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康德【121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3-10-26 17:36:47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康德【121句精选】

康德

1、接下来就是第三轮阐明,即通过第三条原则(意志自律)来从头引导全部三条原则。如把第一条派生的命令形式归结为“一个绝对善良意志的公式”,把第二条派生的命令形式中的“目的”归结为“不是一个起作用的目的,而是一个独立的目的……它只能是一切可能的目的本身的主体,因为这主体同时就是一个可能的绝对善良的意志的主体”。至于第三条派生的命令形式,也就是第三条原则自身,在这一轮阐明中也被引向了自然王国和目的王国的“悖论”(Paradoxon),表明正由于人性中的这一对立,人必须努力克服自然王国的干扰,自律才成为了人的一种“义务”并获得了令人敬重的尊严。(康德)。

2、康德说,只有民主政体能够保证人类的自由,因此人类的希望在于建立民主政体。

3、疑病症患者康德一生未婚,招致大批康迷五体投地,认为康校长为哲学甘当和尚,道深德昭,根本就是暖壶坐飞机——高水平。

4、有些文章说此时康德已经发财,所以有资本挑剔。此言不确。一年后,康德就任薪水远比教授差的大学图书馆员,就是明证。馆员虽然收入差,却也是42岁康德的平生第一个固定职位。后来,42岁的康馆员还拒绝了埃尔朗根和耶拿大学工资超过柯大三倍的教授职位。

5、误解的缘起在于误解者所执着的认知理性一元论,因这一执着,康德对认知理性无由迫近上帝的理智反倒被领会成上帝经不起有着无限效准的认知理性的逼视。康德原是要限制认知理性(知性)——它只能施于现象界——向着超验界或本体界的思辨运用的,此即所谓“为信仰留地盘,则必须限定知识”,那些误读“批判”的人们却把认知理性(知性)的思辨运用在上帝这一“理念”面前的不堪判断为上帝在知性思辨面前的虚妄。

6、康德认为,善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无人能终生行善,但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善。暴君并不愚蠢,他完全知道自己正在行恶。但为了维持统治,他必得行恶,同时踏着良心指恶为善。

7、康德认为人类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不在经验,也不在上帝,而在纯粹理性。

8、此思想并非康校长专利。那时的欧洲哲学大师流行当和尚,笛卡尔、帕斯卡尔、斯宾诺沙、霍布斯、莱布尼兹、洛克、休谟、叔本华、尼采和齐克果,个个均是终身光棍儿。

9、“如果我们经过面前的这座桥,最快能在什么时间到?”

10、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在对美的分析方面,二是在对崇高的解析方面,三是在对艺术美的讨论上。

11、按周作人文章“死法”,康德之死属“老熟,喜丧,油尽灯干”。其言不虚,康德此时油尽灯干,遗体仿佛木乃伊。有意思的是,他首先停柩于每日飨客的餐厅,似乎准备为纷纷赶来的朋友们上最后一道菜,后来才被移柩柯城大教堂。

12、德国人传统生活理想是:买一栋楼,种几棵树,养一只狗,结一次婚,生一堆孩子。

13、康家午餐菜品精美,连芥末也完全自制。康校长没老婆,却有个私家厨娘,可见“食色性也”排序之正确。久病成医,贪吃成厨,康校长自己亦烧得一手好菜,兴之所至,常常亲自下厨炮制私家菜飨客,菜品上桌,满堂轰然,不亦乐乎。

