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此来看,面对一些微小的“线索”,我们若不分黑白地“一叶知秋”,变成了“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了。我们更需要仔细思辨,分辨什么是一定对的,什么是盲目臆断会错的,这才不会为“经验之谈”所误导了。(东施效颦造句(简单))。
2、释义: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3、多快好省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4、祖逖闻鸡起舞,后来建功立业,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露天阳台上的一杯咖啡,浏览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耸立的意思_耸立的近义词以及造句耸立(sǒngl)
6、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7、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东施效颦成语故事11西施的简介: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东施效颦的典故: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8、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讲述了他刻苦铭心的记忆,并意味深长地以这段历史教育我们。
9、反义词:择善而从、自我作古、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10、 “自以为是”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听从别人的建议,自作主张地去做事情。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 “自以为是”并不是一个贬义多于褒义的词语。比如说,北宋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要求宋真宗亲征,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建议迁都以避契丹锋芒,更何况真宗自己也无心抗敌,结果寇准这么一搞弄得人们非常不满和担忧,真宗在渡过黄河时怕得要死,就连支持抗敌的宰相毕士安都对此没有信心。最后的结果,却是自以为是的寇准退了辽国的军队。所以说,有时候一些人 “自以为是”,其实是看到了别人胆怯、不安等心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往往很大胆,但是很有效果。
11、 写诗就要写得“一江春水向东流”,让灵感在不小心时突然出窍,好句子就像一阵风送来的,不怕你白驹过隙,抓住了,就把它原生态地呈现出来,这是才华让诗人梦想成真,你可以说缺乏雕琢,但我就没想过去雕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谁说的,这可是四川江油的李青莲待诏说的。否不掉!
12、(活学活用)你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却像东施效颦那样,必然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13、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东施效颦成语故事2成语东施效颦出处:
14、(反义词)标新立异择善而从独辟蹊径自我作古
15、2)汉语的句子结构大都是由语言单位逐层组装起来的,多数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组成,主语和谓语之间构成陈述关系。动语(动词)通常有人或事作为宾语成分,动语对宾语起支配、关涉的作用,而定语、状语、补语均对中心语起修饰作用。
16、造句:在处理案件时他大义灭亲把自己的弟弟送上了法庭。
17、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舳舻相继舳:船尾。
18、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亦步亦趋、优孟衣冠、生搬硬套
19、但是要论律诗中的魁首,大家则普遍认为,非崔颢的《黄鹤楼》莫属。这首七言绝句,不光留名千古,还曾让一代诗仙李白无奈“搁笔”。后来李白回去后,很不服气,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不过和崔颢的诗一比,无异于东施效颦。这其中具体是怎么回事呢?骆驼今天就来聊一下。
20、造句他身患绝症,久治无效。近来病情急遽恶化,已是命在旦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