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积累读书的名言警句)。
2、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3、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4、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2020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大全从小努力勤奋的读书名言(76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5、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年-1931年,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并创立通用电气公司。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
6、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积累读书的名言警句)。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9、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2、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13、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1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5、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8、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作者:孙中山
19、一个人,如果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需要七分学者气,三分才子气。学者气长到十分就会呆,才子气长到十分就会浮。——陈望道
20、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21、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2、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2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
24、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谚语
25、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7、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佚名
28、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29、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3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33、自然科学类选择了充分反映古今中外科学成就的经典著作,并注重推荐当代中国作家的原创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4、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35、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36、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3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38、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3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0、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41、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42、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43、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佚名
44、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45、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46、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7、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越壮阔。——拉吉舍夫
48、一切书籍不是刀剑,就是梦幻;你可以用语言进行杀戳,也可以用语言进行迷惑。——阿·洛威尔
4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0、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51、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5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