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志摩的前妻是张幼仪,后来他疯狂地爱上了林徽因,由于种种原因,他后来娶了陆小曼。都说男儿爱后妇,那么,风流才子徐志摩,到底是最爱林徽因,还是陆小曼呢?
2、文人总是多情又浪漫。当年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惊艳了多少人。一个是多少女生梦寐以求的才子,一个是多少男生梦寐以求的女神,这两人的开始如童话,结果却让人唏嘘。
3、即使,这时候的张幼仪已经怀了二胎。张幼仪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她的理念就是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帮徐志摩料理家里的事情,但是徐志摩打心眼里就是瞧不起她。最后,徐志摩逼迫她离了婚。张幼仪看着徐志摩离开的背影,悲痛欲绝,认定徐志摩这一辈子爱的只是林徽因,自己根本什么都不是。
4、作者李筱懿在《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一书中写到:灵魂有香气,是不拧巴不紧绷,与生活握手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找到宽紧适度,进退自如的手感。
5、关于友谊的句子别拿我的秘密换取你和别人的交情_经典的句子
6、 b 在傅光明先生《生命信徒———徐志摩》(安徽少儿出版社)中,则更明明白白地记述着这样一段林徐之间的对话:“徽,你不要责怪自己,你没有错,要是有错,就错我。你要知道,我不是为了爱你而遗弃幼仪,我实际上也是在帮她挣脱硬把我们两个不和谐的灵魂绑在一起的锁链。她心里一定明白,只有你我才是最般配的一对。别犹豫了,快接受我的爱,让我们做一对世上最幸福的恋人。我马上给幼仪去信,提出离婚。那时,我又是一个自由的生命了。”“你还不明白我,徐兄,我会把我们两个生命的邂逅永远珍存在记忆里,我的心里永远有你的位置。有时候,真爱是无需说出的。”“徽因哭了,眼泪落到了咖啡杯中。徽因是爱着志摩的。同时,她也了解志摩,他爱自己,完全是一种浪漫的理想之爱。他在自己身上发现了理想,就爱了。若是自己嫁了他,他又在别的女人身上发现了那理想美的幻像,那时的自己便是现在的幼仪,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实在的。她和他只能是彼此心里爱着对方,做永远的朋友。”傅光明先生的记述,已把林徽因对志摩的爱和对婚姻的理性把握,说得再透彻也没有了。
7、只要品尝过爱情的甘美滋味,谁愿意继续这种乏味的婚姻?
8、如果那里天气晴朗,那你就留在那里;如果那里风雨凄凉,那你就赶快回来;把那里,把那个人完全地忘记。
9、但是在几百年以后的钟楼里,当人们看到了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时,一份感动,对爱情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
10、男人痴情而深情,可能会不受朋友待见,甚至被嘲笑被鄙视。
11、你不会为同一个笑话笑了一遍又一遍,但你为什么一直为同一件事哭了一次又一次?
12、已经七年了,还有什么人记得我吗。--赵默笙《何以笙箫默》
13、她去过很多地方,认识很多人,也读过很多书。她总说,好女孩上厅堂,坏女孩走四方。在我眼中,她无疑是那个坏女孩,坏的不行的女孩。这样的性格,她无疑谈了很多次恋爱,每次都是刻骨铭心。她爱过的,摇滚歌手、主持人、演员、街头混混……
14、东西并不多,然而默笙却觉得手上这些东西,是她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顾漫《何以笙箫默》
15、对于那些错过我的人,只能送他们三个字:瞎了眼!
16、我一直很清醒,清醒地看着自己的沉沦,以琛,你能不能不要让我那么心疼?
