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2、 要不,在念诵佛经的时候,突然受到惊吓,又或者被人打扰,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3、爱听钱老师讲课不止有名人、企业家、上班族,还有老人和宝妈。
4、“我是岭南新洲的百姓,走这么远过来,不想求别的,是想做佛的!”(佛经)。
5、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6、明太祖朱元璋痴迷《金刚经》,反复抄经多达几百遍;
7、附带的,这里有两个观念请大家留意:第我们自己平常就要常常听经闻法,自求多福。不要等到死后才由别人来代劳。第经上说“三七日或七七日”,指的是从临终之日算起至二十一天或四十九天内,要尽快替死者做布施、设供、诵经、念佛号等的佛事,而不是叫你等到那时才做。
8、在大乘经典里面,多方提及,佛灭度之后,凡是有人受持读诵佛经,就等于佛住于世,此人居处即得十方诸佛及护法龙天护持。护持佛法仅是将佛经摆着是不够的,应当进一步受持读诵。
9、《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10、正像以一个“武侠小说迷”的读者,突然去读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保证你也同样地不得其门而入。
11、这些和尚议论纷纷:“老和尚的大弟子神秀修行那么好,我们平时都是跟他学的,衣钵肯定传给他嘛,我们还写个毛线啊,再写能好过秀大师?”于是大家也就没当回事了。
12、“人虽分南北,但佛性本无南北啊!我獦獠之身与和尚之身不同,但佛性有何差别呢?”
13、但是,多靠师弟诵传的方法将佛经流传下来,就不能保证没有讹误的情形了。
14、在原则上,不但不禁止,甚至还鼓励。因为佛教相信,佛教的信仰是合乎理性的,凡是信仰佛教并且已对佛法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纵然要他改信其他的宗教,也是办不到的。
15、如果不能说出佛教的信仰优胜于其他宗教的信仰,岂能使人心悦诚服地信仰佛教?所以,一个理想的佛教徒,应该要具备若干程度的异教知识。
16、《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17、 当一滴水放在什么地方不会干涸?佛陀告诉我们,是放到大海中。
18、神秀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比五祖忍大师也只小了几岁,比惠能要大三十二岁。别人可以不写偈子,神秀得写啊!神秀写了一首偈诗,又不敢直接呈给五祖,担心写好了怕别人说他谋求祖位,写差了又觉得没面子。于是他半夜把偈诗抄在墙壁上:
19、定慧品第四。主要介绍定慧一体,定是慧体,慧是定用。指出本宗法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并对这三句话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0、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
21、为亡者诵经的作用是什么?简单地说,是运用佛力,将已逝的人召回,让他来听经闻法,进而得以解脱。如若亡者已往生他界或已转生,也无妨。因为在我们诵经时,自己便在修行,即有功德;并且常有许多肉眼不见的无形众生在旁听闻,获得法益。
22、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再加上时间这个维度,佛经中对世界的定义早于现代科学相对论里提出的“四维时空”。时间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因为时间不是实在的,而是动态的、无常的!例如,速度越快,时间过得越慢;反之,速度越慢,时间过得越快。当飞船以光速的87%速度飞行,飞船内的时间流逝会减慢一半。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大小等参数也会因速度而改变,并非固定绝对的。
23、经典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佛。经典就是佛的法身所在之处,我们要恭恭敬敬,将放置经典的地方,整理得干干净净,不要有一种污秽的行为。
24、 在晚上睡前念诵,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佛经可以更好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25、护法品第九。记叙了两任皇帝邀请惠能到京城修养,都被惠能以有病为由推脱。惠能回答了一些使者带过来的一些问题,类似于记者采访。指出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26、这时候老和尚过来,担心别人嫉妒惠能,脱下鞋子就把这首偈子擦了,装着一脸不屑的说:
27、 以某人为例,就曾受持《金刚经》两年、《法华经》三年、《圆觉经》两年、《华严经》三年,而且在受持这些经典之外,还长期受持一部经典,作为终生的功课。
28、阿里创始人马云坦言,生意做到一定程度,不能不读《心经》等佛家经典……
29、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0、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嘉兴藏流通本)
31、有一天,老和尚觉得自己年岁已高,就把门人都叫过来说:
32、忏悔品第六。开示说应该如何做无相忏悔:忏其前衍,悔其后过。如何做自心皈依三宝、发四宏愿,解释了什么是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
33、1996年,钱文忠回国,成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老师。
34、 读诵佛经的处所,除了佛殿之外,一般就是静室,也就是无人打扰的清净屋子。总之,能够找到一个无人打扰、可以安心念经的地方就行。可以是书房、办公室、公园等等地方。
35、《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36、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常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37、至于思想性的佛学论著,那是供给研究用的而不是通俗用的,自然不能要求他们写得像《西游记》和《水浒传》一样。虽然近代的日本佛教界,已在试用西洋的哲学名词表达佛教思想,但也不能全部西洋化,否则便不成其为佛教而失去了佛教的面貌。
38、《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39、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40、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41、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
42、论藏:主要讲修慧的部分,一般是佛的弟子所说,比如《俱舍论》、《十二门论》。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就叫三藏法师。
43、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