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梁衡先生讲座小感
2、《为官沉思录》围绕“为官”的主题,针对官场的现状和时下官德的种种表现,兼顾总结古代为官的伦理道德,从为官之德、为官之道、为官之责三个方面,对为官者的从政之道进行了深入探究和思考。本书作者梁衡为我国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他满怀忧国之情,将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其思想高度使其文章呈现大家之气。从梁衡的作品中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饱满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
3、少年不识愁滋味,名山大川唱大风,写尽文章春色老,多少往事烟雨中”。这边选取了众多学者、专家对梁老师评价中的一部分,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范敬宜先生,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等。
4、本文着重对梁衡的人物散文进行分析。显然,人物散文在他的写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古到今,海内海外,他对历史上许多各色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加以重新审视,挖掘被遗忘的过往,令人耳目一新,给当下以新的宝贵启示。当然,最令人瞩目的是他对红色革命历史人物的深切关注,并将其人格形象与独特灵魂雕刻在文学画廊之中。梁衡不愧为刻画人物灵魂的杰出的“工程师”。
5、 适逢疫情期间,梁衡老师的这堂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给我们的滋养和启迪颇深。梁老师提出的“五诀”——形、事、情、理、典,与我前期阅读的王鼎钧老师《作文六要》提到的“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6、《一个大d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文风清新,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生动感人。书中收有多篇已入选课本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名篇。无论从进行思想教育、感受高尚情操、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角度讲,还是从学习写作技巧的角度讲,都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书。
7、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
8、《共产d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我不知道德文的原意,中文翻译时为什么用了这个词。中国人的习惯,幽灵者,幽远神秘,缥缈不定,威力无穷。看不见,摸不着,似有似无,信又不信,几分敬重里掺着几分恐惧,冥冥中看不清底细,却又摆不脱对它的依赖。大概这就是幽灵。
9、说到敬业精神,梁衡有一句名言:“记者出门跌一跤,也要抓一把土。”战士要有每战必胜的信念,记者要有每采必得的思想。采访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一个记者如果没有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对收获的贪婪,便会平庸终生,一无所获。
10、《万水千山行遍》是梁衡先生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第三卷,收录作者新创作及经典游记随笔80余篇,主要为作者行走山川大江、观览名胜古迹、体察民风民俗后的所思所感。匠心独运的书写角度,寓情于理的叙述方式,优美雅致的笔调,丰富跃动的想象,以及深厚的文学、文化和科学知识内涵,将令读者爱不释卷。
11、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12、 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满分作文该不该阅读?答案很简单,当然该读!关键是怎么读,怎么用。回顾许多书法大家的成长历程,一定会经历临摹前人字帖的过程,但最后的阶段一定是临摹之后的创新。临摹名家的书法是为了发现其内在的美,体会不同风格的书法之美,而绝不是成为第二个别人。世传王羲之师承卫夫人,但他没有成为“卫夫人”,而是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王羲之。这么看来,学习课文、满分作文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以他山之石攻自己这块独一无二的“玉”。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我认为前提必须是“自己的”。
13、另外在思想上梁衡的散文绝对有理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在《做人如写字,先方后圆》中梁衡写少年学柔润的赵体字,到了后来渐渐意识到自己后来字写的不好的原因竟然当初没有学比较硬朗有气魄的颜体字。结尾处他这样写道:“人若能先方,即是小时吃苦磨练,修身治学,品行方端,后必有大成;如果一个人少年时就圆滑、懦弱,就很难再施教成才。而小时方正,哪怕刚烈鲁莽些,可以裁头修边,煨弯成才。”梁衡散文思想之妙可见一斑。
14、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15、梁衡先生首先参观了《梁衡研究书画展》,展览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作品共计百余幅。
16、梁衡研究会会长郭思红、副会长朱壮军向梁衡介绍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各种社会效应。
17、 第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的“典”诀使用得恰到好处,如:“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者多次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向我们刻画了一个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叶圣陶的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思景仰之情,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艺术效果。
18、二是梁衡对历史人物的灵魂进行了具象化的描述。
19、梁衡先生1946年5月5日出生,与马克思生日是同一天,他曾去过马克思的故乡,并写出名篇《特利尔的幽灵》。梁衡是名人更是奇人。他有名并不是因为他曾是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而是因为他那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和散文著作。他穿行在政治、文学、新闻之间游刃有余,他的官员、学者,作家、记者的4种身份,不仅没有互相排斥,反倒相得益彰。
20、梁衡的人生之路、新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的挫折,有好几次:中学时代热爱文学,17岁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却被分到档案系;正要沉下心来干专业,1968年大学毕业时,却又逢“文革”,他被分配到内蒙古偏远小县临河当农民,防汛护堤、放马。他慢慢做到县里的宣传干事、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驻山西记者。
21、兴 安 何士光 王若冰 周 叶
