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郭爱书,他为自己的书店选书有一个原则,决不追随潮流跟风选书。他每两三天就会为书店添新书,选择的标准首先要看作者,国外的要看译者是谁,再看出版社是哪里。他说:“来我书店的读者看书买书都是因为喜欢和信任我的书店,我要为他们把好第一关。”采访时,书店里来了一位读者,读者张先生说他第一次来这里是2007年,那时书店刚刚搬到这儿。张先生平时很喜欢买书,也爱逛书店,他说当时走进这家店看了一圈就觉得很不一样,看着书架上摆的书就能感觉到老板是个爱书的人,很会选书。
2、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上面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他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好。鲁迅先生爱护书籍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3、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我是无能的人,我是如此的穷苦,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4、“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北国的雪虽多,杭州西湖的雪却有着特别的地位。大雪后的西湖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和神秘感。
5、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6、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鲁迅)。
7、巴金比胡愈之小8岁,早在1920年他还是一个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读书的学生时,给胡愈之写信请教有关世界语问题,胡给以热情解答,还鼓励他勤奋学习,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8、1948年8月,胡愈之夫妇奉命赴解放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从香港乘海轮北上。途经上海时,秘密登岸约会亲人胡德华、胡子婴等,从她们那里了解到当时上海已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9、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一直咀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时,又捧起书攻读。
10、1928年,胡愈之在巴黎与巴金相遇,相互频繁交往,成为好友。胡愈之曾帮巴金将其早期的一些译作和短篇小说推荐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发表。在胡愈之逝世时,巴老曾写下——
11、1931年1月下旬,胡愈之从法国回国,路经莫斯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回到上海后,他开始以生动优美的文笔撰写《莫斯科印象记》,先在《社会与教育》周刊连载,1931年8月集辑成6万字的单行本由生命书店发行,至1932年2月半年内连续再版5次。
12、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勤学苦练如饥似渴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再接再厉
13、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
14、大姐姐傻了,可母亲从不放弃。母亲相信自己能改变这个事实,她相信西医,相信中医,相信神医,不放弃每一个渺茫的机会。经常有人来家里报信,说哪个地方,有个人成仙了,灵了。母亲便让父亲领着大姐姐讨神符,求神水喝。讨回来的神符烧成灰,就着神水,喝到大姐姐的肚子里。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母亲从来没放弃过。
15、 “教材不是美文的汇编。”温儒敏说。“教材选用课文,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文,很多都是经过修改的,对选文做少量必要的改动,并非显示编者‘高明’,主要是为了适合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课文,为了认字的安排,改动是常有的。过去叶圣陶主编中小学教材,对选文也是要做修改的。比如《最后一课》,几乎就是根据原作重写。原来初中选过文言文《口技》,原作有些内容涉及夫妇的情事,选入课文肯定不合适,就删节了。
16、“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怎样走上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这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但尤其需要知识。”
17、距父亲去世整整六十年了,父亲的言谈举止在我心里依然那么鲜明、亲切、温暖。
18、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21、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22、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23、(健康)这5种鱼水产专家从来不买!你家桌上有吗?
24、那么,网上热传的这些“假课文”到底假不假?为什么会出现有争议的课文?公众应该如何看待语文教材中的种种变化?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试图给出更加理性的视角。
25、胡愈之文思敏捷,文理清晰,文笔流畅,文风淳朴,被郭沫若称为“做文章老手”,被邹韬奋誉为“文章万人传颂”。
26、受邹韬奋之约,胡愈之在《生活》周刊大量发表了以“伏生”为笔名的国际问题分析论述文章。因其分析透彻,深入浅出,文笔犀利,立论严谨,深受读者欢迎。生活书店曾将其编辑出版《伏生国际问题专集》,成为品牌畅销书。
27、成年人的世界,最难的是体面。怄气、吵闹、发泄……于最终的所求无益,又往往徒耗精力。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智谋和落到实处的行动。
28、从我记事起,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一个大树的影子,看得见,但没有用。父亲不说话,身体不好,也干不了体力活。屋里五个娃子,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0、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3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2、当文学家的梦想破灭之后,他决定做个专业户。那个时候专业户、万元户是很时髦的词。万元户就相当于现在的土豪了。大哥决定做养殖专业户。他不养猪、不养牛,养簸箕虫,又叫土元,可以做中药材了。养了几个月,不知为什么不养了。改养蘑菇,又改养蜜蜂了。养什么都养不长。最后,大哥什么都不养了,说以后踏踏实实做农民。
33、为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力,语文教材注重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精华,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选文涉及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如列宁、高尔基,科学家如居里夫人、法布尔,自然和人文景观如荷兰的牧场、埃及的金字塔。选入的知名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谈读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外国作品约占总篇数的10%。
34、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5、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
36、当然,这样也不能证实爱迪生小时候一定救过妈妈。“小故事属于文学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也是可以容许的。”温儒敏说。
37、特别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前不久我翻看您给我的书信和您留下的日记。在那些字里行间当中,我看到自己的童年,如此清晰和鲜活。当您知道我的发小得了肝炎的时候,日记中您写道:小元受威胁,无计可施。
38、按照襄阳农村的传统,成年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母亲没有帮助我的权力。母亲是政治强者,但她不敢和中国五千年的三纲五常对抗。爱我的母亲对我说,我的大娃子不上学了,不要紧,母亲每天会求告老天爷,祈求老天爷给她一条生路。
39、先生对鲁迅很好,有一次鲁迅家里的人病了,要用10年的陈米来做药引。鲁迅正为此大费脑筋的时候,寿镜吾知道了,第二天就身穿长衫,背了一袋陈米到鲁迅家里来,使鲁迅深受感动。
40、“其实,教材首先是为教学服务的。”余d绪说。比如,鲁迅的一篇文章出现了增减就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而选用教材的人更多是从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的,可能恰好鲁迅的另一篇文章更合适。
41、神采奕奕垂头丧气满面春光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闭目养神、得意洋洋
42、海南人注意!还有不到十天,这种银行卡的使用将发生变化
43、我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京城,做了育儿嫂,看护别人的孩子,每星期休一天。大女儿在东五环外的皮村,在出租屋里看护小妹妹。
44、我没脸见人,也没脸上学了。最关键的是,我也没勇气流浪了。怎么活下去?活下去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