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2、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3、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错题,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这4点!(给家长看看)
4、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5、 从中我们得到一个发现:动作描写中,动词使用得越多,事情就写得越具体。
6、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人物动作描写200字)。
7、这是饿极了的人在吃饭。小虎双眼发光,为什么发光?因为太饿了,此时看到了食物,怎会不发光呢?再从“不停地往嘴里扒饭”“嘴巴塞得鼓鼓的”“顾不上细细嚼一嚼”“脸涨得通红”“青筋都爆出来了”等动作的描写中,也能看出小虎十分饥饿。
8、u一群群孩子,在雪地做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喧闹
9、请孩子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10、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11、“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12、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妈妈打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13、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14、“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15、 读了这个片段,就好像看电视中的慢镜头一样。很容易在脑海中浮现出运动员打比赛的画面来。
16、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17、 问你一个问题,你会洗手吗?你的鼻孔里是不是“哼”了一声,洗手谁不会啊? 再问你一句,你会把洗手的动作写具体吗? 对于像洗手这样连贯的动作,怎样写具体呢?你可以试试分解法,把连贯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再一一描写这些小动作。好比把连贯的动画分解成一幅幅图画,再一一描述每一幅图画的内容。这样可以降低动作描写的难度。
18、“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19、同学们,我们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特别是“竹笋炒肉丝”的那种?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20、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21、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22、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23、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24、 用细致分解的方法来写动作,就是将一个大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动作,再将这些小动作像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就能够将动作描写具体了。
25、请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小编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26、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27、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28、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29、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30、“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31、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32、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33、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34、 汉堡来了,我的鼻翼微微一动,闻到了汉堡里面牛排那浓浓的香气,深吸一口气,似乎想要把牛排中那股鲜美的香气全部吸进鼻子里(鼻子的动作)。我压一压汉堡,期待着蔬菜发出那脆脆的咔咔响(手上的动作)。此时,一大团口水,直往我嘴里冲。我舔了舔那蠢蠢欲动的嘴唇,张开大嘴,咬了一口,尝到了汉堡里面咸咸的牛肉、清香的蔬菜和甜甜的酱(嘴巴、牙齿、舌头的动作)。真美味啊!我陶醉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眼睛的动作)。连屁股也在椅子上扭了起来(屁股的动作),我快活得好像要上天了。——张琨《吃汉堡》 你瞧,有了鼻子、手、嘴巴、牙齿、舌头、眼睛等全身多部位的参与,这样把吃汉堡的动作写长了。这个描写动作的方法就是全身参与法。 用全身参与法描写人物动作,可以将动作写得更具体,写出画面感。如: 弟弟一天到晚就在吹牛,说自己是“螳螂铠甲”,还不时摆一个螳螂的姿势。他的左腿迈向前,右腿往后,挺直了上半身,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放在背后,手腕弯曲着,双眼紧紧盯着眼前的“猎物”,活像一只螳螂。——刘瑾瑜《调皮的弟弟》
35、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
36、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37、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38、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39、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40、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41、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42、“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43、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
44、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45、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46、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47、“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48、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49、我站在窗边,边等妈妈回来,边琢磨着怎么让妈妈帮我买套《特种兵学校》。当我看到妈妈上楼时,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冲到大门那儿,躲在门后守着。听到妈妈拿钥匙的声音,我赶紧机灵地帮妈妈打开门,接过妈妈手里的包,蹲下身子帮妈妈换鞋子,然后挽着妈妈的手,拉着她坐到沙发上,开始“嘘寒问暖”起来。——李逸成《这件事真令我开心》
50、 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51、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52、u 她一跳起皮筋来,就像疯了似的。只见她愈跳愈快,愈跳愈高,时而劈腿,时而倒踢,五花八门,恰如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猴,使你
53、近了,更近了,组长终于来到他的身边,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业,快交作业!”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54、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55、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让动作行为更生动!
56、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57、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58、条理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剪裁组合恰当。
59、评选优秀学生,聘任为《东方教育时报》签约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