽默。
2、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像隔着一层,无乱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里去。
3、抗日相持阶段大部分诗人集中于如何丰富和提高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表现力推动其成熟的时代要求,力扬《我们底收获与耕耘》认为革命现实主义流派与新月现代派是互相渗透有互相影响的交点(部分诗人共识)。艾青式的忧郁(象征主义诗歌艺术,语言暗示性的追求总体象征式的抒情手法)和《射虎者及其家族》沉思如雾及其他优秀诗作中形成这一时期沉郁凝重诗的氛围,属于民族阔达诗风。50年代:试图以六言为基本运动象征等方法扩大诗的想象空间,危机在于以现成的政治概念和流行的社会观点取代诗人对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感知和发现。
4、艾青具有自己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首先是从感觉出发,强调捕捉瞬间感觉、印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并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有独特的艾青的“光”与“色”。艾青像印象派画家那么重视感觉和感受。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为的是则样才能抓住那种刹那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加以渲染,并且用恰当的诗句描画出来。但他反对“摄影师”式仅仅将感觉还原于感觉,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从中展开联想,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这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艺术方法。存在于艾青诗中的光与色,不再是对感觉、印象的简单记录,而是一种暗示、象征,既具有自然形态的形式美,又积淀着社会、历史、心理、哲学……的深刻内容,在形式与内容、色彩与主题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的关系,同时又为诗人个性所渗透,可以称之为艾青的光与色。其次,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还专门提倡诗的“散文美”。艾青诗体的特点是,奔放与约束之间的协调,即是在变化里取得统在参错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他的诗在形式上不拘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参差中的和谐。
5、艾青: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吹芦笛的诗人创作汇入了世界近现代诗歌潮流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与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取得了血肉般的联系,早期显露出的世界潮流民族传统与个人气质的交汇显示个人及新诗近二十年发展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向。解放战争时期深入人民思索民族命运探索新诗通向民族心灵深处的道路,影响七月派诗人及新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艾青的诗典型的表现了中国新诗是20世纪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特点。他的诗完成历史的综合任务:坚持发展诗歌会忠于现实战斗的传统克服扬弃幼稚叫喊的弱点批判的吸收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索中的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新诗艺术。50年代:被认为对社会主义生活缺乏热情深入生活不够《海岬上》里《双尖山》等显示艺术个性的修复,对诗性的敏感和处理上的细致。
6、80中期后复出和部分知青作家创作活力明显衰减,印证统一的总体性观念。80后期新锐的探索和革新精神艺术风貌的年轻作家,莫言,刘索拉,残雪,马原,余华,苏童。第三代(新生代)诗歌写作:海子,西川,于坚,韩东等显示艺术品格的诗作,倾向将文学理解为个体对人的存在状况以及人与世界复杂关系的探索
7、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8、因为有风有雨,所以,幸福更值得珍惜。人总是会活出一个方法,等待幸福。(张爱玲情话暧昧短句)。
9、徐訏:《鬼恋荒谬的英法海峡风萧萧》大众性主要是善于编织奇幻虚渺的传奇故事包括爱情故事把高品位文学传向大众。他纯文人倾向的书斋的雅静,无名氏:浪漫爱情小说作家,施济美《凤仪园鬼月》潘柳黛长篇《退职夫人自传》,都是40年代后期上海女性作家兼通俗和先锋,40年代讽喻类小说——体验类小说——通俗先锋小说,中国小说与世界文学同步的联系很明显
10、左翼与自由主义作家就性灵文学的论争:林语堂依托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个刊物形成性灵文学流派,自我表现理论特色同周作人一样强调对内面灵魂的封闭性的自我审视与表现,排斥自我之外的探索与表现强调人的性灵,文艺回到自然作个人生命本能的非意识的表现。这种理论是对外部世界的幻灭感,对现实的逃避责任的推卸。