17、张幼仪知道自己是个旧式女子,跟朱安不同,她是很愿意改的。但是,徐志摩却像一堵坚硬的墙,张幼仪怎么钻都钻不进去。
18、有假自我的人,他的一切是围绕着别人的评价而构建。
19、徐志摩还这样形容自己失恋以后的感觉:“献祭了灵魂,收获了残忍”。
20、其实,每一个不懂爱旳人,都会遇到一个懂爱的人,然后经历一场撕心裂肺旳爱情,然后分开。后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旳人,却不敢再爱了。
21、尤其是走进婚姻以后,陆小曼生活奢侈,让除志摩不堪重负;陆小曼生活随意,也给徐志摩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徐志摩对她还能有多少爱,就显而易见了。
22、 梁从诫先生批评《人间四月天》,说把梁思成演得窝囊了,我倒认为这是做儿子的还没完全了解父亲。正因为梁思成先生深爱着林徽因,也正因梁思成先生是当时新旧交替之际接受西方文明的君子代表式人物,所以他对徐志摩表现得特别宽厚仁慈,包括后来同样地对待金岳霖先生,他的得体的言行决非窝囊,而是知识文明在身上的崇高体现,是海阔胸怀。若梁先生仍嫌证据不足的话,那么请再看:
23、因此与陆小曼结婚,我认为是徐志摩在当时再找不到能与林徽因比拟的人而做出的决定。
24、而林徽因是个多么理智的人啊,她知道徐志摩太过于文艺青年的风花雪月,并不是适合过日子的伴侣,最终选择了梁思成。
25、我们或许能勇敢的面对你爱的人不爱你,但是谁都无力面对当一个爱你很久的人转身离去,那种骄傲那种幸福荡然无存。请珍惜你身边默默爱你的人,或许,有一天当他真的离开了,你会发现,离不开彼此的,是你,不是他。
26、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
27、很多富家子弟,不曾亲手赚过钱,爱起来的时候都是山崩地裂,但是最后被生活一逼,还不是乖乖抛弃女人认错回家去?
28、这一年,也是他感情的一个转折点,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女神林徽因。初识林徽因对她一见钟情,便向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当时林徽因仅仅16岁,带着少女般的清纯气质,拥有着美丽的外表以及由内而外散发的才气,让徐志摩深深着迷。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徐志摩就爱上了她,为她写作无数动人心弦的情诗,甘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
29、林徽因与徐志摩在英国开始了一段浪漫而唯美的恋情,唯一的不完美是,徐志摩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即便是再相爱的恋人,也无法无视道德的审视。
30、我流泪,你陪我;我难过,你哄我,谢谢你好姐妹。
31、对于妻子的这种深情的溺爱,不知道现在多少男士可以做到?
32、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张幼仪都是个不错的女人。
33、徐志摩甚至不顾陆小曼的反对,不顾个人安危,买了邮政公司的免费机票,而直飞北京,飞机经过济南上空时,由于大雾能见度低,撞上了济南南郊的开山,飞机起火爆炸,场面惨烈!后来林徽因一直留着一块飞机残骸作为纪念。
34、如果我无法找到你,那就只有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你找到。――顾漫《何以笙箫默》
35、我们这传统社会里,有很多看似合理却荒唐透顶的理论:一个人诗写得好,人们就原谅了他的拈花惹草,到处留情;一个皇帝能诗会画,就包容了他的不理政务,误国弃民。一个社会没有了有责任的男人,一个国家就没有了有担当的皇帝,家不成家,国将不国。因一好而遮百丑,使多少生灵涂炭?掩盖了多少荒唐误国?
