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6、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7、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8、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11、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12、 中秋的月,最圆。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你家举杯把盏,他家笑声一片。处处融融洽洽,幸福美满。
13、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5、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17、《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唐白居易)
18、此篇是苏轼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19、 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0、人间的老百姓特别向往这颗月亮上的桂树,攀摘月宫的桂树十分不易,于是就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试高中。
2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23、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24、《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唐白居易)
25、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桌子,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食物,祭奠在月宫里的嫦娥。
26、 此后,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就成了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由于中秋节以月圆为象征,所以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这天人们登高吟诗、泛舟赏月、品月饼、吃团圆蛋等,共庆佳节人团圆。
2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8、 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9、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30、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1、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3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3、嫦娥吞下药,便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最后她就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
34、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5、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36、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7、 中秋的月,最美。此时,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到了晚上,月亮的清辉散满一地,多么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