14、不过本章的任务并不是概括全书,而只是展示其中的第一个层次,即“通俗的道德哲学”层次,也就是从普通人最日常的道德意识入手。所以康德说:“因此为了使我的意愿成为善的我必须做什么,对此我根本用不着任何超人的机敏。……我只是问自己:你也能够愿意使你的准则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则吗?”虽然这时我们还看不出对这一普遍立法原则的敬重的根据是什么,但“我们已经在普通人类理性的道德知识中获得了它的原则,虽然这理性并未想到把这一原则以如此普遍的形式分离出来,但实际上总是念兹在兹,将其用作自己评判的准绳。”所以一个普通人,“即使不教给他们任何新东西,只须像苏格拉底所做的那样,使他们注意自己固有的原则,因而不须要任何科学和哲学,人们就知道如何做才是诚实的和善良的,乃至于智慧的和有德的。”但可惜的是,这种通俗的道德哲学若真地停留于朴素状态而失去了更高的哲学的指导,就容易在实践理性自然产生的“辩证论”面前迷失方向而走上歧路,从而使自己的本性遭到败坏,“这甚至使普通的实践理性本身最终毕竟不能称之为善的。”这就促使我们不能不从通俗的道德哲学上升到道德的形而上学。

15、康德继卢梭之后指出了实现这个理想的具体操作手段。1795年,71岁的康德在《致永久和平》中提出世界永久和平的基础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之间的权利由法律保障,全体公民作为立法者制订法律,公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公民因此而获得自由。

16、康德的婚姻观也很有意思,他根本就不想结婚。他曾说:“有三件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注意,不包括爱情。康德经常与美女促膝谈心,研讨美食,沙龙斗牌,观看戏剧,并且确实有两次认真地考虑过结婚。不过,显然他考虑得太久了,以至于对方在他考虑好之前已经嫁为人妇。

17、伊曼努尔·康德是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康德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康德的故事篇1康德修桥赶路

18、1798年,刚退休的康德出版《学院之争》,在前言中公布弗国王训斥信和他的回信,并点出回信伏笔:他是“作为(弗里德里希)陛下的忠实臣民”发誓的。这誓言只在“弗陛下”在世之年有效,并非永远放弃一切有关宗教题目的公开学术活动。现在“弗陛下”既已不存,誓言当然也就随风而去。以此事观之,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从弗国王的角度看过来,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

19、以此事为戒,所有网民必得牢记:为所欲为,恰恰证明你是一己私欲的奴隶。

20、另一个关于康德守时的故事是,一次他去朋友家拜访,因为之前有写信给人家说自己上午十一点会到,同时朋友家住的比较远,过去还要经过一条河,所以他大清早就租了辆马车前往。等到康德和车夫到达河边后,却发现桥断了,虽然河不宽,但是水深,而且结了冰,这也就意味着他无法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朋友家。

21、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康德哲学基本概念康德哲学框架分析命题是主语包含谓词的命题;综合命题是主词不包含谓词的命题分析命题都是先验命题;综合命题多是后验命题;但存在先验综合命题,这论证了数学的可能康德认为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学领域,即在物自体和现象界存在这样的调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谓的纯粹理性将之类推在实践中则是实践理性。将之类推在审美中则为批判力。

22、康德散步时只用鼻子呼吸,因为他深信张嘴会让风湿病从口而入。

23、依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说法,作为世界之主宰的上帝,其存在和威严是只允许我们猜测不允许我们亲眼观察和证明的,但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虽不确然预许给我们什么,或以什么恫吓我们,却要求我们对那不可知的上帝心存一种不计利害的敬重。这不计利害的敬重是非认知行为,它通往上帝,也通往上帝的造物——“自在之物”,亦即作为本体看的物。

24、第一哲学家ID:firstphilosopher

25、这一思想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是这样体现的:审美带给人以“自然的合目的性的美学表象”,但这表象中的“合目的性”却又是无目的的。就其无目的而言,它通着自然概念的领域,就其合目的性而言,它又通着自由概念的领域;自然的领域和自由的领域由此得以契接,相关于自然的认知(知性)和相关于自由的欲求(理性)也因着相关于审美判断的愉快或不快而得以贯通。

26、这两句墓志铭源自《实践理性批判》,它体现了康德坚持一生的思想:“良心就是我们自己意识到内心法庭的存在。”

27、康德深刻地把19世纪以来的人类性问题普遍化为人生的根本问题,使他的著作——三大批判成为千古不朽的杰作。他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精神和哲学发展的主流,即主体形而上的突出和哲学的人本化趋势。

28、康德逝世后118年,一个中国人在1922年把《康德传》翻译成中文。他是在中国共产dd史上有过“路线”的罗章龙。又过了58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更名《康德生平》重印。

29、这是个伦理学问题,即:我们做什么事才算是好事?就是说,什么是善?

