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国学经典名句及解释赏析)。
2、(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3、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5、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6、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7、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8、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10、(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1、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出处:《礼记》
1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3、(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14、清•王豫《蕉窗日记》谓处于逆境往往能成就德业,而环境顺利往往使人身败名裂。
15、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1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7、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8、(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19、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20、《小学•外篇•嘉言》覆坠:失败。燎毛:毛接近火而被烧。谓成功极为艰难而失败极易。
21、(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22、(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3、(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4、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6、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7、明•洪自诚《菜根谭》谨慎,在德行修养上,要在极细至微的事情上做起。给予别人好处,务必给予不能报答的人。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0、(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31、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3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33、(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
3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35、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36、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37、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8、0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40、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1、(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4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