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守仁
4、有志於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守仁
5、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胡宏(王守仁的名言有哪些)。
6、.............................................................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8、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终年走风尘,何似...(王守仁的名言有哪些)。
9、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1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1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2、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13、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4、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5、此花与汝,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花有灵性,那么可以说此花见人时,此人与花同归与寂。可见外物与内心是彼此照应,花见此人,此人见花,一时明白起来。如若彼此不见,则同归于寂。心是万物的反应,万物是心的体现。心外无物,物外无人,其实人与人相处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应。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心中是有照应的!
16、 ——《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17、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1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20、 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人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有这种或那种弱点。当他失败时,这种弱点将会缓解他的沉痛之情。——拉布吕耳尔
21、先生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22、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23、真正的随心而动,不过分执着,不局限条条框框,追求内心的真实想法,随机而动,不过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2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2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2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
29、稻盛和夫:彻底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3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守仁
3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2、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33、心之本体是至善的。无善无恶,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会,便有了善恶之分。心为之所动,就像是一潭静水,加入五色颜料,顿时有了颜色。如果对内心没有关注,只针对颜色,那么心之私欲会越来越重;如果知善知恶,便可以为善去恶,光复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炼光复此心之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与此也。
34、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35、“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36、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37、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8、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
39、至诚之心,是心之本体。《大学》倡导的诚意,也是此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至诚之心,方可无敌于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
40、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2、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4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4、“一念开明”即思想上有真诚、善良的念头;“反身而诚”是说,反躬自问,自己是真诚踏实的人。
4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6、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47、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国语·楚语下》
4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传习录》
49、“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