30、在哲学上的空间和物理学上的空间之间,还有数学上的空间。

31、康德活到差两个月零十天满80岁,最远只去过俄罗斯元帅洛索夫的庄园,该庄园距柯城17公里!他固守柯城,是因为他和爱因斯坦一样,当教授。但是,这个梦想让康德付出了远超过爱因斯坦的执着,1764年,柯大才给了年过40的康德一个诗艺学教授讲席,当时欧洲平均寿命50岁,16岁上柯大的康德一口回绝了,有些文章说此时康德已经发财,所以有资本挑剔。此言不确。一年后,康德就任薪水远比教授差的大学图书馆员就是明证。馆员虽然收入差,却也是42岁康德的平生第一个固定职位。后来,42岁的康图书管理员还拒绝了埃尔朗根和耶拿大学工资超过柯大三倍的教授职位。

32、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33、某些康德研究者以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自然神论证明的驳斥本身即意味着驳斥者对上帝存在的否定,而几年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则扮演了让倒在血泊中的上帝重新登上天国王位的角色。

34、每天午餐后他一定要坚持散步。他的生活规律就如钟摆一样准确无误,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这种生活规律都不会改变。因此诗人海涅曾说,哥尼斯堡的家庭主妇们都把康德作为这里的标准时间,根据他每天路过的时间来校正自家的钟表。

35、伊曼努埃•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西斯堡(现变成俄罗斯领土,改名加里宁格勒),幼年自述为:“我胸腔狭窄,心肺活动空间均不够,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幼时甚至十分厌世。”

36、所以,这里我们首先要交代一下,何谓中国礼仪之争?

37、毛泽东在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自己“信过康德的哲学”。1965年8月5日,他在会见印度尼西亚共产d代表团时又说:“我是相信过康德的。”毛泽东的这个说法,应该是指他早年读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泡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对康德道德观的某种认同。

38、简单说,在康德哲学里,自由以及一切绝对的实践法则是在概念层面上,因而是在普遍必然性的层面上得到了确立与理解:每个人因理性而是普遍自由的,每个人也因理性而不得不是自由的。于是,自由被坚定地自觉为每个人的绝对身份。

39、本书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虽然在自觉的层面更多地表现为冲突,但在无意识层面却更多地表现为融会贯通。本书主要从运思方式、历史观、自由观、实践观、真理观等多个方面,从对历史本真性的敞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见、对人性超越性的指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等不同维度,探寻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会通的内在理由。

40、他永远穿着灰大衣,手里永远提根儿司的克(手杖)。

41、捧着这封万年冰玉的王札,康德周身寒气彻骨。他忙不迭地回信,否认自己有意违背国王旨意,表示自己的文章完全是学术研究,其目的正在于促进基督教纯洁而更有力地注入教徒心灵。康德信誓旦旦:“作为陛下的忠实臣民,为了避嫌,我绝对保证完全放弃一切有关宗教题目的公开学术活动。”

42、谁能比当了11年家教的康德更明白“学生是教师的衣食父母”?东家对康家教十二分满意,女东家凯撒琳伯爵夫人后来更成了康德的绯闻女友。

43、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这些心怀叵测的读者在充满敌意的阅读中却慢慢在这座美轮美焕、空前绝后的哲学尖峰殿堂中摸到了门路。

44、康校长大烦,盛夏亦不得开窗。为此,他多次求助于铁哥们儿、市长兼警察局长西佩。

45、以人类思想发展史论,这些字的威力超过法国大革命!所有看懂的人都血脉喷张,心跳加速,寒毛倒竖,汗如浆出。

46、康德堪称最秀的才。他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写书。

47、康德受学生欢迎,有听课费为证。当时教授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学生的听课费,康老师光靠讲课就买得起楼,雇得起仆人。康老师与学生的友谊也足以成为榜样。他经常慷慨解囊资助贫困生,导致很多学生把他当爹看。

