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2、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4、所以,要养成通读全文,理解全篇的学习方式,融会贯通整个篇章,才能真正的理解智慧的核心。
5、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 译: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
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8、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0、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漏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11、(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2、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13、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14、(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5、(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道德经》经典名言名句篇为无为,则无不治。
16、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7、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18、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19、无为之道不可道,没有文字语言可说之道,另一个神为频律之道。
20、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21、(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23、(名句赏析):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24、译: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25、《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2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7、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28、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2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3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31、愿你的生命有够多的云翳,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冰心《冰心散文集》
3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33、(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34、(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3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6、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37、道德经还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韵文,它的字字句句之间全是语言美的高度浓缩,堪比艺术品。
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9、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40、代表着循环往复。正确的事情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出好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带来坏的结果。比如:“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就造就了万物。
41、(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42、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43、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44、(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45、孔子也认为,君子是因为“内省不疚”才“不忧不惧”,也就是安宁来自于道德经受住了反省的检验。
46、《道德经》的经文,后人添加标点符号,读起来抑抑顿挫,有利于理解。但是,标点的位置,如果标的地方不合适,意思就可能,会有变化,有违作者的本心呢。
47、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48、(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4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0、(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5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52、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53、(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54、(译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55、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56、回复数字 105 阅读《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57、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5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9、“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6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1、(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62、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63、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6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5、(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66、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67、(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68、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