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绿色的桌子四周有许多神志清醒、骚动不宁、静心等待的手,从各自不同的袖管里探出来。每只手都是一头猛兽,准备一跃而起,形状各异,颜色不同,有的光溜溜毫无修饰,有的戴着指环和丁零作响的手链,有的长满茸毛活像野兽,有的汗湿弯曲活像鳗鱼,但由于极度焦躁不耐,全都紧张得微微颤抖。
2、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现实生活,深受人道主义的滋润,受到尼采、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的影响,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细致人微地展现传主心理的发展与变化。(8) (茨威格介绍)。
3、两个人两次坐火车,从两个不同侧面望向窗外,一次是彩色,一次是黑白。
4、1916年,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并在瑞士进行了首演。
5、茨威格的小说有个鲜明的特点,即他的小说带有—种戏剧的味道。无论是《二十四小时》中年轻赌徒的手、《月光胡同》里那寒光闪闪的匕首,还是《陌生女人》那隐隐绰绰的反复出现的白玫瑰,无不具有戏剧的夸张和悬念性质.而作品中大段甚至整篇的人物独白,正是戏剧的表现形式。(6)
6、茨威格传记作品的代表作,德文直译无删节版。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
7、1916年,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并在瑞士进行了首演。
8、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也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9、@Conch_Kick:巴尔扎克是不知疲惫的鼓点、狄更斯是和煦的春风、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要燃尽一切包括自己的火焰。茨威格传记的特色在于他不是评论逝者的学者,而是召唤回死者亡灵的巫师,他不是按部就班再现传主的一生,而是吁请他们本人来重现人生的轮舞。这种写作风格和他所选的人物,尤其是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有精神上的血肉联系的。
10、1926年,发表文章《匆忙的静中一瞥》。1927年,发表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收录《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等六个短篇。
11、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2、相信每一个愿意在死前认真留下遗言的人,即使是在此最后的艰难时刻,也是深爱着这个世界的。也正是这种深爱最后让茨威格无法承受。和二十四年后被逼自杀的中国翻译家傅雷不一样,在巴西的茨威格是自由的。如果他能够与故乡切割,他或许可以在南美颐养天年。然而他做不到。不是绝望,只是失去了耐心,他想早点休息。终于,在漫漫长夜里,他主动熄灭了人生的灯盏。他带走了自己的肉身,但把光明继续留在了这里。他在遗言里宣告黑夜终将过去,太阳照常升起。
1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著茨威格的代表作,最早出版于1927年,由最初的5篇文章历次增订,扩展至14篇。茨威格选取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在这些千钧一发的紧张瞬间,集中展现人类命运的跌宕和伟大心灵的力量。
14、卓别林曾经说“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有远看喂不饱眼睛的马卡龙,也有近看震撼心灵的善与恶。
15、有一晚我在维尔哈伦先生家里,他是比利时的名作家。同座有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雕塑艺术的退步。我那时年少气盛,竭力反对他的意见。我说:“以巴黎而论,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位雕刻家足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吗?难道罗丹先生雕刻的《思想者》《巴尔扎克》,不是跟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同传不朽吗?”
16、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28~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17、格鲁西在哪里?格鲁西到底待在什么地方?当皇帝看到普鲁士的先头部队开始慢慢攻上来时,他焦躁地这样嘟囔着。他手下的指挥员们也开始不耐心了。内伊元帅要不顾一切地决一死战,一决雌雄。内伊的冲动鲁莽与格鲁西的优柔寡断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已经有三匹马在他的身下被射杀),他要在一次进攻中将整个法国的骑兵力量都用上。一万名铠甲骑兵和轻骑兵进入这死亡之行,他们冲垮方阵,斩杀炮手,突破英军的第一道防线。尽管他们自己也遭受损失,但是英国军队的力量在消解,守护那高地的拳头开始松动。当损失惨重的法国骑兵被大炮逼回时,拿破仑最后的后备力量—旧近卫队正迈着沉重而缓慢的步子向山丘冲锋:对它的占领将左右欧洲的命运。
18、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之女。1793年10月16日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茨威格在深入研究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以缜密的心理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描写了她的一生。
19、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惟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直到1981年,茨威格诞生一百周年,联邦德国S·费歇尔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他的中短篇名篇《奇妙的一夜》、《感情的混乱》,他的作家传记《三大师》、《与妖魔搏斗》,他的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富歇》、《玛丽·安东奈特》以及他惟一的长篇小说《爱与同情》先后出版,并且一再重版。(9) 茨威格是翻译语种最多的现代德语作家。(10)
20、《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这种风格的延续。在讲故事的同时,还不忘记给你投喂高级的配色,电影中每一个构图的比例和配色的讲究都拿捏的那么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不疏离也不抢位。
21、茨威格讲述,每次到访中国都是难忘快乐的经历,中国普通民众的勤劳朴实,任劳任怨令他欣赏讚叹。这些经历也使他能够放眼世界,开阔视野,超越传统思维,激发创造力。在中国的时间,茨威格平均每天行走30英里,访问当地工厂,去酒店附近的村庄和当地人交流,或者参加展销会。享受沉浸于每天见识更多,寻找美,发现美和创作灵感,也瞭解了真正的中国。茨威格戏称,他应该是到中国最好奇的外国人,对中国有说不出的兴趣,不放过任何机会观察体验。也许很小的事情,可能带给他很大的震撼力。
22、有的很简单,每天早上准时送报,有的却很难,比如共赴生死。但他都做到了。
