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安五年,刚初定江东,正欲大展宏图的孙策外出打猎时遇刺重伤。历史上孙策死时,并未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他真正托孤的人是张昭。
2、 这个问题,谁也解释不清楚,张昭当然就对不了!于是,诸葛亮又说:“夸辩之徒,只会坐议立谈,一旦临机应变,则百无一能。这才真的会被天下人所笑!”
3、而在谈判桌上,情报这个变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情况下,谈判双方谁掌握的情报多,谁的胜算就更大。
4、剩下的其他谋士张温、骆统二人又欲发问,黄盖突然闯入,说诸葛亮可是客人啊,在这里斗口骂战可不对呀(是谁在这里骂,诸葛亮还不清楚么),于是这场辩论赛结束。
5、苏秦、张仪可是大才,又都有丰功伟绩,就凭你个投降分子也敢谈论此二人,完全回避了自己是不是个大忽悠的话题。
6、如果上面两条没被自己用上,自己被整的体无完肤,那我们真的只能比烂了吗?当然也不全是,我们不能跟对手比烂,不然又陷入“万劫不复”之中,另外跟对手比烂,他真的配吗?我们必须找一个历史中公认的牛人比,用牛人来找面子,所以平时积累点名人轶事还是很有用的!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想想这两者也有一些很惨的遭遇!
7、诸葛亮听说张昭等一班谋臣在鼓动吴主孙权投降,虽然孙权没答应,但说不定哪天禁不住耳边风,会改变主意呢。
8、诸葛亮16岁时常念《梁父吟》,并以管仲、乐毅自比,以抬高自己的名望。(诸葛亮舌战群儒)。
9、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却无法验证,我们只看到他是个织席卖草鞋的,怎么能与曹操抗衡?
10、张昭,徐州彭城人,自少便博通经史,儒学名士。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坚辞了陶谦的邀请,随一批江北名士流亡到江东,后辅佐孙策,被尊以师友之礼。史载“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11、第五回合是陆绩说刘备无法与曹操抗衡。 诸葛亮摆事实,讲道理,说明只要敢于抗争,曹操必然失败。
12、如果了解一点三国正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段故事并非历史事实,而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诸葛亮超凡绝伦的智慧形象。
13、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14、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在谈到刘备新败之因时,诸葛亮说刘琮“暗自投降”,意在嘲讽东吴主降之士,“非等闲可知也”,示张昭等皆等闲无能之辈;又云“社稷安危,是有主谋”,寓昭等无定国安邦之策,反以妖言惑主,实祸国殃民之人。
15、 诸葛亮说:“刘备以数千仁义之师,还敢敌对百万残暴之众。如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居然要使其主屈膝投降,不顾天下人耻笑。由此论之,刘备真不惧操贼矣!”虞翻不能对。
16、若孙权若举江东之地归附曹操,等到曹操统一天下称帝,作为天子门生的孙权,在朝堂之上被封侯,甚至得九卿也并不难。之后,孙权大可培养子弟,交好大族,提高门第,历几代人之功,跻身世家大族之列。
17、曹操在山上观战,见赵云勇不可当,下令:“擒拿赵子龙,不许放冷箭,只许活捉。”云趁势砍杀,冲出重围,至长坂桥遇张飞,将阿斗交与刘备手中。
18、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使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19、同样认同《我不是药神》,但对于负能量可以进行反问,什么叫负能量?然后对负能量进行自我答复。在这一来一回间,二者达成了很多共识。当然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我有必要提一下,两者因为是微博回复,都是手写,所以是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也正因为有思考,二者才更理性。
20、 在这一局中,诸葛亮是绝对弱势,江东谋士占绝对优势。但却被诸葛亮几句话说的他们答不上来。错在哪呢?
21、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出使东吴,东吴众臣蔑视孔明,在谒见孙权之前,先安排他在集贤堂与众官相会,想杀杀他的威风。
22、张昭一听这是说我缺心眼啊,气乎乎说:“年轻人不讲武德,你咋不按套路说?你说你比管、乐牛,那两个人都是大公司CEO,能耐老大了。你在学校没毕业的时候天天吹牛皮玩电脑,现在当了刘老板跟班就别总惦记着上网打游戏了,原来刘老板每天忙死拼活的还能带大伙吃上饭,自从你进了公司,刘老板裤衩子都赔进去了,天天带着关羽张飞要饭,管乐都没你毒性大啊!”
23、 诸葛亮心想,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取荆州之地易如反掌。刘琮孺子,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另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24、陆绩是儒士,在封建年代,儒士极重个人品行,被诸葛亮羞辱后惭愧的无言以对,算是败了。
25、鲁子敬力排众议,愿亲到江夏,搬请诸葛亮共议破曹大计。孙权因刘备两次打败曹操,急于摸清曹军兵力,同意鲁肃去江夏探听虚实。诸葛亮于是决定只身入吴,要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孙、曹两家互相吞并。
26、此法妙极。因有群儒诘问在先,不容不答,故宜先守,且守得从容,既曲尽事理,又详陈事实,将对手的诘问一一化解;又因群儒来者不善,多有恶意,便于守住阵地后发起反攻,使论辩进退有致,引人入胜。
27、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28、就语句而言,也突出显示了诸葛亮语言的气势.善用短句、排比对偶句该是其突出的特点.短句的使用简洁明快,适于论辩;排比句对偶句更有“壮气势广文义”的修辞特征,如“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极言刘备当时所处的劣势地位;讽小人之儒,则有“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可谓数尽小人儒者之弊.非语言大家无此上乘之作.
