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既需要有虚心和诚恳的态度,也需要有尊师重道的精神。(程门立雪的历史故事)。
2、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就这样,他们不知在雪地里站了多长时间。程颐终于醒了。他打开门出来赏雪,却看见两位学生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都要成雪人了。程颐大吃一惊,问道:“看你们身上和脚下的雪,就知道你们已经来很久了,为什么不进屋呢?”杨时连忙上前施礼,对程颐说明来意,“我们是来向老师请教问题的,中午到时您在睡午觉,我们怕吵醒您,没敢进门。”程颐听了大受感动,连忙请二人进屋。二人这才进屋,向老师请教问题。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广为传颂。
4、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是洛阳伊川人。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5、而且,在杨时为官期间,他时刻以父母之心对待百姓,为百姓着想。
6、刘晓明,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东城区政协第十二届委员及青联委员,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7、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8、后来,杨时学得程颐思想的真谛,被尊崇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9、杨时千里寻师,程门立雪,诚心讨教的行为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程门立雪”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在求学路上,只有虚心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没有多少人会对粗俗无礼、骄傲自满者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
10、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回到南方传遍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11、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老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遍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12、嗨,彩虹豆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文明窗”。通过文明之窗,你可以看见从古至今经典的文明礼仪小故事。读文明礼仪故事,做文明小标兵!
13、(亲子共读)好听的秋天的儿歌,快快收藏吧!
14、
15、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 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16、"程门立雪"语出《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7、便把当年孙和平在任延安家门口程门立雪的事说了说。
18、《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9、描写吕蒙书本不离手,后来用以人们形容勤奋好学。
20、他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赶路。一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他与学友游醉一起来到程府,听家人说程老先生正坐着打磕睡呢。杨时和游醉不愿打扰老先生休息,便悄悄退到门外,在程府门外恭恭敬敬地站立静候。
21、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2、杨时早年拜程颐的哥哥程颢为师,之后程颢死了,自己也有四十多岁了,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二程学说,之后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而杨时和游酢的典故被后人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但我们看到更多的就应是求学的意志。程门立雪的典故篇4“北宋时期,进士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的老师程颢在自己去世前将杨时推荐到程颐门下,某日杨时于游酢一同去求学时,赶上老师正在睡觉,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等老师醒来,当时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等程颐醒来时,两人已成雪人”
23、描写吕蒙书本不离手,后来用以人们形容勤奋好学。
24、一日,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寐。
25、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26、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27、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们的老
28、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秽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诗和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29、(成语举例)这位青年学者求学坚持不懈、程门立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程门立雪的典故篇5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尊师更是我国传统的美德。老师担负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被称为“全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程门立雪”就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典故。
30、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他还不惜自费去了趟上海,以‘程门立雪’的虔诚,感动了高龄的俞振飞。”
31、那位青年人很有些程门立雪的精神,为了学到知识,总是恭敬地向先生请教。
32、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33、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34、
35、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6、杨时有一次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当时正值冬季,下着皑皑白雪,他们来到程颐家时,刚好看的到老师在打坐休息。
37、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时,从小就十分伶俐,有一年杨时赴县令途中,与他的学友游酢,对某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齐去程颐家请教,程颐当时很有学问,他俩去请教时正值隆冬。
38、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9、杨时两人不敢打扰到程颐,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先生醒来。由于天寒地冻,二人冷得直发抖,杨时的一只脚还冻僵了,但是他们依然静静地在门外等候。过了很久,程颐终于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游酢,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40、归乡后,在含云寺读书讲学。并作有《札记解义》《此日不再得》,年登状元徐铎榜进士。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