23、1918年,发表文章《信奉失败主义》、小说《桎梏》;一战以奥德失败告终;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3)
24、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25、大概就是读之有被击中、甚至灵魂为之一颤的感觉。
26、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4)
27、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
28、他的雕刻室也很简单,装着高大的窗子。里面有已经完成的雕像,更有许多石膏塑的作为试验的模型——一只膀子,一只手,有的甚至只是一个指头或一个小小关节;桌子堆满种种素描的图形。这地方显示出它的主人一生在不断研究,不断工作。
29、如果按照欧洲人的思维模式,这里的每一个群体都会对其他群体保持敌意,先来者反对后来者,白人压迫黑人,巴西人驱逐欧洲人,白种人、土著人和混血人一同对付黄种人,多数派与少数派冤冤相报,为捍卫自己的权利不断争斗。然而,在这里的所有种族,尽管肤色不同,却能和睦相处;虽然出身各异,但却齐心协力。他们致力于尽快消除彼此的差异,成为完完全全的巴西人,共同建立一个团结的新国家。(茨威格,《巴西:未来之国》)
30、1990年代,茨威格独闯中国创办工厂,从此与中国结缘。他兼具美中的成功经验和国际视野,实践其创意创新的商业理念,不羁常规思维,全身心投入其中,收获巨额利润。
31、中文名斯蒂芬·茨威格外文名StefanZweig国 籍奥地利民 族犹太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出生日期1881年11月28日逝世日期1942年2月22日职 业作家毕业院校柏林大学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
32、1933年以前,反映迟钝的文学评论家还来不及对他的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1933年茨威格的作品被焚遭禁,从此这位犹太作家几乎从德国学者的视野中完全消失。
33、这不仅仅是遗言,更是一个失意者留给世间的最后的慈悲。
34、电影中运用了大量景深镜头,在前景实背景虚的画面中,挖掘人内心最深处的复杂情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35、《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再有比喻、夸张的大量运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特征突出,而且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36、钰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生。主持人、自由撰稿人。
37、“从何处而来的两位光彩夺目的天使,有那么一刻,他们合为一体,一起飞过窗外繁星点点的苍穹,一位从东边来,一位从西边来。”
38、导演韦斯对色彩的把控严丝合缝,游刃有余。把对称美学发挥到极致的五五开。
39、二是一系列历史人物传记,其中包括四百年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拍案而起、反抗宗教改革家卡尔文思想统治的瑞士勇敢学者卡斯特里,16世纪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和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内特等。无论是叙述传主的生平,还是评价其地位与功过,不管是刻画其心理与行为,抑或是描述其命运与得失,都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肯定自由理念和人道情怀,抨击思想禁锢和专制独裁,表达了茨威格爱人类、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40、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41、主演: 拉尔夫·费因斯 / 托尼·雷沃罗利 / 艾德里安·布洛迪
42、作者: (奥)斯特凡·茨威格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 申文林出版年: 2017-11
43、语言的叙述逻辑结合电影的拍摄艺术,可以整合更丰富的叙事能力载体,不同的媒介相遇恰恰会激发不同领域的故事讲述力。
44、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以《世界的建筑师》为总题的文学家传记,其传主有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菜斯特、尼采、卡萨诺瓦、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这些人大都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响当当的文学大师,今天放眼这个名单,几乎就是一部19世纪的欧洲文学思想史。
45、看准商机,茨威格果断创办《奢华生活》奢侈品杂志,提供全中文的多种信息平台,填补鸿沟,搭建全球华人高端消费者与国际奢侈品牌商之间直接联繫的通道。他认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想法,或将带动中国境外电视和广播的奢侈品中文广告,为特定华人消费者提供国际品牌中文资讯的便利,也成为国际顶级奢侈品商家与华人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繫的工具。
46、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者: 张玉书出版年: 2017-4-1
47、“茨威格所写的书籍很有益处,茨威格不愧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48、目前,首期杂志将在美国25个主要城市发行,未来一年内将扩展到中国,加拿大和整个欧洲的18个国家,计划2022年底覆盖全世界,成为真正全球性的中文刊物。
49、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创作《三位大师》。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收录《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等,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
50、简介:本书由茨威格所著,拜占庭的沦陷、亨德尔的重生、一个流星般的天才、玛丽恩巴德的挽歌……这10个历史瞬间神奇般地降临到10位人物的身上,他们或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的殿堂;或被命运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正是这种强烈的个人意识与历史宿命的碰撞火花闪烁,这样的时刻,如星星般闪耀,照亮人类文明的天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将这些历史瞬间演绎得绚烂多彩,充满了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绪。
51、这里在外交上很少诉诸武力。据说佩德罗二世访问欧洲时,曾经在面对巴斯德、雨果等人道主义者时抬不起头来,因为他的国家还存在着奴隶制。1888年5月13日,在这位国王的主导下巴西废除了奴隶制。在茨威格眼里,那是一位仁慈的君主,“被束缚在王位上的学者与藏书家”,而且紧接着他又废除了君主制。帝制废除而没有发生流血。1889年这位末代皇帝回到欧洲,从此不再踏入美洲,而巴西也成为一个联邦共和国。