48、车夫回答:“有,先生。在上游的地方还有一座桥,离这里大概有6英里。”康德问:“如果我们从那座桥上过去,以平常的速度多长时间能够到达农场?”“最快也得40分钟。”车夫回答。这样康德先生就赶不上约好的时间了。

49、首先因为专制国家不管多么开明、宽松,它都是专制,并没有因其开明而改变了它不具有合法性的基础。因为国家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就是权利法则,而从权利法则出发,一个正当的国家必须对最高权力进行有效分解,以达到维护、保障个人不可让度之自由权的目的;任何集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都是背离权利法则而不合法的专制国家。

50、康德认为,所有物自体的表象在意识先验认识结构中重构成现在我们所感受的物质世界,我们历史以来的所有正确的科学认识的客观性由人类先验认识的共性来保证。

51、每天如是,一生不变。惟一的新鲜事儿,就是周周五邮车来送书报信件。

52、实际上,康德不结婚,完全不是因为哲学,而是因为恐惧:他害怕性交使自己衰老。

53、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54、康德说,“任何国家不能用暴力干涉另一个国家的宪法和政府,”因此,整个西方扩张史,从黑奴贸易、掠夺原料、炮舰外交、鸦片战争,直到伊拉克战争,都极不道德。

55、康德为了准时赴约,不惜花费200法郎重新修桥,这体现了他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200多年过去了,可康德准时赴约的故事却一直被后人传诵着。

56、不由得想起钱钟书:你何必非要见那只下蛋的母鸡?

57、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58、因此,2005年夏天在巴黎开国际日耳曼学者大会时,我专门与躺在拉雪兹公墓的鲍迪埃合影一张。广大路过的欧洲游客莫名其妙。

59、1804年2月12日,长期卧床的康德奄奄一息,闻讯赶来的学生们手足无措地环绕在病床前。某学生出主意把“三大批判”搬到床头,希望老师在皇皇巨著簇拥之下充满自豪地踏上黄泉之路。看着自己毕生的心血结晶,康德忽然泪流满面。他轻叹:“如果把这三本书换成个小孩子,该有多好!”

60、关于义利之辨,儒家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按照康德的学说,利益属于经验领域,它依赖于知识的筹划;而道义作为超验领域,它所需要的则是自由意志。牟宗三认为,这在“德性优先于知识”上有着典型的体现和表征。

61、B:物理学家所谈论的时空,是意识先验结构所构成的现象世界里的时空,他们给出了不同的时空模型,如牛顿时空和相对论时空。

62、所以,莱布尼兹之后,欧洲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异教的、沉迷于迷信的腐败而停滞的国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中国的这种负面态度无疑直接影响到了莱布尼兹之后的康德对中国的评价。这是有关欧洲启蒙思想家与中国关系的学术史研究中持有的主流观点。

63、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大地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马克思主义同儒学会通的历史条件和机缘是什么?两者融会贯通的内在根据和理由究竟何在?

64、就是说,只有在“幸福”配称于德性的情形下它才被纳入“至善”范畴作为其要素之一。然而,无论如何,倘在一个自然过程中,不管这过程怎样漫长,道德价值精确配称以相应的幸福都是期望不到的。至善的最终可能——至上的道德配称以充量的幸福——不能不指望一位道德的主宰作保障,于是,康德又悬设了上帝的存在。

65、13:00—16:00,与自己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

66、女人对康校长的吸引力显然没有大到让他愿意转天穷一半。有他自己的话为证:“当我需要女人时,我养不起她们;当我养得起时,我不需要了。”

67、明白了吧?貌似枯燥无聊的康德,实际上是个出身贫寒的激进革命者,敏感,瘦小,思想锋锐,充满激情,无所畏惧。

68、农夫把两个儿子叫来,按时完成了任务。马车快速的过了桥,在乡间公路上飞奔着,10点55分赶到了农场。在门口迎候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真准时。”

