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琵琶行》说课稿
1、嗨,朋友们,懒惰的我好久好久没有更新备课记录了,今儿个天微雨,风清凉,是个宅家码字的好日子,絮叨一点最近备课《琵琶行》的感受。
2、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3、③二人都有怀才不遇的感伤。
4、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6、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应分别是什么?
7、《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8、同学们,喝一杯美酒,沁人心脾;听一只乐曲,心旷神怡,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比喝美酒还要醉心,比听乐曲更加迷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歌——《琵琶行》。
9、对教研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10、新课标指出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本文特点,我将采用学生互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学法上我将以朗读为主线,辅以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更好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1、教招面试也经常考察说课
12、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提高专业修养。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运用让学生劝导白居易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4、|2022年教招好课学不停|
15、《琵琶行并序》是一首千古传颂的经典诗篇,其结构美、情感美、语言美及其音乐描写的精妙,都应通过多读去体悟。尽管教师在教学中有指导学生诵读,但是读得还是不够。其实,朗读可以有多种形式,自由读、听读、跟读、分角色读、教师范读……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悟,以读促悟。但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16、学生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意。
17、(2)第二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请探索交流。
18、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19、研发各地区自主命题的专项课题
20、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十七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二、琵琶行课时教案
1、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2、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如今的状况是“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3、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与作者和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5、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歌,这些诗歌带给人们不尽的美感,我会让学生积极分享所搜集的此类诗歌,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歌与《琵琶行》进行比较赏析,加深学生对此类文章的兴趣,继续培养学生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6、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7、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8、(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于琵琶演描绘出琵琶弹奏的的音色奏的描写,作者通过多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其中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段是《琵琶行》中的经典段落 ,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出琵琶弹奏的音色。让人们感受到琵琶演奏的音乐美。
9、过渡:为什么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应会有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欣赏这三次琵琶弹奏。
10、⑵:为什么诗人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哀叹?到底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11、►回复300,领教招考点+导图
12、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13、《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14、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
15、③其他如象声词和双声词的摹写,弹奏动词的恰当运用等都极富感染力。
16、“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17、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
18、《琵琶行》创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为七言古诗。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1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舞者就如同这诗中描述的一般,舞姿优雅动人,自己仿佛置身于唐朝,眼前是琵琶女在弹奏自己的一生。
20、在新授环节,首先,我会提问学生有关作者的预习情况,待学生介绍完白居易的诗歌特点和生平简介后,引出“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进而总结出白居易的诗歌特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被大家广泛传颂。然后,初读课文《琵琶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充分感受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三、琵琶行说课稿中公
1、明确:两个,琵琶女和诗人
2、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我闻琵琶已叹息。”琵琶女越弹越悲伤,诗人越听越悲伤。
3、优秀教学设计赏析|《纪念刘和珍君》
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5、明确:序曲,低沉抑郁;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第三乐曲,高亢激越。
6、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可见此时两人的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板书:江州司马青衫湿——情相融)
7、诗人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洱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濫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8、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10、与此同时我的板书也相应地呈现在黑板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设计,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11、②以声传情,声情交融。“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是直接描写,“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侧面烘托,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
12、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13、学生思考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得出结果并进行小组展示,我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然后由自主转向合作探究,进行多方位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4、现在报名优惠¥1000!
15、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16、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7、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18、白居易将激越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柔和的小弦声比作情人之间的窃窃私语。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让人感到仿佛是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到了玉盘中。珍珠和玉盘的比喻极美,清越的声音又与琵琶声十分贴切。乐曲流畅顺滑的时候琵琶声就像鸟语声般婉转,到了阻遏不畅的地方,又像是在结冰的水面下流动十分艰难。泉水凝结得越来越多,乐声就越来越阻塞,知道音乐声骤停,这时没有声音却有十分滋味,似乎比有声音时还要动人。突然琵琶声迸发,就像银屏突然破裂,水流了出来,也像铁骑奔赴战场。
1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0、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四、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
1、欣赏文中描写音乐的语言,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2、⑵具有高尚情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官场上难觅知音、受排挤,从而暴露出什么问题?(统治阶级不容贤良、排斥异己、压抑人才)从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人性美和对黑暗社会的认识。进而要求学生谈谈生活在新社会中的感触,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3、第三步,概括文意。在这里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相信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文章主要写了诗人在浔阳江边与一位琵琶女相遇的故事。
4、第一次是诗人送客到江边,“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后的一次弹奏,也是描写得最详细的一次;第三次是诗歌的结尾,“莫辞更坐弹一曲”。
5、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6、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7、与此同时我会加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重音的把握,更好的体会音乐的变化。
8、问题3:诗人是怎样表现出琵琶女的艺术才华的?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摹写得精妙生动的?
