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宽容,自己过得很自在,他人也会感到舒服。幸福和乐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当下,只是我们不懂得过。
2、 禅茶一味,妙蕴人生,淡泊宁静,虚怀若谷。一壶茶,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手执一杯香茗,茶韵生香,融入灵性,一道茶烟,轻轻一嗅,便疏通了灵秀之身心,隐逸而恬淡,清宁而闲适……
3、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第三种类型:以宗教精神为依归的人对山水自然的观照。(水的意境禅语)。
4、释义: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5、溪长石磊磊,涧阔草蒙蒙。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9、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1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禅语唯美意境句子一切皆为虚幻
11、(曹操:《观沧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2、——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自有它的安排,我们的努力就是让它找到自己的位置。
13、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唐·李白)
14、谢眺接踵而起,他们在山水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写蜀道,写天姥,那种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九州山川的分量相侔的广度、高度和力度,早已广为人知。
15、——大师其实想告诉我们,我们的面前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只要不把自己的心藏起来,只要不缺少一点对生活的向往,禅何处不在?
16、“无常、苦、无我”即是生命的真相,是世间的本质。
17、养佛陀让我们有功德可以出家,并且生起出离心。
18、恬静而秀美的江南优雅地流过蜿蜒的港汊,木船儿停在午后宁静的水江南,桨摇起的浪花拍在岸间拱立的银白色仿古石桥,点缀着青柳的湿绿,带着一丝古意,拱起的桥身在绚烂的阳光下显得越发耀眼。
19、其实,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此语道破了天机,它告诉世间的芸芸众生:天理昭昭,因果不爽。
20、释义: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21、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22、水之性:真水无香。一滴清水,无香无色,阳光照耀却会折射出七彩的光辉。水令人顿悟到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寂无边的意境。禅语有云:真人,无君无德亦无名。此非隐德守拙,而是本已超乎贤愚得失之境。
23、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
24、清·沈受宏《渡海》写尽大海之辽阔。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
25、王维喜用“空”、“闲”、“静”等字样。“空”,并非指空无一物,而是诗人以虚静的心境观照山林时,所获得的那种空明洁净的总体印象,是“心静如空”时的一种空灵清静的审美体验。“闲”并不是指无所事事,而是诗人随遇而安、淡泊于名利的心情的生动写照。“静”也不是死寂无声,静中有动,静中有声,是禅宗推举的般若静观。王维有众多诗句描写了这种闲静空寂的境界。这里再举两首:
26、前一刹那已灭去,现在刹那正在坏灭,未来的刹那也必将坏灭。这就是“无常”。
27、对出家修行的高僧而言,特别是那些见道的禅师,则完全不同于士大夫。禅师们与士大夫们的根本差别在于,禅师们是处于禅内,他们本身就体现着禅;而士大夫们是大多处于禅外,所表现的往往是对禅的仰慕和追求。
28、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涧户、芙蓉花,眼前能看到的似乎就是这些东西,其它地方均为空白。就诗的审美层面看,诗人以极其平淡的笔调,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独世界,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火红的芙蓉花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落。这里一方面可以将芙蓉花的孤高看作诗人追求超尘脱俗之精神境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此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的陶醉与赞颂;另一方面,这里也借花开花落的“象”,寄寓了佛家“无我”的禅理。这生长在静寂无人之山涧的芙蓉花,其存在完全依循着自然的律动,花开花落,生生死死,都顺应着自然的本性,既没有绽放的欢乐,也没有凋谢的悲哀。绚丽之极,终归平淡。这正是禅家所赞誉的“亦空亦有,色空一如”的境界。
29、“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早出自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原文如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30、哪一个人不是从苦中走来?谁又敢说自己没受过苦?总是要苦一阵子的,但是不会苦一辈子。
31、芳水之湄简评:做梦,影子,隐喻,月光,感觉就是很有诗意与深刻,跳跃有度,留白很足,可幻想的部分多。
32、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33、愁也悠闲。半老仍是少年。下笔惊奔雷,泼墨腾紫烟。平仄都付自然。羽扇轻摇意翩翩。
34、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削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特世界。
35、佛教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存在都必须依赖各种各样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因缘”。
36、芳水之湄简评:领会温软,有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美好。
37、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8、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39、所以,在禅师们的诗中,也有隐居诗、田园诗、山林诗、哲理诗这一类的诗,但对禅师们而言,这不过是其佛性禅心“随缘而起”的,谈不上什么。禅宗注重的,往往是一些见道诗、开悟诗,还有一些颇为奇特的临终嘱法诗偈。当然,唐五代以来,禅从神圣的殿堂走下来,“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禅也因此面向生活,走向生活。所以,在禅生活中,在那无处不显示着禅的光辉的日常生活中,禅诗的题材就更为广泛了。
40、修自他交换,tonglen,菩提心;这样就能升起并增长真正的勇气和信心。
4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唐·白居易)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王维)天壤之间,水居其多(宋·苏轼)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宋·汪元量)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唐·李白)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唐·李白)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2、生命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无常。
43、关河无数柳,一夜落龙堆。中国山水诗有一个萌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44、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45、禅宗有“任性”、“无住”的思想。“任性”即不矫情;“无住”,对一切境遇不生悲喜忧乐之情,不粘不着,不“住”于心。《六祖坛经》云:“我此法门以无住为本。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利欺争之时,并将为空。”王维将这种随缘任运的思想不经意地表现在一些山水诗中。如《终南别业》写隐居终南山期间悠然自得地情怀,极尽诗人淡泊清闲、随遇而安、无往不适的意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理趣:
46、还有借艳诗来表达自己悟境的,如圆悟克勤那首著名的见道诗。他是因见雄鸡上树高唱而受触发,写出来的却是香艳醉人之作:
47、与己和,淡泊名利心安稳;与人和,肝胆相照情自深;夫妻和,相知相守多温馨;一家和,门庭兴旺福不尽;天下和,吉庆福瑞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