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2、10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佛学语录短句哲理)。
3、知道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愿意宽容别人是一种胸怀;能够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乐于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善于反向学习是一种智慧;欺骗自己的人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打败自己的人强化了自己的能力;批评自己的人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孤立自己的人教导了自己的独立;伤害自己的人磨练了自己的心志。
4、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佛学语录短句哲理)。
6、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7、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8、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9、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0、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11、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2、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4、强势的人未必是强者。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如何让自己委曲求全的人。刚者易折,柔则长存。我们应该学会完善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情绪,莫过度任性而为。虽然这有点痛苦,但如果想要成功,就要记住:成熟的人做该做的事,而非只做喜欢的事。大彻大悟佛学大师经典语录70句摘抄0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5、佛教讲的智慧是让人解脱自在,不为外物所奴役,也不被知识所捆绑。美国
16、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17、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18、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19、让我们本著无限的,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三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20、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22、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3、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24、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25、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6、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27、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28、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9、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1、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32、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感。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连搭腔都不要。宁可藏拙,也不要露怯。话说得越多,反而会显得自己越浅薄。所以,人要实,话要藏,用做事的结果来征服人,而不是说服人。
33、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34、24)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35、佛说:爱情是一种遇见,遇见是一种缘分,佛又说五百年的修行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36、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37、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选自《雨巷》
38、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9、账号:6217002000015258298
40、内心平静,才容易专注,同时思维清晰,能够快速把握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41、佛说: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42、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43、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4、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5、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觉悟的心,活在此时此刻,活得心安理得。
46、许多成功者不仅是开拓机会,捕捉机会的能手,而且还是发掘机会潜能,高效运用机会的能手。他们的成功启示我们:一定要提高机会的利用率,把机会发挥到最大值。
47、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48、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9、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0、于是我求佛祖,来世把我变成一只填海的燕,历尽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满,换你我的今生缘。
51、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2、能让内心保持宁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
53、人生本来就需要做选择,但是一定要做对的选择,秘诀就是择你所爱,爱你所择。如果一辈子不能做自己喜欢的是,岂不白活一场。
54、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5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56、佛说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57、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的人生,只有建立在道德原则的基石上,才能焕发它的光彩;而不变的原则,又必然要在多变的生活中随缘磨砺,才能成就它的稳固。随缘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能够从不经过逆缘的苦痛,而圆满完成随缘的学习。因为随缘,所以慈悲,真正随缘的人生,定是一个美满的人生。
58、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5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6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6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62、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63、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64、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65、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66、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7、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8、当你对被别人产生意见时,先不要动口批评别人,你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看看你意见的背后是否隐藏着贪心、嫉妒或是嗔恨这些东西。遇事容易发脾气的人,其实是无能的表现,也证明了是自己心胸不够大,发脾气是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他人。能做到镇定、从容,并且能够包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过失,这是真的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69、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70、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71、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72、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73、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74、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75、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
76、布施可以种一收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77、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78、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