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则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如果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4、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结了很多果子,枝条都快被压断了,一些小孩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实(指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大概只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7、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像一条清沟一条污渠摆放在一起。
8、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则明确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9、宋国有个农夫。他的农田中有个树桩。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于是农夫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再也没有得到,而他却被宋国人嘲笑。
10、"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读书有三到小古文翻译)。
11、好句、好段: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2、xīnyǎnjìbúzhuānyī,quèzhīmànlàngsòngdú,
1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4、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15、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6、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
17、xīnbúzàicǐ,zéyǎnkànbúzǎixì,
18、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19、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20、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21、木材依圆规曲尺成器,离不开匠人的辛勤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