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穷要读书,富要看猪”(“看”胜利方言,同“养”意)。这是我小时候时常听父母唠叨的一句话。那时候,是不明白这句民谚是什么意思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理解了它的深刻含义。
2、初三好天,就预示着猫类动物(农村过去把家兔叫猫)会有好运。
3、但是,民谚“腊月初一晴,来年烤火到清明”也特意指出,在腊月初一晴的年份里,来年春季也要提防倒春寒气候现象的发生;因为腊月初一晴的年份里,预示来年春季气温相对较低,有时也会因降水多,或降温频繁影响春耕春播生产进度,或者对在田农作物安全生长形成威胁;所以,在腊月初一晴的年份,来年需要提防倒春寒,防止阴冷气候影响春播生产和农作物收成。
4、民谚“腊月初一晴,来年阴湿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腊月初一这天是个大晴天,预示立春以后阴雨天气较多,降雨频繁,阴雨绵绵的现象直到清明前后才会得以缓解;民间也有“腊月初一晴,来年烤火到清明”的说法,意思是腊月初一晴天,预示春后升温缓慢,常有阴雨或降温过程,气候偏冷。
5、总以为,世界上最可怕的是鬼,但鬼的模样只出现在恐怖电影中,其到底是什么样的谁都没有真正见识过。鬼吓人恐怕更多地只是人们臆想、虚幻中的产物。本句民谚告诉人们,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要尝试去吓唬他人,因为,人吓人才真会吓死人。
6、做人要实在、实诚,但如此说并不排斥在一定场合通过豁“玲子”作暗示以避免尴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些人老实得听不懂别人的隐示,将客套话当真。此谚语通常含有对那些拎不清、老实得发戆、迂腐腾腾之人的嘲讽。有时,其也用于表示“假客气”之人所遭遇的难堪和囧境。
7、十三这天天气好,预示着当年的豆科植物都会大丰收。
8、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急需他人照应的时候,邻居尤其是对门,自然是最为便捷的。因此,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应该是人际关系中分外重要的一个课题。
9、川沙人对咸菜有着特别的偏好。那时候,每当青菜价便宜时,城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动手腌制咸菜。备好一口大缸,置入一层青菜撒上一层盐,然后大人小孩站入缸里用脚踩,以此往复。在川沙民间有传,脚越臭的人甚至有脚癣的人,踩出的咸菜越香。
10、后来,本句民谚的意思得以扩展和延伸,对那些应以某种指向为目的而又以违背这种指向的实际过程来坑害、欺骗、捉弄别人的行为,人们都以这句的民谚来予以指谪。比如,当麻将挺“嵌档”牌时,该捉冲却不捉反被人“杠开”、吃“辣子”,陪冲的另外两家就可对“嵌档”牌友说:“嫁人不嫁,害人!”
11、初二好天,就代表犬类动物一年之中不会有恙,并且会繁殖很快。
12、初七日天好,人们在一年当中会有好运,百病不侵,无疾无殃人气旺。
13、又一个规律出现,它似乎能预测出世界杯决赛阿根廷VS法国的比分
14、本地话“狗眼乌珠”即为狗眼珠子。民间传说,狗看东西时,都是把大的看小、把高的看矮。所以,狗才什么也不怕。比如骡马牛之类的动物,狗都敢咬敢追。以此形成了这么一句俗语,引申为“瞧不起人、歧视人”的意思。而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狗看物体的高度确实要比物体的实际高度低矮。
15、 “富要看猪”,实际上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着山里人对财富的清醒认识。为富不仁、富而忘本,“败家犹如水推沙”,“富不过三代”都是对富人们的警醒。因此,大别山人在获得财富后,依然要选择养猪这个传统,因为他们记得,富并不是永远的,绝不能高枕无忧。其实,这是为了提醒自己时刻不能忘本,要永远勤劳,有所作为。
16、“双春年”又叫两头春,并不是说一年两头有两个春天,而是在春节前后,年头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节气。出现这样的年份,是我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实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
17、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昼夜平分,秋高气爽,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秋分正播种冬小的麦好时节。
18、在浦西(上海)滩语中,“猫”念成(mao),与普通话基本接近,而与其仅一江之隔的原川沙县,大部分本土乡人都说(màn)。真可谓隔江不同音。以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抓抓来贬讽那种说话、做事不分主次、不辨重点、胡拉乱扯的行为。
19、气象谚语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在古代,不论是农民,商人,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能否预知明日的天气已经是成败的关键,收集任何有关天气的预测数据极为困难。
20、(另一版本:方脑壳,哈戳戳,火车来了跑不脱!)
