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四点下来,基本上,这东林d简直代表了人们对文人的最坏想象,肯定要为大明王朝的灭亡负首要责任。
2、(3)雪松把种子包在坚硬的松塔里,主要是防止松鼠把松子吃掉。---对(顾宪成是哪个朝代的)。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读书
4、有些动物把吃下去的食物又返回到嘴里咀嚼,这种现象叫“反刍”。那些动物是反刍动物?
5、后来顾宪成请假回乡三年,返回朝廷后,补为验封主事。
6、高则诚:今浙江省永嘉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所著南戏剧本《琵琶记》流传甚广。(顾宪成是哪个朝代的)。
7、《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什么?
8、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乾隆心想:秦始皇算什么,敢跟我比?)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0、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段班级校运会入场式的解说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走来的是明朝文化代表队——八(5)班。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是八(5)班全体同学的共同誓言。”
11、秦桧在岳飞墓前,跪了千年,他的确对不起岳飞,也让南宋感到了屈辱。但秦桧唯一的好处就是,他并不算是纯粹的汉奸,而是和李鸿章一样,只是为了延续南宋的国祚而已。他的确卖了国,也求了荣华富贵,在岳飞的有力打击和秦桧的纵横捭阖下,宋金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宋朝得以喘息。
12、或许正是对三教合一之称在理解上的模糊,古人极少用三教合一这个词,至少是明代以前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此词。作者曾请友人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或者说,明代以前的人们,尚未认识到三教在外在形态上有合一的可能性。当然,明代人所说的“合一”,仍可分二个层次。
13、顾宪成曾经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他在讲学之余,往往议论朝政,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而忌恨的人也多。从而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d”。
14、其一依然是以往“三教归一”、“三教一家”的那层意思,即主要指三家在道德价值观念上的一致性。如顾宪成在《明故礼部仪制司主事钦降南阳府邓州判官文石张君墓志铭》中云:“东溟管公倡道东南,标三教合一之宗。君相与质难数百言,管公心屈”。不过,从明代一位监察御史陆陇其所云,“今人言三教合岂非朱子之所叹然。又有谓三教不可合而各有其妙,不妨并存者,则又是以不合为合,尤巧于包罗和会者也”。陆氏所谓三教的两种合其区别正是表现于外在形态上,即当时人们确有主张将三教混为一体。
15、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由于东林d人开放言路,指责朝政,触动了熹宗时专权的大太监魏忠贤,因此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d人都遭到魏忠贤及其d羽的杀害。
16、东林d这个词,我们可能都有所耳闻,尤其是东林d与著名太监魏忠贤的政治斗争。在传统看法中,东林d指的是一群有着相同政治主张的正直文官,他们怎么就成了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了呢?
17、最早发明“石油”一词的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哪位科学家?
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9、脾气彪悍的熊廷弼能大展拳脚,主要得益于万历皇帝的支持,熊廷弼到任辽东后,骂熊廷弼的奏折没断过,其中骂得最狠的,就是东林d人杨涟。对此万历一律留中不发。七月万历去世后,攻击熊廷弼的奏折再次满天飞,失去靠山的熊廷弼黯然去职。然后就是东林d“廉政标兵”袁应泰接班,用兵沈阳、辽阳两场打败,将熊廷弼苦心打下的家底败得精光。
20、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21、顾宪成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万历十五年(1587年),因为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圣旨责备,贬谪为桂阳州判官,慢慢提为处州推官。
2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3、这个不新鲜,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的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清朝后期无能愚昧的种子,又播种了一些。(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影响有限。)
24、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了,皇帝开始追究魏忠贤d羽的责任,原来反对魏忠贤而被迫害的人,又翻身做主了,结果一些见风使舵的官员,甚至包括以前魏忠贤的d羽,都自称是东林d。从此,这个词基本就没有什么归类的作用,再也分不清谁才是东林d了。
25、而从明王朝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看,明朝面临的两大迫切问题:一是边关告急,二是财用匮乏。前一个问题,在东林d败招迭出,努尔哈赤步步逼近时,幸亏东林d内还有孙承宗这样的人才,他只身赴辽东督师,提拔了名将袁崇焕,打造出了女真人到明朝灭亡时也无法攻破的关宁防线,为明王朝稳住了边防大局,可这样的人物在东林d内凤毛麟角。后一个问题,道德高尚的东林d也有非常自私的一面:明朝税收最突出的问题,是税收的不平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国家可收的农业税越来越少。要解决财政问题,就需要建立新的财政体系,扩大税源特别是商业税的收益。张居正改革时期,一面重新丈量土地,一面针对东南沿海商人依托豪门地主偷税的行为进行严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张居正去世后,他的改革措施也戛然而止。到东林d众正盈朝时期,由于东林d的大部分成员都有商人背景,因此极力反对国家加收商业税,根据现有的奏折和《明实录》记载,一旦国家有加收商业税的动机时,东林d官员就全体反对。比如崇祯元年清算魏忠贤后,兵部尚书申用懋请求国家整顿商业税,扩大财源,随即遭到刚刚平反的东林d人攻击,黯然去职。结果明王朝只能不断增收农业税,最终落得被农民起义灭亡的结局。
26、七岁时,明朝灭亡,一个朝代的消亡于他尚未有所感知,可曾祖父的哀痛与衰老却是让他铭记在心。?1?3
27、男儿七尺之躯,顶天立地,何如开口向人道个求字?