69、康德从小居安思危,以至八岁即患疑病症。疑病症本身就是一种病,患者深信自己患了某种恶疾,身体健康却反复检查,医生和检查结果均无法说服他。疑病症约占疾病总数的1%,一般发病于40岁之后,女性多于男性,文化落后地区较为多见。

70、于是康德就从一般“有理性者”和自然物的区别出发来自上而下地展开论证。有理性者的行动与自然作用不同就在于它有意志,即它不是按照法则运作,而是按照对法则的表象来行动,这就是实践理性。但如果一种意志除了受实践理性的规定外,还受到经验或感性的“爱好”的影响(如在人类那里),这种影响对意志来说就成为偏离法则表象的、偶然的,而实践理性的规定就对它成了“命令”。命令分为有条件的(假言的)和无条件的(定言的),前者只是为达到某个具体目的的技术性的明智的劝告,后者才是道德上的“绝对命令”,它唯一的原则只是实践理性本身,即理性的实践运用的逻辑一贯性,它被表述为:“要只按照你同时也能够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而行动”。

71、    教育之难,还难在知易行难上。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心存人的观念、人的尊严来教导儿童。所谓人的立场,首先要求我们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生活的人,所谓得人成人。所以康德认为“教的人要受过教育”“没有受训练和教导的,就不适合教学生”。对这样的道理我们没有几个不明白,但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将“人”弄丢的。

72、康德付了钱,然后说:“如果您能马上从小木屋上拆下几根长木条,20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就把木屋送给您。”

73、鹰经常飞得比鸡还低,但这并不意味着鸡有资格嘲笑鹰。嘲笑康德是书呆子的那些聪明人并不明白,康德乃人中之鹰。

74、康德曾说:“我们鲜少在光明时想到黑暗,在幸福时想到灾难,在安逸时想到痛苦,不过,反过来的想法却经常出现。”

75、    在康德看来,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这渐进可能是几代人的,因为人的天赋不可能自行发展,要发展人的天赋就需要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基于具体的个人和场景随机而行的,好教师自然能根据具体的情境自由选择和运用教学计划与方法,相机而教。教育要让人走向完美,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只能有一个大致的目标,让人们各自去努力,而不是要求所有的人用同一种方式去达成同一个目标。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不是制造标准件,用大工业时代的理念来做教育显然不可能提升人品、改善人性的。如果我们看不清这一点,自然会被时下纷乱的教育“改革”所迷惑。

76、或许正因此,歌德对于中国人才有如此这般的亲切感,他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

77、康德传记作者雅赫曼某次深夜拜访康德之后在日记里写了一句“我带着满心的忧伤飞入他的怀抱,把自己童真的吻印上他的嘴唇”,也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警惕我对教授科研的尊敬毁于这些超自然想像力。康德有三十六分之一英格兰血统,有些人就敢宣布康德哲学接近英美传统!

78、这就意味着,对于现象界的知识论建构和把握,归根到底从属于德性原则的支配。这一顺序,同儒家关于德性优先的原则是一致的。

79、随着康德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兴盛,随着我国学界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深入阐释,康德是一位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似乎已是一种“共识”。所谓现代,是相对于近代而言的,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有两大表现形式,一是康德以前的客体形而上学,一是康德开始的主体形而上学。这种主体形而上学,在理论基点上走向了人的存在(在康德哲学中是“人是目的”)。

80、“我在伯爵家里和一位学者共进午餐,他是柯大最伟大的成员之受人尊敬的康德教授。这位著名教授是社交中活泼有礼的人物,他拥有如此优雅的生活方式,以致让人很难想象他体内藏着这样一颗深深探求的心灵。但是,他的眼睛和面容流露出大智大慧,与达朗贝尔的相似之处确实引人注目……康先生很久没有发表哲学著作了。他保证他不久便会出版一本小册子。”