52、这身体魁梧、肩膀宽阔、一脸灰白胡子的老人后退了一步,侧着头细加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53、我悟到遗忘一切其他事物,集中意志以求工作完美的这种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便无神妙的方法了。
54、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创作《三位大师》;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收录《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等,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3)
55、茨威格于1938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56、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并上演。1914年,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57、目前,茨威格正在筹办他独创的“经商实践学校”,将自己的创意思想,经营理念和商业经验通过实操经营,亲自指导传承于有志创业的华人学子。同时,他强势进军出版发行业,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中文版奢侈品杂志《奢华生活》,向高端奢侈品需求量占相当份额的中国富裕消费者介绍国际奢侈品品牌,填补由于语言障碍许多国际品牌的广告信息投放不能直抵华人消费群体的空白。
58、记得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总喜欢搬着小板凳在漫天星辰的院子里看露天电影。
59、茨威格是欧洲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精神太纯粹的人是很难赤脚跋涉人间的。
60、泽罗从门童到暴富并不是机缘巧合,只是一辈子都在认真做好一个人,尽好自己的本分。无论得势与失利,他都紧紧跟随古斯塔夫,做好一个门童该做的事情。
61、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62、茨威格在全世界所赢得的声誉实至名归,在时代的沉重压力下,他尽管天赋极高,意志力却崩溃了,这真是令人无比悲痛。他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具有独特的天赋,能够凭借心理上和艺术创作上的技巧栩栩如生地重现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和人物形象。(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11)
63、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张玉书评价道:“作者(茨威格)以广博的历史知识和重点集中的细节描写,使这些事件摆脱浓重的历史迷雾,形象生动地突显在读者面前……茨威格写得凝练,但并不枯燥,材料建材适度,描绘精确,把千钧一发的紧张瞬间写得可信而又真实。茨威格满腔热情地歌颂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振奋,故事写得集中、生动、文笔优美,虽是真人真事,却写得精彩紧张,和虚幻的小说相比,自会因真实确凿而具有独特的魅力,既介绍了历史知识,阐述了人生哲理,又让人得到艺术享受,这是茨威格雅俗共赏的读物之一。”
64、伴随着阿加莎朗诵的这首小诗,在诗意的虚假世界和战乱的真实生活中,古斯塔夫因为再次保护门童泽罗,捍卫正义被法西斯枪杀。古斯塔夫胸腔里挤出的最后一点诗意的回响,伴随着残存的一丝丝人性微光,在战争中一起泯灭了。
65、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第一部反战剧在瑞士首演,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66、今天是茨威格逝世80周年纪念日,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他的10部代表作:《昨日的世界》是茨威格自传,记叙了他自出生至60岁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他的经典短篇,读完你就明白,为什么他被高尔基称为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传》等是他的传记类代表作。
67、(1881年11月28日——1942年02月22日)
68、深入研究,茨威格瞭解到,华人群体对国际大牌奢侈品的消费能力潜力巨大。奢侈品消费市场,2019年中国人的年消费能力达2万亿,占全世界销售总量超过三分之每年还在增长。无奈由于中文信息有限,国际奢侈品牌商家缺乏吸引这些机具购买潜力的华人客户的直接有效的渠道。
69、这是一战后,二战开始前欧洲一段焦灼混乱的日子。随着影片推进,二战开始,也和电影中的人物剧情产生了交集。这个我们后面会分析到。
70、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与魔的搏斗》《三位作家的生平》,出版了由14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71、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同年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创作出《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巧识新艺》等作品。
72、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
73、茨威格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他的传记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在风雨中抱紧自由,茨威格选择在历史中抱紧自由。在《良心反对暴力》中,他以如椽之笔,生动而又真实地再现了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片断。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在日内瓦清除了天主教专制统治的影响,却建立了新教神权政治的独裁,压制所有信念,西班牙神学家、科学家塞尔维特因此被判处火刑。
74、如此继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从没有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具像之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好像上帝着手创造世界的第一天那样。
75、茨威格正是抱着这种对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乱世里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才选择了这种表现形式;或者说,也只有这种形式,才使茨威格作品里人物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淋漓尽致的表白,让读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叙述来认识那个时代对人物的扭曲和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把那个时代推上了审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