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2、 一指纳沸汤,浑身惊却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3、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
4、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5、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6、经典二:不可说。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7、得到宠爱时要想想忍受屈辱的日子,安居乐业时要多多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
8、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1、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12、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3、 2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14、《金刚经》有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就是佛陀开示的摆脱烦恼的方法:世间一切事物、情感,不过是因缘和合而生,有生就有死,有存就有灭,没有什么永生不亡的东西;虚妄并不是说它不存在,只是不能永住世间,因缘尽了也就散了;如果能了解存在和消亡的根本在于因缘,认识到有存在就有消亡,存在的过程就是消亡的过程,消亡的过程可以产生新的存在,存在就是消亡,消亡就是存在,从而以平淡的心境看待进退得失,以淡然的态度对待贪欲执着,那么就可以摆脱烦恼,见到心中的如来了。
15、人最渴是送一滴水就像送甘露一样,人酒醉后再添酒就不应该了。
16、最后一位是不空(705 —774) 。不空十五岁时拜金刚智为师, 此后便一直参与译场翻译。《贞元释教录》记载, 不空一生中曾改译《仁王般若经》二卷, 重译《密严经》三卷与《文殊师利佛刹功德庄严经》二卷。翻译了大乘及密教经典共一百一十部, 总计一百四十三卷。其中所译《金刚顶经》是密宗的重要经典。
17、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8、经过多年努力也还不够,一旦毁坏却十分彻底。
19、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20、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1、将相和公候等高级管员额头上能跑马,宰相的肚里也能撑船,指肚量大,风格高。
2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3、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24、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5、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26、27)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27、求人要求英雄,接济人要接济那些急时没有办法的人。
28、19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弘一法师
2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1、8)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