28、他多年针对发酵工业中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生产强度三大技术难题,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工程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他担任淮河、太湖、长江等流域污染治理重点工程,获得很好的环境效益;多项成果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9、按照“明朝亡于东林d”的观点,东林d祸国殃民的表现,总结起来有四条:
30、根据《拾遗》所载: 神农后裔蚩尤。黄帝败蚩尤后,蚩尤族人遣邹地,故姓邹。
31、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顾宪成被正式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不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32、高 启: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学识渊博,擅长诗赋,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士”,其著作被后人汇编为《高太史全集》。
33、顾宪成在居家讲学的同时,还经常到苏州、常州、宜兴等地去讲学,经常与苏州、松江、常熟、太仓、嘉兴、宜兴等吴中学者聚会于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畔研讨学术。在讲学活动中,顾宪成迫切感到必须具备一个固定的讲学场所,从而将分散的讲学活动变成一个有协调组织的统一活动,从而对吴地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作用。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这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共用了1200多两银子。作为首倡发起人之一的顾宪成捐银最多,又去策动吴地官员和缙绅捐资助修,出了大力。顾宪成又亲自为书院讲会审订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这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顾宪成首任东林书院的主讲。顾宪成的讲学活动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辉煌时期。
34、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朝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相当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还拥有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根本算不上战争)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康熙28年(公元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才换来百年的安定。这就是大家引以为荣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不知道历史学家出于什么原因,大肆宣传,真是误导人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足狗文人写的?请不要自欺欺人了。
35、三饷加派的总额超过明朝正赋的一倍以上,东林d人终于在为自己代言的地主富商减免赋税后,迎来了大明王朝丧钟的敲钟人——李自成。
36、清朝前期的鼠尾头与明朝发饰的对比(根据网络图片加工)
37、汝若能识得,省却了多少闲心肠,省却了多少闲气力,省却了多少闲悲喜;便是一生真受用也。
38、苏轼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39、顾宪成为他们抱不平,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明神宗下圣旨责备,贬官外放为桂阳州判官。后来提为处州推官。
40、端午节 五月初五 春节 正月初一
41、知识点:奥林匹克会旗(TheOlympicflag),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
42、知识点: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3、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新继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贡献的两颗红丸后突然驾崩,红丸案爆发。
44、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氧气的是一种什么色素?
45、复社列名成员多达二千余人,参加者多为生员(俗称秀才),且其中不乏那一时代文人中的精英人物,如张溥、陈子龙、黄宗羲、方以智、吴伟业等人。
46、因为争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顾宪成引起神宗反感。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明神宗便命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与吏部尚书陈有年合拟了七人名单上报,请神宗亲裁。不料,顾宪成他们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尤其顾宪成提名的前大学士王家屏,更是违背了神宗的旨意,从而更触怒了神宗。顾宪成被削去官籍,革职遣送回家。
47、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吊死景山,遗言“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48、若是贵的可以势求,富的可以力求,那不会求的便没有份,造化亦炎凉也。
49、有句话说得好,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膨胀,东林d在成长过程中的先天不足终于在掌权后彻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国上千年来一直流行的是首恶必究、胁从不问的政治斗争策略,比如明武宗诛刘瑾,也仅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与刘瑾势不两立的张永外,罗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职。
50、洪承畴在投降清朝之前,已经位极人臣,受到尊重。崇祯皇帝误以为洪承畴已死,以最高的礼节为他送葬,赠送他正二品官职,号召全国人民学习洪承畴。
51、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的房子是那种水果?