11、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典妻,春宝娘。悲剧性:对自身命运的习以为常,欲有所动,无处表述。
12、类似于路翎华北和东北沦陷区后期爵青《欧阳家底人们》溃倒的废墟的意象暗示的写法预示知性作家的特点《废墟之书遗书恶魔》通过叙述传达现代人趋向追索抽象生命意义的精神特质。袁犀:短篇小说集《时间》用故事本身的抽象性来象征性阐释现代人复杂心理体验相当出色。将体验直接化为知性命题正是袁犀这些受外国寓意小说影响的青年作家的一种生命苦痛象征。
13、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14、90年代诗歌如何处理复杂化的经验,向历史讲话的能力是不断提出的问题,80抗争宣言的诗人身份自我形象,与诗的叙述人之间的浪漫主义式重合的情景,90诗歌向着诗人的个性个人经验收缩的诗歌,个人化是重要的诗歌征象,对复杂现实经验和个人感受的容纳,推动语言形式技巧上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探索。自我叙述式的关键词描述90诗歌大面积艺术特征。
15、胡风 阿垅等被批判对抗题材决定论,强调了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的质量创作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16、 艺术表现直接描摹现实的的方式,如。抒情因素减弱叙事因素加强趋势,叙事诗发展蒲风《六月流火》杨骚《乡曲》穆木天《守堤者》叙事代表作。直抒胸臆感情抒发方式,歌谣化诗歌形式强调诗歌与音乐结合成为民众传唱的东西成为群体的听觉艺术。形式试验:大众合唱诗《六月流火中土地赞歌》诗剧《柳倩阻运》,新诗朗诵运动吸收方言土语,热心吸取民间歌谣关注现实与民间疾苦,朴素刚健的诗风
17、春柳社——1907年2月成立,成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注重翻译改变外国作品演出社会剧为主,黑奴吁天录引起轰动,茶花女,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演出的布景道具服饰化装表演的写实性,新的戏剧形式。现代话剧的探讨与创造由此社团开始。
18、中国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在他们的集体努力中,早期白话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实际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最初形态”:
19、韩东:初受朦胧诗影响,沉重的历史感作品,《你见过大海山民有关大雁塔》诗风转变,平淡,冷漠的陈述语调,词语的具体朴素清晰。反刻意的强调生活琐屑平庸的日常性的诗歌方式。
20、《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他们三人也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这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其中卞之琳最引人注目。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21、 你的心就是我的海角和天涯,我不能去得更远。我们此生共赴天涯海角,不是游走半个地球,而是人间相伴。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经典语录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经典语录
22、老舍描写城与人的关系构筑了广大的市民世界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用文化分割人的世界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文化对于人伦关系的影响。在文化批判视野中展开的市民世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国民性的探讨富有独创性。老派,新派,正派市民人物系列性格阐释着文化,写人的关节点是文化。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并批判老派市民实际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很旧派保守精神病态的消积方面。老舍注重展示市民生活中人生观及文化根底,老舍以幽默的笔法写出《离婚》中的老派张大哥这类市民社会老中国儿女因循保守的庸人哲学的破产,欲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四世同堂》通过祁老人,祁瑞宣思想性格的刻画,深刻反映背景市民乃至整个民族的国民性弱点在社会变革中被改造的历史过程。老舍对新派市民角色的批判嘲讽意味太浓刻画不深入有类型化的倾向充满鄙夷不屑之情。老舍对老牌批判又同情能揭示性格心理矛盾带着悲剧意味,批判传统文明的失落感和新潮的愤激之情交织贯穿在小说中。在表现底层市民命运的作品《月牙儿》贯穿批判排斥资本主义文明的主题,对西方个性解放思潮的批判与质疑很深刻,带有美化封建宗法社会的民粹主义倾向。老舍正派或理想市民形象以传统道德观构思,老张的哲学里赵离婚里丁二爷都是侠客兼实干家反应中国传统小市民的理想,以理想市民的侠义行动获得大团圆式的戏剧结局,真诚天真和思想的平庸面。抗战时期的《四世同堂》体现其创作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肯定坚韧不屈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创作达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