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释义: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释义: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5、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6、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孔子的名言要10句带解释)。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释义: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孔子的名言要10句带解释)。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9、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晏子春秋·外篇》
10、简析:良药虽然苦口,但却有利于治病;忠言虽然逆耳,但却有利于我们的言行。
11、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12、后来有学者指出,这是句读不明的误读。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4、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释义: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释义: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释义: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20、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2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2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23、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25、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2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释义: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2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29、翻译: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0、所以其实是“朝达道,夕死可也”。是说,如果达到、实现了理想,晚上就可以死了。
3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释义: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33、相对于“道问学”,孔子更重视“尊德性”。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去求“道”、知“道”,而是去推广他的道,实现他的道。
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释义: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3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6、简析:言多必失,不可以多说话,说话多了,失败就多;多事不如少事,不要没事找事,事多了,祸患就多。
37、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平,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3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9、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40、第四句,乍看之下如坠雾里,但实际这句话非常之毒!这句话的语境是这样的:孔子看到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等人在一起交谈,子路一副刚强的样子,孔子便说:"像仲由这样,恐怕会不得好死啊!"
4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取主帅,匹夫不可义夺去志向。”
42、●作文如何得高分?收下这份作文结尾集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