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蠡所学为《计然七策》,其核心是如何发展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学,属于“贵生”之学,是正统的老子道学思想。范蠡在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之时,其劝谏之词多为阴阳盈虚定倾之道,俨然有老子遗风。
2、谋人者成於智,亦丧於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3、老子强调统治者必须重身(此身该作“体”),不迷名、货。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等等。道家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度是“无所恃”。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
4、他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体现出范蠡继承了老子“好战必败”、“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
5、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四个字)。
6、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7、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8、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对庄子产生影响。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回复陈小旺可以获得陈小旺的中华武藏陈式太极拳系列:《拳学阐微》3DVD
11、 老子和他的弟子有一段精彩对话。老子问他的弟子,人身上最坚韧的部位是什么?
12、(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13、此外,道家特别注重养生,因此令人颇为迷惑:既然已经看淡生死,为何还痴迷于长寿?殊不知,智者养生,意在防病与修德;至于寿命,任其自然:人生贵精,而不贵长。
14、(第458期)云深已知处内功养身心——太极拳内功心法密要概说
15、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16、 看看老子是怎么答复的:听到弟子的答复,老子摇了摇头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他说:“牙齿虽然坚硬,但是刚而易折,不能陪人走到最后,能陪人始终的反而是舌头。舌头虽然柔软,但是坚忍不拔,才能够保留到最后,陪伴人到始终”。这就和水一样,水是天下最柔之物,却偏偏再硬的棍棒、再锋利的刀刃也无法伤害到它,这就是柔能克刚的道理。“上善若水”倡导的是“海纳百川,容天地之大”的胸怀,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
17、无论是“外物内道”的圣人,还是整合了“无性/德”与“无欲”的“群体性婴儿”,都是以其躯壳生活在大地之上。由躯壳之生活便必然会产生人如何对待万物的问题。
18、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19、《菜根谭》有云:“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心不死,则欲不绝:故圣人求备于内,而淡然于外;既无物累,也不枯寂。
20、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矣。
21、于是人与万物的关系成为老子及道家哲学的核心。
22、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遂谢绝勾践恩威相加的挽留,不愿接受王“与子分国”的厚遇;不怕违者“身死,妻子为戮”的下场,“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23、《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其中第八章、第四十九章,第六十二章,专门论述了善。得出了“心善、行善、待善,扬善”这四善。第二十七章,讲善行、善言。《道德经》全文5162字,就有52个善字。其中第27中就有11个善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善在《道德经》整部经典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