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弗洛伊德是当之无愧的精神分析之父,可以说,他开启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全新时代。虽然精神分析理论至今仍在学术界饱受争议,但弗洛伊德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2、他认为不同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而前意识和无意识又统称为潜意识。
3、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4、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许多人批评,认为其有着泛性论的倾向。女性主义者也往往吐槽,弗洛伊德的理论太过大男子主义,女性才没有所谓的“阴茎羡妒”。弗洛伊德提出阴茎妒羡的概念时,还提出了一个与之伴生的重要概念——阉割焦虑,这个可能是重点。有女性的演化生物学家提出了针锋相对的“阴道妒羡”的概念。即在女性选择的角度,雌性因阴道的存在,而获得了更大的优越性,而男性无论大小老幼,都很容易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5、精神分析入门必须要知道心态防御机制理论。心态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本我与现实,常会有矛盾冲突,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6、THEPOWEROFSUBLIMINALSTIMULI潜意识刺激的力量
7、阻抑意味着阻止或遏制,而这主要是针对各种本能驱使的。阻抑作为一个过程,或阻抑过程本身,完全是“无意识的”,“不能变成意识的”。难怪弗洛伊德说,“我们从阻抑的理论中获得了无意识的概念。”
8、丹尼尔·卡尼曼和他的畅销书《思考·快与慢》
9、这就引出了他对潜意识动力观点的详细阐述。被压抑的事物是“潜意识信息”的来源(弗洛伊德1895c),而这些事物的影响可以在不同的状况下察觉出来。在转化(conversion)的过程中,与被压抑的事物相连接的情绪负荷可能会“转变成某种肉体上的东西”。举个例子,当伊丽莎白对她姐夫的受压抑的爱还一直“隐藏在纯粹的姐妹情的面具之下时”,这种爱却导致了她的腿无休止的疼痛乏力。潜意识不仅在临床症状中出现,会在每天日常生活的口误中出现,也会在那些因有着不舒服记忆而“故意遗忘”的话语中出现。此外,“我们可能十分倾向于过高估计智力和艺术产物的意识特征”。开玩笑也可以被理解为对被压抑事物的间接幻想(Freud1905)。(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理论包括)。
10、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不能马上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后可以进入意识的心理内容。
11、潜伏期(latencystage):6岁到16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1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3、最初,他发现了一个长在上颚上的囊肿,但这并没有引起他太多的注意,弗洛伊德甚至认为是因为那段时间吸烟频率减少,才导致了囊肿的出现。神奇的是,在他恢复吸烟后,囊肿便消失了。约6年后,他被确诊为患有口腔癌。在与癌症战斗16年,接受了超过30次手术后,弗洛伊德最终败给了癌症,终年83岁。
14、那么,无意识就是真正解决我们的问题、并确保我们生存的大师。人们往往不信任无意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似乎无法控制。当我们不知道无意识将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影响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控制某件事情呢?然而,(无意识的)这种安排是奏效的。
15、然而有趣的是,当有人去调查这句话的出处时,却发现这个故事可能根本没有发生过。但弗洛伊德对雪茄的钟爱,的确让人不得不承认,他本人大概就有口欲期滞留的特征。
16、最初,他发现了一个长在上颚上的囊肿,但这并没有引起他太多的注意,弗洛伊德甚至认为是因为那段时间吸烟频率减少,才导致了囊肿的出现。神奇的是,在他恢复吸烟后,囊肿便消失了。约6年后,他被确诊为患有口腔癌。在检查出口腔癌到死亡的16年里,一共做了33次手术,去世前还接受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放射治疗。弗洛伊德对雪茄上瘾,甚至当他得了口腔癌之后,一人继续每天吸20根以上的雪茄。这种成瘾显然恶化了他的癌症,促使了死亡,但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没有并没有让自己理解这种行为。弗洛伊德最终败给了癌症,终年83岁。
17、许多研究表明,包括衰老或死亡等概念在内的潜意识刺激对行为的影响是可以测量的。例如,测试对象的运动速度更慢,或者对精神观念的反应更灵敏。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路过一家面包店的时候,人们可能会突然想起他们忘记了买生日蛋糕的配料。我们的无意识为我们的行动铺平了道路。
18、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19、不过,这种在承认无意识结构的同时仍以人性和主体性的存在为首要关切的新视角,似乎已经蕴含在弗洛伊德本人的表述中:“显然人们必须为其邪恶的梦的活动负责,否则人们还能做什么呢?倘若梦的内容并非异己精神的感召(EingebungfremderGeister),那么它就是我自己的本性/存在(Wesen)的一部分。”如此一来,萨特与拉康二者思想殊途同归的深层原因,似乎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追溯至二人与作为精神分析创立者的弗洛伊德本人思想的某种契合。发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重新发现无意识的弗洛伊德,并非是片面强调无意识的心理决定论的自然主义者,而是预示着以欲望作为其根本存在模式的人在无意识结构中并通过这一结构依然可以且应当彰显其主体责任与人性力量的人道主义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有理由将萨特与拉康一道,不仅视为弗洛伊德理论的批判者与改造者,更视为将弗洛伊德学说的精髓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精神分析思想内在发展的推动者与开拓者。正是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思想在实现以存在与结构为轴心的法国转向的同时,也迎来了最具思想深度与发展前景的新方向。
20、弗洛伊德认为,黑暗的情绪力量驱使着人类,人们对此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控制权,如今,他的这种观点依然流行。这一观念认为,有意识的心灵呼唤会不断地与无意识的秘密欲望争斗。我们可以从皮克斯2015年的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可以看到黑暗的无意识理念在流行文化中的根深程度。电影中女孩Riley潜意识里的捣蛋鬼,以及她的恐惧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人们喜欢把无意识想象成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推开不舒服的想法和冲动,因为我们相信有意识的想法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们就似乎无法控制我们的生活。