36、她过着与之前相比拮据的生活,就这样过了几十年终于屋漏偏逢连夜雨,翁端午破产了,人到晚年的陆小曼,只得自己找了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将自己勉强养活。虽然生活凄凉,但这也算是她一生中自食其力的唯一一次。
37、得不到回报的付出,要懂得适止;否则,打扰了别人又伤了自己。
38、正是她的冷傲,她的入骨,她的深刻,她的淡漠,她的真切,散发着浓郁的“灵魂之香”经千转百回荡漾至今。她说:每个人心中有有座伤城。也正是这座满目苍夷与千疮百孔的伤城缔造了一个独一无二完美却又不完美的张爱玲。
39、“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句话是当年林徽因对徐志摩的一种态度。现在看来,林徽因不选择徐志摩、远离这位文艺男青年,显然是正确的。作为徐志摩这种文人骚客,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感情也横溢。作为一个激情诗人,放纵情感、燃烧激情是他维系创作欲望的原动力,他的这种追女人的劲头,往雅里说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往俗里讲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就徐志摩来说,很显然,一两个女人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创作上,都根本无法满足欲望,所以,即使得到林徽因,也只是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目标而已,假以时日,暮四是肯定的。我们都清楚,林徽因更明白。
40、从这个角度说,陆小曼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真爱了。
41、婚后的生活对于张幼仪来说是痛苦的,在厌弃自己的丈夫的面前,她是自卑、无望而又不解的。
42、徐志摩的爱顶多算得上自私,他没有玩弄别人的感情,也并没有用情不专。
43、你的香气也许是眼前的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和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又或许是一朵洋溢着香气的红玫瑰。
44、就比如大文豪鲁迅,朱安是父母给他选择的原配。为了尽孝,也为了不使朱安更加不幸,鲁迅没有离婚彻底抛弃她,但除了奉养之外,也绝不与之成为真正的夫妻,而是与许广平同居并生下孩子。
45、这种家庭生活环境,使她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幼年时,她的老师有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有精通七国语言的一代怪杰辜鸿铭,有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女画家郝漱玉等,自小就打牢了绘画、古典诗词和英文根基。她是画坛高手,所作的山水花卉曾被波城和印城博物馆购买保存。1968年英国大英艺术协会也曾借出在法国展出的文人画在伦敦展出。
46、从现在开始,就算我们一辈子相互折磨,我都不会放过你。
47、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了不少情诗,比如一首流传很广的《偶然》,就是在林徽因拒绝他以后写的:“……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48、宁愿孤独终老,也不爱的将就--黄晓明《何以笙箫默》
49、两天后,徐志摩听说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也决定前往北平。他在早上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
50、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生老病死,而是生命的旅程虽短却充斥着永恒的孤寂;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永恒的孤寂,而是明明看见温暖与生机我却无能为力;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我无能为力,而是当一切都触手可及,我却不愿伸出手去。-
51、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痊愈,如我。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溃烂,如他。原来这些年,他痊愈的只是外表,有一种伤,它深入骨髓,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肆虐。
52、鲁迅对朱安的不是爱情,而朱安则是成为了这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53、用不存成见的心情和人交往,才可以交到朋友。
54、其实婚后,徐志摩对陆小曼也是极好的,他尽量放下自己各种以前的少爷架子,满足着陆小曼的欲求无度。而陆小曼实际上除了对生活方面有精致的追求,她本身还抽鸦片。
55、小时候读鲁迅先生的文章,长大了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背后的故事,才知道他身后的女人虽然只陪伴他10余光,可剩余的40年里也未曾离开过,一切都关于他。
56、后撬走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并在亲友团的一片反对声中与她结了婚。
57、所以,对于疯子,你不能用常人的概念去规范;对于诗人,更不能人正常的人伦去衡量。你让他去爱情忠贞,你让他去白头偕老,你让他去养家糊口,你让他去一辈子只守着一个女人,你让他去天天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是他疯了,在他眼里,是这个世界疯了。
58、尽管林徽因同意父亲的包办,嫁给着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并将他们的婚姻保持到51岁终老,但是,围绕着她身边的这些精英男子,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便是,在林徽因的一生当中,她最爱的人是谁?是梁思成、徐志摩,还金岳霖?斯人已去,她最爱谁的问题我们已无从获得答案,唯一有现实意义的是,我们不妨围绕着与她最为亲密的三位男子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来讨论一下她到底最该嫁给谁。
59、我们离回忆太近,离自由太远。有时候念念不忘,只是爱上回忆。一次犹豫,一次背叛,一次意外,足以让它枯萎。挣脱一切,烟消云散。——徐志摩
60、当然,这种动机不纯的婚姻也没能给徐志摩带来幸福,婚后不久,徐陆二人的婚姻也陷入了危机。1931年11月,听到林徽音将在北京举行演讲会的消息后,花心的徐诗人毅然决定亲往北京,结果飞机的失事不仅结束他的第二个婚姻生活,也结束了他的浪漫人生,那时他年仅35岁。不知是天妒英才(徐志摩),还是天护英才(林徽因),尽管死追林徽因,徐志摩在林徽因身上除了获得一些伤感的诗作激情外,如他诗作中所言,至死也没“带走一片云彩”。
61、家庭的富裕和锦衣玉食的生活,造就了徐志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习性,只有要与不要,没有不能要或不可要,为了一个林徽因,结发之妻可以弃,刚刚出生的孩子可以弃,家里的希望可以弃,老婆的尊严可以弃,家庭可以弃,父母可以弃,你同他谈男人的责任?
