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3、第一种形态,也最早出现的,叫做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就是我们今天的自然科学,所以哲学在最初是与科学同源的。哲学包罗万象,而所谓科学主要包含在自然哲学里。
4、而且,他们的哲学观点当然也不会像看上去那样简单。
5、狄欧蒂玛质问苏格拉底“爱者从美的东西中得到什么”,之后追问:“他使好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又怎么样呢?”苏格拉底回答:“他会幸福。”对于阿尔西比亚德,这一逻辑也同样适用,“所有的人都盼望拥有好的东西……这是人人共有的。”阿尔西比亚德同样在试图拥有他认为美和好的东西,以之达到幸福的境界,这和苏格拉底给出的答案是殊途同归的。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爱最终也都归于达到不朽,由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为他指明的终极追求,幸福乃至于不朽,都是无可指摘的。
6、 学习古希腊哲学必须从了解前苏格拉底哲学开始。
7、其实「哲学」这个概念就是来自于西方。后来我们把中国古代的思想、学术都叫做哲学,实际上中国古代文献里并没有哲学这个概念,哲学就是来自古希腊。
8、苏格拉底笑着看着这一切,民主的弊端,法律的滥情。
9、法官们要进行两轮投票。第一轮是判处苏格拉底是否有罪,如果有罪在进行第二轮投票,决定给予苏格拉底什么罪。
10、柏拉图在《斐多篇》中介绍说,苏格拉底早年也研究过自然哲学,一心追求研究事物的原因。但当这种研究无法帮助他解释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时,他就感到迷惑和不满足。
11、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12、就像老子所讲的道一样,你看到的都不叫道,看不见的才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希腊哲学中,亚士多德的物理学后来被翻译成「形而上学」,就是研究万事万物背后的道理,研究我们感官所不能感知的领域中,世界真理的存在。
13、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
14、广告时间:多特姚建立了一个收费的读者群,读者群里每日更新讲座信息,全部经过多特姚精挑细选,把握中国学术圈最新动向(主要是发现大家对各种在线讲座没有鉴别能力,也不知道如何阅读哲学书籍、甄别译本好坏)。
15、 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实际上是通过他的一系列言行来告诉我们他所坚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即“只要我还有生命和能力,我将永不停止实践哲学,对你们进行规劝,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阐明真理。”(1)18实践哲学实际上就是苏格拉底终其一生所坚持的价值取向,苏格拉底所有的知识与行为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质疑、恶意的控告,甚至威胁生命,也没能让他放弃他所坚持的价值观。
16、雅典人发来了最后的通牒:“苏格拉底,现在我们不听阿奴图斯的话,而是放了你,但有一个条件,即,你不要再花时间研究了,不要再爱知了。而如果我们逮着你还在做这些,你就要死。”
17、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18、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19、历史地位不同: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0、苏格拉底的朋友们要作最后的努力,收买了看守他的人在逃跑的时候给予默许;他的特比斯的崇拜者会提供所有必需的资金。
21、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虽然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此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模糊,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才明确的把灵魂与物质区分开来,强调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23、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24、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25、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26、苏格拉底力求接近美本身,在他的阶梯上力求超越城邦法律以至于超越知识这些具体的美,高于包赛尼阿爱的境界。阿尔西比亚德则身体力行地超越了城邦法律的局限,选择了动摇城邦秩序的出格之举。在类似的观念指引下,更应该申辩的是阿尔西比亚德而不是苏格拉底。其选择的处事方式与上升路径并非哲学教育导致,他没有在苏格拉底的阶梯上亦步亦趋,也就不应推脱责任。
27、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也是古希腊文明超凡脱俗于其他文明之所在,是哪个地区担当了先行军呢,请看希腊半岛以东的琴海东部诸岛和小亚细亚,当时这里绵延着十二个希腊殖民地,统称为爱奥尼亚地区。爱奥尼亚直迄公元前6世纪初期(也就是第一次希波战争前)被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征服为止,始终是希腊世界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28、但他信的是自己美好哲学生活上不朽的神,而不信世人所说的会打仗的诸神,他不会相信宙斯真的会夺自己父亲诺洛斯的王位。他把神与自己单独联系起来了,神是他的道德指南针。
29、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30、苏格拉底天天喜欢在大街上跟人讨论哲学,是公认的智者。
31、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因,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不提倡对学生进行灌输,更多的是采用辩论的方式,这同样为后来的辩论法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2、关于自己“败坏青年”罪状的辩护,苏格拉底对莫勒图斯说了这番耐人琢磨的话:
33、恭喜苏格拉底,他成功激怒了雅典人,全场哗然。他们不仅为苏格拉底这与众不同的申辩方式瞠目结舌,而且因为苏格拉底所讲的哲学立场而愈加愤怒......
34、苏格拉底也确实进行了这样的实践,他声称自己“成了唯一一个对你(阿尔西比亚德)不离不弃的” ,并且对阿尔西比亚德进行了多方面的劝导,而不愿让他“贪恋并且想要享受生活直到终老”。可是,阿尔西比亚德自身并非求而不得,而是有所退避,“他逼我承认自己还有许多缺点,由于关心雅典的事务,却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因此我强迫自己躲开他。”
35、关于这一天的情况,我们能够从柏拉图的《裴多》、《克里托》看到。
36、我们对苏格拉底这一段的辩护不禁感到惊讶。他根本就没有把赢得官司当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