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邑无纷剧,来人但欢迎。岂伊念邦政,尔实在时清。(张九龄的诗)。
2、另外,安禄山触犯军法,张九龄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只可惜,唐玄宗太过自信,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蒙蔽,竟然把他无罪释放,无异于放虎归山,若非如此,不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
3、朝罢冥尘事,宾来话酒卮。邀欢逐芳草,结兴选华池。(张九龄的诗)。
4、祗役已云久,乘闲返服初。块然屏尘事,幽独坐林闾。
5、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6、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7、至爱孰能舍,名义来相迫。负德良不赀,输诚靡所惜。
8、皇心在勤恤,德泽委昭宣。周月成功后,明年或劳还。
9、湘岸多深林,青冥昼结阴。独无谢客赏,况复贾生心。
10、芳月尽离居,幽怀重起予。虽言春事晚,尚想物华初。
11、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12、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13、“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真是可惜我不能把这美好的月色双手捧给你,只是希望能够与你在梦里相见,这样也足以让我感动。
14、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15、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
16、地偏人事绝,时霁鸟声繁。独善心俱闭,穷居道共尊。
17、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18、行吟至落日,坐望只愁予。神物亦岂孤,佳期竟何许。
19、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
20、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21、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22、瑞色铺驰道,花文拂彩旒。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23、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24、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25、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
26、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27、“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那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这最后的一句收尾,可以说是把诗人,内心的那种喜悦进一步的渲染,使得人们在读了这首诗之后,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来。
28、牵缀从浮事,迟回谢所钦。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29、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30、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31、一跌不自保,万全焉可寻。行行念归路,眇眇惜光阴。
32、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33、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34、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
35、遭遇感风云,变衰空草泽。不识邓公树,犹传阴后石。
36、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
37、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
38、想当年,三闾大夫屈原在《九章·思美人》中在这首长诗中,曾把楚怀王比作一位美人,用爱情关系来比拟君臣关系。屈原试图用这种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来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重新得到君王的眷顾,进而实现心中的政治理念。这种被称为“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后来就成了诗人们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39、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40、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41、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昔闻山下蒙,今乃林峦表。
42、贤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43、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44、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45、高斋复晴景,延眺属清秋。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46、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47、岂暇墨突黔,空持辽豕白。迷复期非远,归欤赏农隙。
48、刘禹锡最得意的一首诗,写尽人世繁华与落幕,白居易读后都夸好
49、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50、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51、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