62、愚人节表白算什么,清明节表白才是王道,因为,如果失败了,你就说鬼附身了!
63、昨天是历史,今天是开始,明天谁他妈都不好使!
64、当时,徐志摩的时间很充裕。出于朋友之间的信任,王庚让他多陪妻子陆小曼。王庚万万没想到,徐志摩和陆小曼过了漫长的生日,他对妻子的态度也比以前差了很多,他们的婚姻于1925年结束。
65、当你经历了爱人与被人爱之后,学会了爱,才知道什么是你最需要的,才会找到适合你的,可以相处一辈子的人。
66、其实,厮守到老的变相说法,他不敢把自己的心事暴露,害怕,再次的离开。可是,爱的那么浓烈,她知道的,不是么?
67、像林徽因一样勤奋努力,跟着丈夫风餐露宿爬高摸低,她是万万做不成的。
68、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何以琛《何以笙箫默》
69、于是在这个人群满满的偌大都市,我们以同样的心情固执地孤单着。
70、放开你的结果,半夜你把被子踢开,而我要陪你感冒--顾漫《何以笙箫默》
71、不是每个人都似何以琛能守得漫长寂寞。笙。我已变心。――顾漫《何以笙箫默》
72、"昔日的甜蜜已遥不可及,现实的悲哀却寸步不离。――顾漫《何以笙箫默》"
73、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求学,认识了同是老乡的林徽因。
74、多少人的婚姻都是得过且过,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混混沌沌甚至彼此怨怼地过着日子,好不容易来人间走一遭,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75、这世界上有多少情侣,热恋期过后,自己找出各种事情,继续延续这种高温的恋爱,却不知道,这样持久高温的恋爱,一不小心会烫伤对方。我曾经见过一个女孩子为了证明男生还爱他,让他去为自己打架。最后引发出悲剧。
76、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77、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他们的婚姻也是由家里人包办而成的。徐志摩讨厌这样的婚姻,也是一直不待见张幼仪,无论她做得有多好。
78、因为王赓忙于公务,而陆小曼又活泼好玩,于是王赓就让徐志摩陪伴陆小曼。或许王赓没想到,自己这样做无异于“引狼入室”。
79、一个是恃宠而骄的自信,一个是唯恐爱地还不够的宠溺和甜蜜。
80、Fearofdeathincreasesinexactproportiontoincreaseinwealth.一个人对于死亡的恐惧程度与其财富的增长程度成正比。
81、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答案或许与你想的并不一样。
82、就这样,16岁的林徽因爱上了这个才子,在徐志摩与林徽因相恋的日子里,用甜蜜的诗篇构筑了诗歌创作的高峰。然而,这样的一天以一封离别信结束了,林徽因已经知道他结婚了。林徽因的态度非常明确。事实上,当时24岁的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他和妻子张幼仪来到伦敦学习。然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中,接受了新教育的徐志摩显然不喜欢张幼仪,徐志摩为了选择自己爱的人,为了摆脱不懂浪漫的张幼仪,毫不犹豫地给张幼仪送去了离婚协议书。
83、给我一个理由。他看着前方说。告诉我,你爱我。感性战胜理智,在她面前,以琛从无理智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