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2、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3、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金刚经最精髓一段)。
4、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5、“这又为什么呢?”“我说庄严佛土,也就是非庄严,只是叫做庄严。须菩提,如菩萨能彻底解悟无自我相状的佛法,那我才称其为真菩萨。
6、起心动念都是业,任何善恶业遇到缘都会结果,这就是因果规律和宇宙真相。当下既是过去因的果,又是未来果的因,任何善恶业只要遇到缘都会结果。《金刚般若》修善缘,绝恶缘,自我修行,离苦得乐,直抵成功,不造业,减少烦恼,祛除负能量……
7、“须菩提,假如有人说佛说过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那么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说的佛的义理了没有?”“没有,世尊。此人没有理解佛所说的义理。”
8、一个人追求财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身家,被财富所迷,骄傲放纵了,结果后续投资失败破产,反欠了巨额外债,挺而走陷,坑蒙拐骗,身陷囹圄的不在少数……他们的执着,使他沦为金钱的奴隶。
9、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这个事情,《金刚经》是佛学著作,也是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书籍。
10、“须菩提,你再想想,如果像恒河中的很多沙粒一样,大千世界中有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恒河,如有像这多恒河中所有沙粒那样多的佛世界,你认为这佛世界是多还是不多?”“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这么多佛土中所有众生的各种心念,我都知道。”
11、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12、经中之王!佛家三大最高经典,三种极致的人生智慧!
1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4、《金刚经》中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15、“须菩提,假如菩萨用装满恒河的沙粒那么多的世界七宝用来布施;假如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无自我相状的,而得以生成无生法忍的境界。那么后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
16、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7、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18、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19、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自在。
20、《心经》的第一个字,99%的人一辈子也没读懂
21、金刚经蕴含太多人生哲理,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若人人都心存善念,少点利欲之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22、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23、南怀瑾: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24、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25、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6、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