22、“莫以量多定英雄,为文要有霹雳声,路长空余尘与土,碑厚才好计里程”这是出自于梁衡老师的自勉诗《写作感怀》,接下来的这个版面研究会的版面标题均出自梁衡先生文中诗句。这是梁衡老师与国家领导人,社会各届人士及各国首脑交流时的一些留影。
23、他说:一生绝对顺利的人,等于他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回。因为除了享受,随波逐流,他没有给这个世界贡献什么、留下什么。
24、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25、2000年,梁衡从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岗位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26、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27、代表作有:《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
28、中心思想:老人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29、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30、这是一部难得的数理化科普读物。它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体小说的体裁,给数理化知识披上“薄薄”的糖衣。
31、毛说革命夺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他自己却从没有拿过枪杆子,但笔杆子倒是一辈子须臾不离手。毛文堪称绝世,他之前没有,他之后也不可能有。毛文所产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它当时指导的工作任务也早已完成,但是为什么人们还在读它、用它?一有事就想起它?这就是经典的意义,它早已褪去了有形的外壳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永远悬在天空,时刻启迪我们的星辰。著名作家梁衡潜心研究*的文章作法,从文章形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毛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开*写作方法研究之先河,并引起国内广泛关注及巨大反响。本书将其研究成果结集,并增加了作者所写的关于*的文章,及作者关于写作研究的文章。
32、一般人只知道江南水乡洞庭湖畔,渔舟唱晚中的岳阳楼,何曾想到这塞外的高寒岭,也是范、欧、滕三人友谊和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岳阳楼是一座人工的砖木建筑,是庆历改革同仁们的南方坐标,而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不过更珍贵的,它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一个活着的坐标。岳阳楼是一件文物,版图柏是一棵古树,这又再次说明记录历史可以有三种形式:文字、文物和古树。而树木又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的、有情感的记录。
33、《不要辜负属于你的时代》是梁衡先生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第二卷,收录作者创作及经典政论随笔80余篇,囊括作者多年来对时代家国在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思考精粹,内容深入且全面。既有对宏观政治现象的论断,如《什么是政治》《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难》等,谈及官员如何提高政治素养的《有感于干部不会说话》《官不扰民民自富》等,还有分析社会重大事件的《假奶粉拷问真道德》《地震教我们如何说话》等,更有论述社会文化现象、探讨读书做人、体悟人生的诸多精华篇章,深刻的见解,深远的视野,精粹的文笔,读罢令人不忍释卷。梁衡先生的创作具有司马迁式的史笔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悯情怀,写大事大情大理,其中《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课本,堪为学生诵读典范篇章。该书特邀新一代先锋设计团队后声文化担纲设计,配以梁衡先生私家珍藏照片,精美印刷,力争给读者带来高品质的阅读享受。本书获梁晓声、卢新宁、贺绍俊、翟小宁等知名学者、作家、知名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及主流媒体多方好评。
34、做《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甘苦自知。他曾有一首词写在值夜班的日子——
35、从远处看,这棵树也别具风格,那树身像什么?
36、陆 梅 冯秋子 杨海蒂 梁 衡
37、这里是梁衡研究会“觅渡”藏书阁,也是今年打造的珍品室。
38、梁衡先生作讲话并对大家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回答。他表示,“如果我的名声能给家乡的建设带来促进作用,我很高兴。”
39、本书是当代散文家梁衡先生文集名作《觅渡》的修订版。《觅渡》自2004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重印16次,社会反响长盛不衰。增补了梁衡先生在《觅渡》之后发表的部分散文和随笔,沿袭前书的体例,分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理性人生”、“域外风雪”、“为艺为文”等六个部分,文章继承了梁氏散文的一贯风格,说大事、大情、大理,在恬淡、悠远中透露出一种至情至性、悲天悯人的情怀。
40、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41、 今天听了梁衡先生《阅读与文章作法:文章五诀》的讲座,受益匪浅。“形、事、情、理、典”五个简单的字,向我们揭示了文章写作的奥秘。大道至简,原来如此。梁衡先生总结的“文章五诀”:
42、《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43、为何呢?这四位代表,都是梁衡挖掘出来的新闻人物,有军工厂的工程师,有种枣树的土专家,他们被梁衡报道成名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的后来还当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44、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
45、这个墙面是梁衡著作版本年表和散文创作年表。共102部著作,218篇散文。梁老师的主要学术活动年表,共分五个部分,在他的经历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深刻的见识和作为学者的务实态度,退休后的梁老师依然笔耕不辍,创作高峰正是退休之后。
46、“记得小时候过年杀猪,那猪的嚎叫,极为凄惨,煞是吓人,娘把我紧紧搂住,直到猪不叫了才放开”。
47、他说,初当记者时,总有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仿佛周围的人物、事件都由我的笔尖来调遣,但再当下去,就渐渐觉得相反,是这些人物、事件在牵着他的笔尖。有些人他不写出来就寝食不安。他说:“有些事我写着写着心就发抖。几乎凡是我写过的正面人物都成了我的朋友,是他们教育了我,帮助了我,成就了我。我觉得自己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之后由天真变得实在,由浮躁变得深沉。”
48、梁衡是当代作家中,作品入选大中小语文教材最多的一位,有34篇文章70余次入选。另外他的绝大多数文章都被各地中语文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采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