81、那么,定言命令(即作为先天综合判断的道德法则)如何可能呢?康德的回答是:“于是定言命令之所以可能,就是由于自由的理念使我成为了一个理知世界的成员”,但由于我同时又是一个感官世界的成员,我的一切行为就不是合乎、而且是“应当”合乎意志自律,“所以这种定言的应当就表现为一个先天综合判断,这样,在我的由感官欲求刺激起来的意志之上,又加上了同一个意志的理念,但这个意志却隶属于知性世界而是纯粹的、独立实践的”。就是说,自由使我具有了一个“理知世界”成员的资格,并以这种资格面对感官世界的种种诱惑而凌驾于其上,构成了“我应当……”这一定言的先天综合命令。至于自由本身是如何可能的,康德认为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我们是出于意志(而非出于认识)要把自己看作是自由的,但自由却不是一个经验概念,不能形成知识。由此康德又回到了《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第三个二律背反,即自由和必然的矛盾,再次指出只要我们严格分清这两者分属于自在之物和现象世界,则即使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自由是如何可能的,我们也能够从这种矛盾中摆脱出来。所以,与《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强调认识的界限相对,在这里他强调的是实践的界限:“实践理性根本不会由于它把自己放进一个知性世界中来思考而超越自己的界限,但当它想要在其中直观自己、感觉自己时,它就超越自己的界限了。……假如它还从知性世界中取得一个意志的客体,即一个动因,那它就会超越自己的界限而自以为认识了某种它一无所知的东西。”

82、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83、执着者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一定执着。1770年,康德以46岁高龄终获教授讲席,按50岁的平均寿命计算,康德这个书呆子还有四年可活。没有谁——包括他自己——会想到,他这个教授要一当27年。

84、1755年6月,弟妹成人的康德重装上阵,以32岁高龄杀回柯大,并马上显示出自己一生后发制人的澎湃动力,先以《论火》获硕士,三月后,再以《对形而上学知识基本原理的新解释》通过答辩,成为柯大无讲席讲师,开始长达41年的教学生涯。

85、83年后,欧仁·鲍迪埃与康德殊途同归: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86、而康德哲学贡献最大的就是他提出的三大批判,也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本书中的体系,分别回答了哲学上不同方面的不同为题。

87、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88、这事儿最终愣没办成。康德的后两部大批判,都杀青于犯人们颂圣歌中。

89、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集西方哲学之大成,向形而上学顶峰发动了最富成效的冲击,终于建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包罗万象、精美绝伦的形而上学体系,实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梦想——让形而上学成为科学之科学。因此,欧洲古典哲学通常直接称为“德国古典哲学”。

90、他明确指认:“当纯粹思辨理性和纯粹实践理性结合在一个认识中时,如果这种结合并不是偶然的、任意的,而是先天地建立在理性自身上的,并因而是必然的:那末,后者就占了优先地位。”

91、这说明了什么呢?贺麟之所以挑出朱熹同黑格尔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这固然是出于他的专业偏好,但从更深层次看,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思想同欧陆哲学的亲和性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倘若缺乏这种亲和性,无论如何熟悉两者的思想,也难以从事这种会通和比较研究。

92、康德写了三本重要的书:《纯粹理性批判》讲人如何认识世界—真。《实践理性批判》讲人的伦理规则是如何—善。前者的对象是现象界,后者的对象是本体界。

9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57岁的康德来得很晚,但在迟到的这11年中,他打通了精神观照的任督二脉,修炼出飞临欧洲哲学之巅的不世内功。厚积薄发的他源源不断,一飞冲天,从此凌绝人世,翱翔青史。在勤奋的一生中,康德完成了53部著作。他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整个大陆拜为大师,名扬德意志,气盖欧罗巴,先后当选科隆、圣彼得堡和托斯卡那科学院院士。当初视康德为杏坛笑话的帝都学术界,一致推举他入柏林科学院。同时代的文坛后生歌德称康德“毫无疑问”是新时代哲学家中“最优秀的”,并说“他的教导影响细密绵长,渗入我们德意志文化的最深处……您即使没读过他一个字,也处于他的影响之下”。自称拜康德为精神导师的,随便数数就有歌德、席勒、黑格尔、威廉·封·洪堡、谢林、詹姆士、叔本华、尼采和柏格森等,个个都是文化史上开山肩鼎的宗师。叔本华视康德为哲学发蒙必读:“想当哲学家,首先须得做康德门徒。不知康德者,只能算个蒙童。”

