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体还应细分,如同音乐的“调性”,由内容和写作时的状态确定。“基调”和语气应该与题材、内容天然融合密不可分。“板着脸”的散文和“絮叨”的散文,内容不一样,语气和遣词造句当然有差别。我参加征文,写的时候要考虑各种因素,辞藻华丽在这里有美文作用。我在写童年家庭回忆的时候,很自然地是拉呱状态。如果余秋雨写那些文化大散文,没有相应的排比,用了和女儿聊天的口吻,就属于格调不对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之,习作单元的教学,是“……写/改”与“读/写……”的不断交互循环,在读写互动的循环往复中,学生的读写能力悄然进步。
4、我曾深陷其中却未曾止步,足以说明贫穷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贫穷而裹足不前,思想贫穷而行为懒惰。知足,知不足,方能享受眼下,举步向前。
5、情节、人物、语言,某些必要的艺术手段,如夸张、虚构的细节,美学上的要求,如结构、节奏,诗意的语言表达,语言的音乐感(排比、对仗、反复、和弦),幽默,讽刺。——主要指美学的特点。(用絮絮叨叨造句)。
6、shōu huò gāo bǐng píng héng shāng yì jiāng yìng
7、有的理性很强,注重质疑和抨击,作者具有怀疑和批判的斗士精神。我写过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公共场合的噪音污染问题、盲目狭隘的民族主义、年龄的困惑等等。刘烨园写过《自己的夜晚》,大量哲学思考思辨。
8、幸运的是,我们兄妹几个都算争气。无需棍棒加持,就能顺杆而上,最终都成为教育的受益者,也算不枉父母这操劳奔波的一生。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4+2分)
10、 200
11、 100(用絮絮叨叨造句)。
12、散文还应该具备音乐的旋律,例如节奏、回环、对位,声音的美,文字为什么不可以借鉴?钢琴般的叮咚,对话的错落,交响乐的宏大,流行歌的悦耳,都可以移植。
13、生活本来就够沉重,我们何不自得其乐!文学,也是娱乐的一种。
14、有的善于写故事,他的散文里总是人物和情节交织。
15、“先整后分、先写后读”。即先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做为一个整体——都为写好一篇习作——思考“为写好这篇习作”所需,然后分看教科书提供了哪些资源,琢磨这些资源分别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先整后分”了。接着,以“初试身手”为切入点(也不妨写一写习作),练习练习、试一试自己的水平,以便教师确定“最近发展区”和更明确向课文(作者)学习的“表达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益。这就是“先写后读”了。因此,教学时,可以先花一个课时,让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写一篇习作”——任务明行动有力。再花一个课时,初试身手(写“初试身手”中的片段或写习作),然后让学生充分表达在写片段或习作中遇到的——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困难/问题。好!我们向作者学习吧!
16、(4)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 )
17、难免 平衡 tiáo yàng 如果 就
18、
19、(1)许地山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不要只讲体面,要做有真正本领和内在美的人。)
20、没有偶然的成功,每个成功上岸的人背后肯定都有一段辛酸的备考经历,大多数人都是考了几次之后才成功的。当看不到进步而焦虑时,当考试失败而消沉时,浏览一下往期的经验贴,让我感觉到,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挣扎,甚至比我更努力,即使他们是已经成功上岸“大神”,他们也曾经历失败的打击。慢慢地,心理上越来越平静,不孤单,不犹豫,每天坚持埋头刷题,坚定前行。
21、我记得小学时候条件尤其艰苦,教室和教师资源无比匮乏,一年级的我和四年级的哥哥共用一个教室和教师,老师给左边的一年级讲完课布置完作业,再给右边的四年级继续讲课布置作业。
22、 80后到了30多岁的尴尬年纪,总是爱回忆小时候。电视剧《小龙人》、动画片《黑猫警长》、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我看一遍哭一遍。课余我们滚铁环、跳橡皮筋、趴地上弹弹珠、折“东南西北”转着玩,小霸王游戏机,一根线两个人能翻好半天……还有还有,抄歌本!全是歌词。现在还能找出在抄歌词的孩子么?