21、在川沙本地,与本句民谚意思相近的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有种像种”,只是其缺少了些许风趣。
22、铁搭,又称钉耙,俗称拉拉耙,有四至六个略向里弯的铁齿,主要用于刨土。本地话中,“七搭八搭”一般用于形容讲话不着边际,将毫无关联的事纠缠在一起,或胡乱地主动与他人搭讪。借“锄头铁搭”两种普通的农具来强化“七搭八搭”,突显了川沙人特有的幽默,令人顿感妙趣横生。
23、本句民谚侧重于强调大人以及家庭因素对下一代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蟛蜞全身披壳,若用其作馅料,显然会把娇嫩的馄饨皮戳破。由此,借以形容、嘲讽那些在日常生活工作并不少见的“窝里斗”、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的现象,很形象,很贴切,也很生动。
25、能做过天事儿,不说过天话儿:人们形容事情特别重大,往往使用“天大”二字。“超过天的事儿”,又该是多么大的事啊!然而,人生天地间,即使有能力做成比天还大的事,也不能自以为傲,更不能未做先说、妄夸海口。可见,谦虚谨言的分量有多重!
26、三天后就到腊月初一了,民间有“不怕腊月初一晴,就怕腊月初一雪”的说法;因为腊月初一晴,往往预示来年阴雨天气多,降雨比较频繁,土壤含水量丰富,对春耕和春播生产比较有利,所以民间不怕腊月初一晴;而民间之所以怕腊月初一雪,主要是因为腊月初一下雪,往往预示来年春季比较干旱,因为有“腊月初一雪,来年旱三月”的说法;春季是春耕和春播生产的关键阶段,如果土壤干旱,会耽搁春耕进度,会降低春播质量,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故此,民间害怕腊月初一下雪。
27、 “穷要读书,富要看猪”,这句民谚把“读书”和“看猪”的重要性与人的穷和富联系起来,给我们一个触目惊心的比对。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亲身体会到,贫富差距带来的落差是如何在灼痛我们的心,所以,只要提到“穷”、“富”二字时,总是会让人的神经敏感起来。这句民谚,好就好在不谈形而上的东西,它直面人生,贴近生活,自然会让人分外关注。
28、小一辈的人总觉着与老辈有代沟,嫌老人的想法、劝告早已过时,而其实,老少之间与其说有代沟,还不如说更多的是生活在不同年代的重复。本句民谚旨在告诫小辈要注意倾听和借鉴老人的诤言,以避免重走老人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曲折,否则,吃亏、吃苦的情况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29、一碗咸菜汤,酸香扑鼻,咸鲜入味,很是下饭。但咸菜的酸显然不可能改善因体力过多的付出而造成的脚的酸痛。所以本句民谚只是一种玩笑,或者说表示川沙人对咸菜的一种嗜好,再或说是川沙人在那贫穷的年代,因吃不起肉而只能吃碗咸菜汤时的一种自嘲和找乐。
30、初九好天会在当年收长果(农村过去把花生叫做长长果,因此,很多地方把花生看作长寿的吉祥物)之类的作物。
31、这是一句民间农谚,讲得是种小麦的最佳时节。白露、寒露、秋分都是节气,白露 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 10月8-9日交节,白露和寒露是在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
32、有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而本句民谚则更进一步,可以做菩萨。其无意去让吃不干净的食物,而只是告诉人们不要对食物的干净与否过于讲究、苛求,这跟水至清则无鱼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当人处恶劣饮食环境而又别无选择时,其也作为一种聊以自我安慰的说法。
33、以前,有一些卖芝麻糖的小贩,胸前挂着方形篮框,专门在戏院里走来走去向观众兜售芝麻糖。而有些看戏的根本就不懂戏,上戏院纯粹是附庸风雅。他们不看台上演戏,却一直盯着卖芝麻糖的小贩。所以,“看卖芝麻糖”只是本句民谚的简略说法,完整的应为:“看戏勿看,看卖芝麻糖”。
34、活人不能叫尿憋死:除非有病,正常人谁也不会让尿把自己憋死。况且若真的憋到了极限,即使想憋也憋不住。因此,生活中一旦遇到苦难,也大可不必悲观失望,只要勇于面对,积极突破,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35、所以,受传统影响,至今还有不少的农民在遵循着这一农谚去决定当年种啥作物为主。
36、三两包子四两肉(ru), 还有一条叉叉裤。
37、本地话“污”即屎。本句直意为:一粪坑屎,却有半粪坑是放的屁。其多用来讽刺一些人做事、讲话、待人不真诚、不实在,虚头巴脑、言过其实、冒功邀赏、说得多而干得少、口气比力气大的现象。有时,其还用来贬斥那些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商业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