29、而到了现场,第一个出言难为诸葛亮的果然就是张昭,从这儿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东吴情报掌握的准确,对谈判对手定位的精准。
30、(2)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31、张昭先投石问路,听说阁下经常自比管仲乐毅,是这样吗?张昭的试探之语,如果换了别人来回答,大概会说,不敢当!哪里哪里!那都是别人瞎说的,我怎敢自比管仲乐毅啊?但诸葛亮毫不客套、毫不退避,沉着应答,将话锋接了个正着,是啊,这只是我的小可之比。看来诸葛亮的口气很大,底气也十足!
32、“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口才、学识的较量,也更是敏捷的思维和胆识的较量,这一段对话非常精彩,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有力佐证!“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
33、诸葛亮一看是虞翻,说到:“他那些资产都是虚的,员工也都是骗来的凑的临时工,成不了气候。”
34、诸葛亮的这番恶语,在当时的封建王朝是符合儒家正统学说的,薛综明知被骂,却无言以对。诸葛亮再次占据道德制高点取胜。
35、诸葛亮在这场辩论大戏中没有辩到正题上,使他“坐山观虎斗,于中取事,坐收渔翁之利”的险恶用心暴露无疑。
36、诸葛亮说:"杨雄是小人之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可是看了杨雄履历,感觉更像君子之儒啊,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看。
37、我们讲了“诸葛亮舌战群儒”只是诸葛亮赢了,不仅不会对联合抗曹起作用,而且可能加深刘备与孙权的矛盾。我们还是需要做“真正的君子之间的辩论”,那真正的君子辩论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贾樟柯与胡锡进之间的辩论吧!(事先说明,我们不会考虑电影炒作或者其余之类的娱乐谈资,只考虑辩论!)
38、张昭听了这些话气的呼呼喘着,大喊着:“我大意了啊!没有闪!”被人抬了出去。
39、整个论辩过程中,诸葛亮语势磅礴,使对方慑服于他的语言威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的反问语气的运用上.如反诘张昭:“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反击步骘:“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对陆绩:“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对严:“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一连串的反问句,语势强烈,咄咄逼人,我们可以说,诸葛亮舌战群儒只所以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论辩过程语势的力量.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诸葛亮更以其语言的气势压倒了对手.
40、诸葛亮再次回避了正面话题,称程德枢是小人之儒,自己则是君子之儒。潜台词也是骂他和严畯是一路货色。程德枢没有接着对骂,也算是自己败了。
41、也有很多人喜欢把《三国演义》小说当成历史来看,那我们就权且认为这个故事是“正史”吧。
42、再者,参与此次辩论的七位谋士,都是孙权的辅国重臣,尤其是张昭,他是江东老仲父,在江东政权中一言九鼎,说话分量极重。
43、结果:诸葛亮以1对获得了7:0的辉煌战绩。
44、诸葛亮听完大笑,说:“每当我看到天边的绿洲,都会想起东方牌石棉瓦!一看你就不会盖房子,我们想盖一间房子首先得打好地基,铺好地板,立好承重墙,搭好大房梁才能一点点的封口铺瓦。下边不打好基础,等你揭瓦的时候肯定摔死你。别看曹操表面人多,夏侯惇、曹仁跟我比盖房子,最后他们房子都塌了。一个瞎子一个瘸子,拿大顶更不是我对手了,管仲、乐毅跟我比也不行。曹操就是小人搞偷袭,玩不起,是个小垃圾,都不敢跟我家刘老板正面对抗。当初汉高祖为啥最后能成首富,不就是因为韩信房子盖的好吗?要想大红大紫,必须要懂立人设,不像有的人成天这这那那的馊主意一大堆,一到正经事就掉链子。”
45、东吴重臣张昭、顾雍等知诸葛亮来意,纷纷向诸葛亮发难,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诸葛亮面对群儒,从容不迫,对答如流。
46、荆州刘表新亡,其继承人幼子刘琮望风而降,暂依刘表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敌,不得已弃新野,走樊城,后来到江夏与刘琦(刘表长子)会合。
47、你诸葛亮也是娘生娘养的,怎么能拿这事儿来羞辱别人呢?估计也只有诸葛亮干的出来吧。
48、平心而论,薛综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指出了历史发展规律。诸葛亮也是知道王朝兴衰的道理的,但他抛出了王朝正统观点论,几乎是诅咒和辱骂:
49、作为古代有名的谈判,诸葛亮孤身入虎穴,以一己之身对战江东群儒,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愣是把江东的谈判家们驳了个哑口无言,心服口服。这勇气,这谈判的本事,绝对让人叹为观止。在这场著名的谈判中,诸葛亮就运用了不下是十种谈判技巧。
50、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击败对方,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又一大特色。对张昭,由于他是东吴重臣,第一谋士,诸葛亮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娓娓道来,严密防守之后大举进攻,使张昭无一言可对。
51、第一个回合: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52、在事实方面,我方处于不利地位,就需要找寻更好的武器“境界”。我们要把事实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把对手拉到更高的舞台战胜他。
53、也许你会有不同看法,此番解读,也可以当作戏说吧。
54、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55、诸葛亮说:"杨雄是小人之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可是看了杨雄履历,感觉更像君子之儒啊,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