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其实,战争一直都如此残酷,但因时势不同,诗人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异。
3、 榆关:又名临渝关,在今秦皇岛市抚宁区榆关镇榆关村。隋唐时期曾建临渝镇、临渝关,为东北军事重镇。也有说是今山海关的,但山海关之名始见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军徐达创建山海卫、将“榆关”之“关”迁徙到山海关之后。
4、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5、第三层:铁衣远戍辛勤久---寒夜一声传刁斗。(征人的悲苦和浴血奋战)
6、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7、字词典故 “李将军”:(汉朝的李广将军。)
8、摐(音chuang):击打。金:指钲,行军时用来节止步伐。伐:敲打。榆关:即山海关。
9、 shēn dāng ēn yù héng qīng dí , lì jìn guān shān wèi jiě wéi 。
10、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11、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12、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3、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4、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处在被围困险境中的士兵,也是血肉之躯,不能没有儿女、夫妇之情,然而大敌当前,只能忍受“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感情熬煎。
15、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16、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17、分析了这么多的史料,其实就是想证明,“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句诗除了批判将士之间苦乐不均之外,还隐含着对将帅轻敌致败的讽刺。这样说诗歌里有没有内证?
18、 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684-740年),字元宝,陕州河北县(今山西省平陆县)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卢龙军节度副使,不久加河北采访处置使,镇抚奚族和契丹等。足智多谋,胆略过人,治军有方,战功卓越,累迁辅国大将军、御史大夫、右羽林大将军、幽州节度使,册封南阳郡公。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追赠凉州都督。《新唐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十五年三月乙酉,张守珪及契丹战于捺禄山,败之。”
19、 摐(chuāng)金伐鼓:摐金,敲击金属乐器;伐鼓,击鼓,古时军队以击鼓为进攻的信号。
20、赏析 高适说,大漠的深秋,边塞的草都枯萎了。边塞的孤城,落日的斜照里,战斗的士兵越发地稀少了。
21、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22、 nán ér běn zì zhòng héng xíng , tiān zǐ fēi cháng cì yán sè 。
2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两句就进一层,写思念之深与辛苦之极了。细想来,前两句和后两句,虽可对应为一男一妇对应而写,亦可理解为互文,“辛勤久,别离后;欲断肠,空回首”,一个“空”字让人绝望、让人揪心!
24、“杀气”二句:是说正当农作之时,却在战场之上,写战士们怀念家园之心。三时: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阵云:形容如立垣的云。刁斗:军用铜器,容积一斗,白天用来煮饭,夜间敲以巡更。
25、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26、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27、这首诗塑造了英勇无畏的边城战士形象与可怜的故乡思妇形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8、有人将前两句继续理解为一男一女,略显琐碎,且较为牵强,亦与后文联系不紧。我赞成此四名全为思妇想象,呼应《燕歌行》曲调本意,但更有家国情怀,这样一来,就拉高了征夫的战斗悲壮感、激昂感,也加深了思妇情感的渺茫感、苍凉感。后四句还与前文“山咱萧条极边土”相呼应,前两句写视觉,后两句写听觉;前面侧重空间的虚无感,后面侧重时间的煎熬感。一个“绝”字,写出此时此地已成“绝望”之地,已处于“绝境”了。
29、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30、✦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31、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32、 chuāng jīn fá gǔ xià yú guān , jīng pèi wēi yí jié shí jiān 。
33、 广漠的边地,唯有风与草,进去难,出来更难。
34、“五千貂锦”暗示着读者,这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而是身穿貂锦的皇家禁卫军。他们不得已转变了保护皇帝的职责去疆场杀敌,无疑,唐帝国日薄西山的颓势已然尽显。
35、(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6、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37、单于:匈奴部族首领的称号,此指突厥的首领,唐时突厥属单于都护府。猎火:打猎时燃起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在出征前,往往举行大规模的校猎,作为演习。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胜旗西北一带。
38、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39、十五年,吐蕃寇陷瓜州……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领余众修筑州城。板堞才立,贼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顾失色,虽相率登陴,略无守御之意。守珪曰:“彼众我寡,又创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贼疑城中有备,竟不敢攻城而退。守珪纵兵击败之。
40、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41、那到这儿已经写完战败被围了,接着该写什么呢?看第三部分,也就是下八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一部分写得真神奇,本来在写战场的厮杀,而且已经写到战败了,让我们都觉得该收尾了,没想到诗人忽然宕开一笔,写起了军人和他们的妻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所谓“铁衣”就是铠甲呀,是戎装戍边的战士,而“玉箸”呢,则是泪水,是牵肠挂肚的妻子。战士们走得太远太久,妻子的泪水流了又流。这一边是城南少妇肝肠寸断,那一边是蓟北征人频频回首。思妇天天遥望边关,可是“边庭飘飖那可度”,她们怎么也到不了边庭;征夫时时回首故乡,可是“绝域苍茫更何有”,他们更是看不见故乡啊。
42、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原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开元二十三年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五年曾破奚丹,二十六年部将赵堪等假借张守圭之命,使平卢军使乌知义击叛奚余d于潢水之北,先胜后败。守圭隐瞒败状而妄奏功,事泄,贬括州刺史。这首诗就是有感于张守圭宫中之事而作的,但又是泛写一般边塞战争。诗里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歌颂了士卒的勇敢,也揭示了他们思念家乡的痛苦心情。同时对于将帅骄逸不恤士卒也深有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