9、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0、是高中二年级,新课标语文教材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琵琶行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11、总结收束,情感升华
12、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本节课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我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小组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及启发式教学法,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探究能力。
13、《琵琶行》此诗取材于现实,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运用了优美鲜明、有音乐感的语言,描写了萍水相逢的琵琶女的沦落伤感,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命运,同病相怜,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一起来学习吧~
14、主人忘归客不发——情相触
15、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是因为诗人从音乐中听出了情感和心事。(板书:我闻琵琶已叹息——情相通)
16、体会作者的人性美,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
17、拓宽知识:琵琶行简介?
18、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9、问题: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20、●公开课福利|《故都的秋》课件
五、《琵琶行》说课稿部编版
1、课前印发材料介绍“行”的诗体、作者及作品和本文的写作背景。预习字词等基础知识。
2、(出处节选)《琵琶行》——唐代:白居易
3、①二人都由人生辉煌的高峰跌到落魄失意的低谷。
4、明确:“沦落”是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的意思。
5、诱导点拨,领悟主旨
6、明确:小序中有“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诗人谪居浔阳,却能听到京城那熟悉的音调,触动了诗人。(板书:主人忘归客不发——情相触)
7、问题:作为封建官吏和文人,白居易不以琵琶女身份地位为卑,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你认为白居易最伟大之处是什么?
8、“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起伏有致,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葱茏岁月。旋律时而清脆圆润,时而轻快舒徐。
9、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我在设计时明白多读才能体味诗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时读得还是不够,对学生的朗诵指导不够具体,以致学生感悟不够深。同时,由于本人第一次参加市园丁杯教学竞赛,在教学设计时还是本着求稳的心态,尽管线索明晰,重点突出,但是设计上还是缺少亮眼之处,不能夺人眼球。课件制作得也一般,不够精致。学习的道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1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12、广西本地师资,掌握各地区考情
13、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4、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能够让学生结合人物情感深入分析高超绝妙的琵琶声中所传递出的情感,过渡自然,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最后深入研读文章第二段的音乐描写,细细品味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边读边思考:
1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6、(2)对比,通过大弦(如急雨)与小弦(如私语)的对比,贴切地阐释出琵琶这种乐器中大弦与小弦的区别。
17、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18、③随着音乐的变化,人物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
19、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0、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
六、《琵琶行》说课稿
1、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
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3、●(高中写作练笔)讲一个精彩的故事给你听
4、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但对于细节的品味和揣摩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5、《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鼓励学生采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7、图图为您打包了(必过年货)
8、今天卡卡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教学设计是高中二年级,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琵琶行》。
9、(2)是什么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10、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一作: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2、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3、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14、诗人虽然怀有一腔报国热情,却“自古多才遭嫉恨”。落得个“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本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16、初读课文,浅层感知
17、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8、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欣赏两个经典画面:“荻花瑟瑟”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如琵琶半遮面”,渲染氛围。再播放富有“婉转流畅——沉咽稳重——间歇顿挫——激越高昂“的旋律变化特点的几段琵琶曲,请一位同学伴着琵琶曲朗诵该段。其他同学闭目倾听,进一步感受音乐、诗文、感情融为一体的特点。
19、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20、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同桌交流,学生回答反馈,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文章前的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这样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主动交流的好习惯。
2、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3、《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
6、在导入环节,首先,我将为学生播放琵琶演奏的视频《浔阳夜月》,旨在让学生了解琵琶这种乐器的形状、音色等特点,静心欣赏和感受中国古典乐器的魅力,听完音乐,询问学生的感受和琵琶演奏的特点,这样的导入切合主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7、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
8、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五大步骤进行:
9、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10、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学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
11、①作者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3、教学重点:对琵琶女高超琴艺的写作手法的赏析以及作者和琵琶女的情感体会。
14、第三乐曲,高亢激越——沉思过后的顿悟,内心充满不平愤懑。
15、通过以上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谈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独特体验,并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16、第一次的琵琶曲为何会让“主人忘归客不发”?
17、向学生展示多媒体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就为学生鉴赏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明确:序曲,低沉抑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19、无论是备考、在编的老师都建议收藏哒!
20、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诗人当年:京城作官,名动京城;而今: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堂课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又让他们有成就感。课后我还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比较,进一步体会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品味音乐,突破教学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