52、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为禁书。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中华的历史和智慧都在古书里)文字狱之彻底可见一斑。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字。
53、满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女真族民不过百万还是野蛮民族(没自己的文明)。面对泱泱中华时,心理弱势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就从汉人的文化和民族自信下手,打掉汉人自信和能干的基石。汉人变得愚昧和奴性,才便于他们统治。这就是满清极力丑化扭曲汉人政权及历史的目的,也是文字狱的目的。汉人习惯了当奴才,他们才能放心做主子。国人的愚昧和奴性,就是这样被满清种植的。
54、在这段明王朝权力交接、政坛风云变幻的大戏里,东林d一直被各类史书评价为正面角色,也是出镜率最高的角色。争国本的时候他们凑热闹,“红丸案”“移宫案”时期他们力挽狂澜,挽救危局。魏忠贤的阉d夺权时期,他们毫无惧色,慷慨斗争,最终落得悲壮失败,壮烈殉节。其诞生、发展、壮大,以至最终失败的过程,无不渗透着慷慨激昂、可歌可泣的故事。后人翻阅史书,读到东林d三字,扑面而来的总是阵阵浩然正气。
55、但是,这些具体到某个群体的追责,都是片面的,都是正确的废话。我们要从结构性缺陷出发,才能看到问题的根本。
56、字辇毂,志不在君文;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57、高怀德:今河北正定西南人,宋初将领。以忠厚倜傥、威武勇敢著称。
58、至今,对郑成功,施琅等人的评价,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何况客观上,康熙对施琅的长期软禁,至少说明了他性格上的优柔寡断,远非贴金者所谓“雄才大略”。
59、在十几种是有这样的记载的: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 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60、贞观是顾宪成四世孙,许是继承了那士大夫的满腹经纶,许是家中留书万卷学风日盛,许是才思敏捷天赋异禀,小小年纪,便能吟诗作赋,为邻里称道。?1?3
61、这就是万历四十三年著名的梃击事件,即谋杀太子案。是年五月初一个叫张差的农民混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挥棒袭击太子,幸好被随身太监拿下。案件发生后举朝震惊,许多官员要求追查真相。此时正是敏感时期,万历虽然在争国本中认输,但一心想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万历宠妃郑贵妃并不甘心。事件一出,满朝都将怀疑目光对准了郑贵妃。毕竟是皇家丑事,明王朝从一开始就力图遮掩,三堂会审了几遍,认定这个张差是疯子。在即将定案前,叶向高在京察时安排在刑部的六品主事王之寀,设计夜审张差,先饿他一顿,然后以“给饭吃”为诱惑,戳穿了张差装疯的把戏,继而东林d成员纷纷行动,要求重审此案,迫于舆论压力,明皇室只得同意,再次会审,终让张差供出了此案的幕后指使:郑贵妃的贴身太监庞公公和刘公公。满朝文武一片哗然,最后万历皇帝无奈,只得安排郑贵妃当场向太子求救,斩首了张差以及两名太监,才把这个糊涂案了结。这场啼笑皆非又几经反复的闹剧,却成了东林d命运的转折点:因东林d的追查,太子地位得以稳固,而东林d也成了太子的盟友,更从此声名大震。而先前东林d的反对派,为应对东林d日益壮大的势力,也开始拉帮结派,形成了齐、楚、浙三d。明朝d争,从此越演越烈。
62、高 武:明嘉靖年间人,所传针灸之术在我国医学上占重要地位。
63、今人说起明朝灭亡,嗟叹较多的一句话是“明实亡于万历”。从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到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这段时期的明王朝可谓内忧外患不断。外患方面,南方有西南土司造反,东南有荷兰殖民者入寇,北方边境,后金日益强大,威胁明朝东北。内忧方面就更热闹,先是围绕着立太子问题的争国本案,万历皇帝与群臣关系僵持数年,而后又碰上针对太子问题的“三大案”,万历皇帝去世后,又爆发明光宗朱常洛死亡谜团的“红丸案”,驱逐明光宗宠妃李选侍的“移宫案”。各方势力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明政坛城头变换大王旗,变到最后,变成了“九千岁”魏忠贤的阉d掌权,怎一个乌烟瘴气了得。
64、同时,明朝还逐渐的失去了民心,李自成高迎祥的起义,告诉明朝一个道理,百姓可以贫困,但不能活不下去,明朝的官员负得流油,王公贵族富得流油,百姓却要死。即使外敌不来,百姓也要造反。因此,明朝又失去了民心。
65、高斗魁:清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医术精湛名噪一时,著有《医学心法》、《四明医案》、《吹毛篇》等医学著作。
66、张国荣主演的电影《人间道》截图,内容与明末陕西景象基本一致(图片来源于网络)
67、高剑父:广东省番禺人,岭南画派的创立者,早年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