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诗是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带我们回到三千年前,见证先民真实的劳动。
2、 晋代文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记载,“三皇”之首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都要“御驾亲耕”,百姓也要在这天开始下田耕作。
3、其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一首描绘魏国伐木工人劳作并表达不满的民歌,“坎坎”是象声词,指伐木声。这样的象声词在《诗经》很多,
4、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5、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6、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生活。农村人民是如此淳朴真诚,农村景物是如此清新,这自然会引发词人的归隐之心。
7、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9、我们吃的粮食、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是最有价值的,劳动者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10、此诗写出了春天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11、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2、这首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想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
13、 劳动是快活的根源。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李绅·唐
15、《椒聊》是描写一群采花椒的妇女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1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7、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8、清澈的河水在秋日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女子泛舟于湖上,采撷着白苹。水中的荷花羞涩地要与人说话,见此情景,女子不禁产生了相思之愁。这是女子在秋日荡舟时忆念爱人的情景。语句明快,画面简洁,情景交融,淡淡的愁思溢于言表。
19、(释义):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20、注:妇姑,妇,指已娇妇女;姑,指未婚女子。浴蚕,即浴种,就是洗蚕卵。栀(zhī)子,常绿灌木,夏日开花,形大,色白,稍带黄晕。
21、那时,鸡鸣时,先民就要起身劳作,智慧的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在劳动中,遇见爱情,在劳动中,感受人生。
2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23、 他的另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读来令人感慨动容。
24、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贫女》唐·秦韬玉
2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唐·白居易
26、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27、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8、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诗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也表明了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
29、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