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3、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4、④俗语也说“不要只在一棵树上吊死。”道理相同,不要舍不得抽身而退,不要心存幻想和侥幸。
5、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名言100句与解释)。
6、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8、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10、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1、B.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孔子论语名言100句与解释)。
1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13、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5、(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7、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8、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9、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2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2、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23、翻译: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不逾矩。”
24、C. 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2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27、(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28、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2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3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31、通过上边的分析,相信很多聪明的小伙伴已经有所感悟,那就是:孔子在公考中无所不在,为了应对孔子出其不意的出现,有一个比较万能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记孔子的经典语录。经典语录背的多了,还怕理解不了他的思想吗?而且这些经典语录如果用在申论答案中,可是一个加分项哦。
32、(解析)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学而优则仕主要是学习的目的。
33、(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35、(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36、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37、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8、(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39、 (赏析)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41、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冯京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答伯庸》,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名满天下,孔子为人处世之道也遍布天下。
42、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3、译文: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44、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
4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6、翻译: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4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48、“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谓“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没有过多陈设。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即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房虽然简陋,但有琴弹,有书看,可避尘俗之扰,能免公务之累,这就足够了。所以,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4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2、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53、(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4、(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