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人陈耆卿在《何澹小山杂著序》中就说过:“夫古非诘屈聱牙之谓也。”从成语应用的角度看,“佶屈聱牙”是贬义,这从前举典范用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不能不加分辨地用它来形容古代典籍、古典诗文,更不能把自己读不懂的古文一律斥之为“佶屈聱牙”。请看误用的例句:
2、撒贝宁则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与伏生对谈,陪伴他“穿越”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今人如何读《尚书》、学《尚书》、传《尚书》。
3、D项,缺少主题词“肿瘤细胞”,偏离中心,排除。
4、(2)在当年“文学热”的助推下,《美的历程》《美学》《纯粹理性批判》《西方哲学史》……这些佶屈聱牙的书籍成了孙小淳的日常读物。(《中华儿女》2014年第13期)
5、出 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
6、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证实其中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蜘蛛公考整理)
7、鷫鸘,亦作“鷫鷞”,读音为sùshuāng。它是一种颈长羽绿的雁。
8、例 句:要想识别一切魑魅魍魉 ,必须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9、尔后,曲阜孔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无今文佐证的,凡16篇,既不能读,也无人能解,谓之“逸书”。
10、如果你眼前出现了重影,请不要担心!你的眼睛没有坏掉,这只鸟的确长着两个脑袋四只脚。
11、4,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12、14,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
13、D.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及复制纠错机制存在局限
14、(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15、热衷于翻译《尚书》的英国汉学家彭马田就曾说过:“除非你读《尚书》,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16、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而具有滑稽意味。
17、空格2016年三月,春已悄至。按照约定,我来到立心馆,琅琅读书声,听着甚是悦耳。有幸,这一节刚好是安老师授课。早先只听闻安老师博学多识,腹藏海量经典,竟不知他授课是如此大气磅礴,浑然天成,字字句句又鞭辟入里深入人心。那节课上,我记住了什么叫责任。课后,安老师走到我跟前亲切的询问,如此的平易近人,让我如沐春风。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以后想要走的路。
18、出 处:《明史·文苑传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19、(解释)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20、(解析)D。A项,“无关”,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从开头“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这个误识可知,两者并非“无关”,表述错误,排除;
21、第二空,代入验证,“夸夸其谈的说教辞令”搭配恰当,且“没有夸夸其谈”对应后文“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A项当选。
22、钩章棘句( gōu zhāng jí jù ) :钩:弯曲;章:章节;棘:刺;句:文句。形容文辞艰涩拗口。 出 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
23、空格即使细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动千里之飓风。时至今日,不断感慨于那曾经蝴蝶无数次的煽动翅膀,让我走入国学之门,在浮躁茫然的利益化时代,寻回自己淡定祥和宁静的心灵家园。
24、不过,说出它的另外一个名称,大家肯定就认识啦~其实鸲鹆就是——八哥。
25、此外,有许多理念虽然不是《尚书》原创,但在尚书中得以弘扬,如“满招损,谦受益”“克勤于国,克俭于家”“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等。
26、一般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累积导致了细胞分裂增殖不受控制,最后变成了肿瘤细胞;而单一的基因突变并不足以引起肿瘤,因为细胞中具有DNA损伤修复及复制纠错等机制,通常能够有效地修复基因突变,阻止基因突变的细胞继续分裂。但如果包含相关基因突变的细胞逃脱了DNA损伤修复及复制纠错而继续分裂增殖,它们就有更多的机会累积更多的突变,从而“叛变”为肿瘤细胞。
27、12,羊皮卷上满是一些言辞古奥、佶屈聱牙的篆文,没等林文细琢磨,倏忽,篆文活过来一样,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窜向林文的脑袋。
28、空格转眼已是四月天。一个多月的学习,在立心馆,我新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进德修业,切磋互助,其乐融融。同时,在这期间,有幸拜安老师为师,实在是三生有幸!一次偶然试讲,又得到安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更坚定了我的国学之路。
29、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赋应该是对文盲最不友好的一种文体了。作者为了炫耀才学和词汇量,极尽铺排之能事。
30、例 句:时进士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
31、立轴绢本设色147x105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32、造 句: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的古语了。
33、意思是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绝不可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本作“与狐谋皮”。出自《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苻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34、10,张朝南一细看,才发现是苦涩难懂的文字,读起来都佶屈聱牙,索性字数不多,张朝南费了好一番功夫才逐字记下。
35、(解析)A。第一空,横线处搭配“生涩文字”,A项“佶屈聱牙”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搭配得当,保留。B项“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C项“言过其实”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D项“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均无法体现出文字的“生涩”,与“生涩文字”搭配不当,排除。
36、(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37、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原因。
38、 hotdrynoodles 瑾颜 21gLove
39、“当代读书人”撒贝宁与“古代护书人”伏生(倪大红饰演)隔空对话。带你穿越千年,走进《尚书》里的中国。
40、关于社会哲学,我国学界曾存在一种误识,即认为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因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对于是否有可能和有必要在历史唯物论之外建构独立的社会哲学存有疑义。其实,在历史唯物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哲学是可以与历史唯物论区别开来的。
41、①缺乏保护主体和保护动力是乡土文化地标面临消亡危机的重要原因
42、②比如,在一些城中村改造中,没有对古建筑进行评估,也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致使一些优秀的古建筑被拆毁
43、《牧誓》选自《尚书·周书》,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它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
44、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最早书名为《书》,上起尧、舜、禹传说时期,下讫秦穆公时代,是考察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45、细品文意,这些例句并没有贬低古文、古书的意思,之所以使用“佶屈聱牙”,恐怕还是因为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属于误用。至于例说古人写文言文,是因为“表达载体的匮乏”,那就不单纯是误用成语的问题了。
46、韩愈所说的“周诰殷盘”,指的是《尚书·周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和《尚书·商书》中的《盘庚》。这些文献记录的都是商朝和周朝初年的语言,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汉朝人读起来就已经感到费解了,以致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尚书》时,常常要翻译成时人看得懂的语言。例如《史记·五帝本纪》引用《尚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便改为“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到了中古的唐朝,连韩愈也觉得“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47、佶屈聱牙,汉语成语,拼音是jí qū áo yá,意思是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48、鸊鷉,读音为pìtī。这两个字不仅长得让人眼花缭乱,读音也十分拗口。其实呢,鸊鷉是一种常见水鸟,人家还有个很接地气的俗名——水葫芦。
49、(注音)jíqūáoyá(解释)形容文章艰涩,读起来不顺口。
50、那句“华夏为何一体?自古就是一体”,立刻让我泪流满面
51、派去听书的晁错是河南人,而传书人浮生则是山东人。
52、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53、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承载着乡愁记忆的乡土文化地标,正面临着被损毁、破坏甚至消失的危机
54、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等。
55、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延绵至今。
56、《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中国政治思想最早的源头著作。
57、《尚书》也难逃此劫,最后只剩下了一部,藏在当时的儒学博士伏生家里。
58、真喜欢这样的节目,看了之后很惭愧,赶紧拿起书本。
59、对比A、C两项,确定⑥之后接①句还是③句,⑥指出乡土文化地标面临危机,①指出乡土文化地标面临危机的原因,③具体分析没有得到保护的原因,是对原因的详细解释说明,故③应该在①之后,⑥①相连,锁定C项。
60、6,不过这本书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文体非常佶屈聱牙.
61、文章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铺叙、排偶、藻饰、用韵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于整饬之美。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62、传说这种鸟比鸳鸯还要恩爱,总是雌雄结对出现,其中一只鸟死了,另一只鸟也会日夜悲鸣,哭泣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