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春天谚语(关于下雨的农谚或俗语)。
2、这句话说的是早晨如果下雨的话那么当天就回晴天,意思是下雨时间长不了;不过如果是晚上下雨的话一般就会下一晚,雨水会下的比较久,不同时候下雨下雨的时间就不一样了。(关于下雨的农谚或俗语)。
3、天顶灰暗成为雨天先兆的道理.等到大气稳定了,所有水汽尘埃都密集在地面低空,这样平视的能见度恶劣,而垂直的能见度优良,所以显得天顶光亮,地平灰暗,既然大气变得稳定了,所以天不再下雨了。
4、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5、由此可见,流传下来的气象农谚,只是古人一个粗略概率性的天气预测,再者说古今的气候变化规律已有所不同。所以处暑节气下雨到底好不好?我们要根据当年当地的具体降雨情况来说,如果在处暑节气农作物需要雨水,降雨是好事;反之,如果处暑节气时,当地土壤够墒情,不需要降雨,那么,降雨就不见得是好事。
6、通过谚语分析,雨水节气这天下雨,春天雨水偏多,不仅这样,谚语预兆雨水还比较大,而且去年雨水不少。
7、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
8、所以有农谚说:“7落金,8落银,9月落穷人”,意思是农历七月份孟秋时降雨有利于农作物籽实饱满,8月份仲秋降雨对秋粮的丰收,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到了9月份季秋降雨,给秋收带来的却是负面影响。根据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来看,降雨赶早不赶晚,对秋粮丰收更有利。
9、华东地区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只有“杭州、南昌”有雨。华南地区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兰宁、海南”也只有“兰宁”有雨。
10、立夏这天打雷,通常有三点预兆,一是六月天旱少雨,二是早稻有虫害,三是庄稼能丰收。当然,这是农耕时代,老祖宗辛勤劳动总结的经验,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用于劳动生产参考。
11、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12、在路上你看到了成群的蚂蚁搬家、看到大白天的蛇出洞在路上游走,那么可能过不来多久就要下雨了,这是因为动物对自然有与生俱来的感应。
13、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清明春天谚语
14、说到处暑节气,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是秋季与夏季两大季节交季的时候,这个时候天气变化比较复杂,老祖宗们还是在复杂的处暑节气的天气中找出了一些天气可循的规律性,通过处暑节气的天气来预兆后期的年景。
15、天气谚语又称农谚,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天气谚语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充满韵文、轶事与谚语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
16、1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17、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18、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19、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下雨谚语
20、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21、老话说:“春雨贵如油”。公历2月19日就是雨水节气了,其有三候,分别是水獭祭鱼,鸿雁归来,草木萌动,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雨水增多的季节,春天的雨水也是非常珍贵的。那要是雨水节气出现雨水,会有什么预兆呢?看看谚语所说。我是畅谈民俗点滴,共同畅谈。
22、在东边有闪电,那基本上接下来就是大晴天,而在西边闪电就会有风雨天气。而在南边出现闪电天气也即将放晴,至于北边天空出现闪电的话,那预示着即将要下雨了。
23、谚语说:“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冬至节气是冬至白天最短、黑天最长的时候,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中旬,阳历12月22日前后。从这时候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气愈加寒冷。而夏至恰恰相反,黑天最短,白天最长,时间大约在6月21日前后,农历五月中旬,慢慢进入三伏时节,天气炎热高温。
24、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25、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