23、我知道是我想多了,他所谓的第11名并不真的就是最后一名,只是他目前的认知也就到了这个阶段而已,再多的名次对他而言都是虚妄。
24、我知道拼拼的大家庭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宝妈,清风老师家肯定有个小宝宝,因为在一次面试课快结束的时候,大概晚上十一点多的样子,我清楚地听到了小清风的哭声。当时我就被深深地触动了,清风老师也一定是个坚强的母亲,白天上班,晚上从七点到十一点多,兢兢业业地给我们上面试课,还要带小宝宝,真是太不容易了。
25、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
26、嫌( )慕( )浸( )嘱( )悔( )销( )
27、---------------THEEND--------------
28、不也可以吗?是的。意思是这样的。但是,“味道”却没有了,也不会隐含“迷茫”,难以打动人心(“如此感人”)。
29、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30、亲历性:散文的第一人称居多,感染力强,回忆、感喟、日记……天马行空,内容和笔法也是海阔天空。或怀念亲人朋友,或追思往日时光,吃喝拉撒睡,酸甜苦辣咸,只要你经历过、有触动、有感悟,信马由缰。——主要指内容的特点。
31、 我们95级一班的同学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全班50多名学生和老师,度过了最难忘的小学6年。班主任是语文老师,30岁左右,她叫蒋开键,是重庆开县人。她严厉而慈祥,感觉像妈妈一样。数学老师年轻一些,叫刘亚中,那时候的她像大姐姐,声音有点沙哑,而且走路带风,总是很有精神的样子。现在也光荣退休了,偶尔我还能在街上,超市碰到她,依然走路带风,还是很亲切。每次碰到刘老师后,总是想蒋老师,不知道蒋老师现在身体还好么,高叔叔和蒋老师有没有回来过……
32、散文。作者将时间具象化为“日子”/“太阳”,又将“时间的流逝”(课后练习中编者告知)具象化为燕子去来、杨柳枯青、桃花谢开、针尖水滴、有脚会走甚至会飞、如轻烟如薄雾像游丝,等等,使得我们对似乎看不见的“时间”不太敏感的“时间流逝”是如此真切、深入心灵。这是其一。其次,使用“一连串的问句”(也是编者告诉)“逼迫”我们思考、打动人心。第语言优美、思路畅达、情感饱满、篇幅却不长。对于这样的散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朗读,读得流利、读得熟练、读得(与作者)感同身受(所谓“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背诵,背得滚瓜烂熟——最好是独自一人在僻静的地方反复背给自己听——可以放声背、可以小声背、更鼓励不出声地默背默思,如此,散文的文与意,会如春雨随“声”潜入“心”,滋养心田。
33、一些畅销的杂志如《读者》和《青年文摘》等,经常刊发人生哲理散文,特别是一些翻译的海外文章,亲情,友情,处事之道,内容感人,这是生存智慧的记录,裹挟社会信息,这类散文特别多。
34、有的很写实,有人物、情节、对话、场景。例如莫言的散文,几乎没有一篇不带人物或故事的,细节丰富生动,他的童年、少年农村生活,有短篇的味道,抓人,引人入胜。如《卖白菜》,直接运用小说描写。
35、jiànzhù měizhōnbùzú shīqínghuàyì
36、在衣服、被褥里铺棉花、丝绵等:~棉袄。~被子。
37、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38、因为网络发表的轻捷便利,进入的门槛低,博客晒文铺天盖地,许多人写作不过脑子,轻轻松松敲完键盘,鼠标一点贴上或者用邮箱寄出一片。这种宣泄玩乐式或塞责式写作,是对写作缺乏敬畏心,也是缺乏精益求精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