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
2、《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3、在书中第五部第二十一章,托尔斯泰曾对卡列宁作了大段的描写,并谈到了卡列宁的为人以及他此生唯一信任的人——他的哥哥。卡列宁与他哥哥从小就是孤儿。记不得他们的父亲,十岁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就死去了,留下的财产很少。他们的叔父卡列宁把他们抚养大。以优异成绩在中学和大学毕业之后,卡列宁靠他叔父的提携,立刻在官场中崭露头角,从那时起他就完全委身于政治野心中。无论在中学或大学,还是以后的官场,卡列宁从来没和什么人深交过。哥哥是他最亲近的人,但是他是在外交部服务,而且终年在国外,他在卡列宁同安娜结婚后不久就出国上任,并不久客死他国。
4、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
5、去年春天〈此处被托尔斯泰划去〉,去年10月,在伦敦,一位最杰出的俄罗斯人去世了。我非常荣幸能同他一起长大,他的睿智,他无时不刻接近真理的能力,使我无以言表。
6、《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7、 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的时候,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毅然重返前线。最终为国捐躯,展现了俄国人不屈的民族意志……
8、 假装同意是避免争论的最简单方法,快乐地含笑听他说话。
9、 批判一个失宠的人,把别人的错误都算在他头上,这很容易。
10、《战争与和平》一共写了559个人物,其中留给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人物:
11、 在奴才的心目中不可能有伟人,因为奴才对伟大这个词有奴才的理解。
12、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
13、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14、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有自己的庄园,所以,虽然在幼年时期就父母双亡,但这对他的成长没有太大的影响。托尔斯泰曾经在喀山大学学习土耳其和阿拉伯语,但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转到法律系学习。在大学期间,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毕业后,他曾经创办过农民子弟学校,也当过兵,参加过战斗。退伍后,托尔斯泰曾经游历欧洲各国,并想进行社会改革。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进行了一些实验,但是没有成功,创办的学校也因为受到政府的搜查而关闭了。
15、《活尸》为一部戏剧,托尔斯泰根据一个真实的刑事案件构思完成。剧本通过主人公费佳·普罗塔索夫与妻子丽莎由婚变导致人生悲剧的情节,展示了一个本质上很优秀的俄国人被黑暗社会摧残,最终变成一个无用的“活尸”的可悲现实,同时也反映了托尔斯泰本人的伦理道德观。
16、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17、《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童年·少年·青年》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接触各种身份和个性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随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熏陶,并由此产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
18、列夫·托尔斯泰的四幕讽刺喜剧《教育的果实》以其辛辣而又犀利的笔锋无情地嘲讽了游手好闲、精神空虚、醉生梦死的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将前人尚未直接触及的最尖锐的缺乏土地的贫苦农民问题首次搬上舞台,把俄国现实主义戏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作品笔调诙谐而又幽默,读来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19、《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20、《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首次出版于1899年。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马洛斯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21、《战争与和平》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22、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23、 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24、《一个地主的早晨》讲述的是一个地主在自己庄园里的改革,反映托尔斯泰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25、 哪里有法庭,哪里就有伤天害理的事。
26、《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27、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28、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
29、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30、晚年时期的托尔斯泰内心总是很矛盾,很痛苦,所以,在1910年的10月份,80多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在路上患了肺炎,11月,在一个小车站去世。死后,被埋葬在家乡的森林里,没有墓碑,也没有十字架。后来,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去拜访他的坟墓,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31、列夫·托尔斯泰性格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身上有着一个贵族与平民的共同属性,因而列夫·托尔斯泰的身上有着十分复杂的个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有着博爱精神的人,在很多的小说和著作之中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
32、 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有隔阂,因为他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一旦他们产生隔阂,世界会立即将其征服。
33、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
34、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35、《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1877年,经12次删改,托尔斯泰终于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托尔斯泰当时所处19世纪末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36、《伊凡·伊里奇之死》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伊凡·伊里奇从生病到死去这一段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重点描述了他在肉体病痛和精神困惑的双重袭击下的挣扎和反思。托尔斯泰使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具体言行的描述,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濒死者内心的感受,写出了人肉体毁灭与灵魂觉醒共同发生的情形,揭示了人类在生死问题的一些普遍表现,读来给人震撼。
37、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38、《天国在你们心中》收入《论生命》和《天国在你们心中》两文,是托尔斯泰这位古典文化巨星的思想精华。
39、集结国内一流翻译打造最高质量的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