21、许多人顽固地坚持本能无意识和理性意识之间的古老区分,并且偏爱理性的意识。但是,正如我所展示的,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无意识过程极大程度地控制了我们的意识。你的注意力、你的记忆、你的想法,以及那些从信息轰炸的洪流中过滤出来的东西,你如何解释这些呢?你又是如何追求自己的目标呢?——所有这些都是自动过程的结果。弗吉尼亚大学的TimothyWilson认为,我们对无意识的这种依赖是我们(为自己物种生存而)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总是被迫顾及周围局势的方方面面,并且不得不权衡所有我们需要做出的选择,那么人类早就死了。我们大脑中的自动化系统——而不是意识——让我们成为我们现在的样子。
22、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是一个影响了20世纪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学者。他从人的大脑活动产生的心理活动出发探讨人们的内心世界。20世纪初期,形成了“精神分析洪流”时代,一度引领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样,该理论也为社会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23、在著名的“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研讨班上,拉康对无意识进行了重新奠基,将其界定为从话语中心涌现出的一种不连续性,服从一种时间结构的开口, “也就是说,对1964年的拉康而言,无意识不能作为一种存在被把握,而是作为一种显现、作为一种现象被把握,它涌现就是为了消失,并且其存在不外乎就是这种涌现”。按照拉康的说法,“无意识的开口,我们可以说它是前存在论的(pré-ontologique)……这是说,它既不是存在,也不是非存在,而是属于‘尚未实现’”,并且“我指出的在存在者的(ontique)层面如此脆弱的无意识的地位是伦理性的。渴望真理/真相(vérité)的弗洛伊德说‘无论情况如何,都必须去那里’,因为无意识在某处显现”。拉康之所以赋予无意识一种“尚未存在”的前存在论地位,以及一种通往真理/真相的伦理地位,确切地说是因为“无意识的涌现呼唤一种行动、一种回应。在创伤性的遭遇曾留下主体去面对冲动之沉默的地方,(精神)分析让主体从将他吸入的洞中脱离出来”。就此而言,拉康在捍卫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概念的同时,也赋予其类似于萨特赋予意识的存在论—伦理学内涵,并且他实际上与萨特一道,共同开启了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的思想发展意义深远的法国转向。
24、本我是最原始的,由欲望和本能构成,执行快乐原则。
25、弗洛伊德在精神病研究中发现,人的心理和意识并不等同,心理活动大部分是无意识地进行,而自觉的意识活动只是心理活动的一小部分。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26、刘日明 刘小涛|智能知识生产模式的本质特征和社会驱动
27、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28、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特别将批判无意识的矛头指向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审查机制”。审查机制被设定为介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并具有对无意识冲动进行检查和压抑的功能。萨特曾自问道:“审查机制何以不必有辨别可被压抑的冲动的意识就能将其辨别出来?人们能够设想一种对其自身无知的知识吗?阿兰说:知道,就是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不如说:一切知识都是对知识的意识。……但审查机制的(对)自身(的)意识可能是哪一种?它必须是对要被压抑的意识的意识。这说的若非是审查机制属于自欺,还能是什么?”
29、无意识学说可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石,对它的态度与诠释构成了不同思想立场的判断基准。从《存在与虚无》到《弗洛伊德剧本》及之后,倡导“存在精神分析”的萨特对弗洛伊德的整体批判尽管有所缓和,但其对无意识概念的拒斥不仅贯彻始终,而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理论来替代它。此外,尽管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结构主义构想曾得到萨特的赞赏,但两人对无意识问题的诠释与阐发仍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精神分析的思想深度与发展前景,具有值得发掘的理论意蕴。
30、ConsciousnesswithoutaCerebralCortex:AChallengeforNeuroscienceandMedicine.BjornMerkerin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s,Vol.30,No.1,pages63–February200
31、意识由无意识发展而来,这在理论上是无可反驳的,因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有意识的心理。个人心理有它自己的发生过程(ontogenesis)。婴儿心理是尚未充分发展的心理,它是无意识的,可以称之为发生中的无意识心理(theontogeneticunconsciouspsyche),简称发生无意识。这相当于上述第一个意义下的动力无意识。显然发生无意识不具有动力无意识的上述第二个意义。
32、弗洛伊德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天才,他精通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英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和拉丁语,共计7门语言。同时,不到8岁的他便可以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后来还进入了名校维也纳大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33、佛洛依德认为,人的性欲(力比多)发展是人心理发展的基础。他将人的性欲发展分为以下5个阶段:
34、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对雪茄的热爱也有口欲期滞留的特征,对此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35、时至今日,精神分析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它的理论并没有僵化,而是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到目前为止,精神分析在理论研究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指早期的精神分析,习惯上又称为古典精神分析,主要包括弗洛伊德本人的理论及他的两个弟子阿德勒和荣格在理论上与他的分歧与分裂。第二阶段指二战后,精神分析从欧洲转到了美国后,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修正和扩充,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对峙。第三阶段指1975年至今,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理论和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使精神分析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自从弗洛伊德始创精神分析以来,正是由于他的弟子们以及身后无数的理论追随者始终都在不停的研究、修正与拓展,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跨越式的贡献,才使精神分析历久不衰,蓬勃发展。
36、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37、张留华|逻辑形质论及其问题:重论推理的形式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