94、实际上,康德不结婚,完全不是因为哲学,而是因为恐惧:他害怕做爱使自己衰老。跟今天的小资怕生孩子一样。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有很多迷信,他曾说,人生只有两件坏事——衰老和结婚。74岁时,他写到:“未婚(或者很早丧偶)的老人比已婚者更易长葆青春,而这也很可能是长寿的原因。”据说他还有柯城男性居民寿命统计表为证。

95、据研究,哲学家能否伟大,与其生活是否规律成正比。康德是最好榜样。有传记作家表扬他曰:“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是一个从不与其它词搭配的动词。康德这个规则动词,首先规则在他的起居时间表。海涅盖棺论定:“康德没什么生活故事。因为他既无生活,也无故事。”另一位著名康饭尼采倒是肯定康德有故事。他说,康德的一生就是“一个脑袋的故事”。说这话时,尼采当然没料到自己的一生只有一个故事,而且是个没有结果的故事——莎乐美。

96、中国传统文化同欧陆思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亲和性。譬如卢梭、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人的思想传入中国后,更容易实质性地渗透进我们的话语体系中,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文化现象耐人寻味。

97、随着普鲁士帝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柏林书报检查机关开始大力查封刊物,限制教学自由。

98、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99、这一权利法则是每个人一切不可让度的权利(诸如信仰自由、思想-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等等)的基础,也是每个人拥有可让度的强制权(dieBefugniszuzwingen)的基础——正是这种强制权使每个人可以强制要求他人尊重、承认其拥有那些不可让度的自由权。国家首先就建立在所有成员让度出来的强制权基础上,这是国家全部正当性的基石。这意味着,国家的首要使命就是维护与保障所有成员那些不可让度的自由权:人们让度出强制权,乃是为了维护与保障那些不可让度的自由权。

100、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康德等启蒙哲学家对中国的理解与评判,但是,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并不是出于私人的主观情感,也不是出于某种时髦的社会思潮,而是出于他们成熟的启蒙思想。简单说,康德“不喜欢”“中国”,是出于“思想”,出于“学理”。

101、(1)第一条派生的命令形式是:“你要这样行动,就像你行动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这条命令与它由之所派生的绝对命令只有一点不同,这就是“普遍法则”变成了“普遍的自然法则”。为什么要强调“自然”法则?显然是为了普通理性能够具体理解;但由于这里不是指真正的自然法则,而只是“好像”自然法则,所以只是借用了自然法则的“形式”,因而还是从道德的形而上学层次来说明的,而不再是通俗的道德哲学了。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也谈到过,实践理性的对象(善与恶)不可能像认识对象那样有自己的“图型”(Schema),但却可以有自己的“模型”(Typus),“所以,也要把感官世界的自然用作一个理知自然的模型,只要我们不将直观和依赖于直观的东西转移到理知自然上去,而只是把这个一般的合法则性形式(其概念甚至发生在最普通的理性运用中,但仅仅只是为了理性的纯粹实践运用这个意图才能够先天确定地被认识)与理知自然相联系。”所以下面所列举的四个例子就具有纯粹义务的“模型”的含义,康德将这四个例子按照“道德形而上学”的层次重新整理为:对自己的完全的义务,对他人的完全的义务,对自己的不完全的义务,对他人的不完全的义务。所谓“完全的义务”就是绝对没有例外的义务,例如:不要自杀;不要骗人。所谓“不完全的义务”则允许有例外,例如:要发展自己的才能;要帮助别人。显然,这里前两条相当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消极的义务”,后两条则相当于前面的“积极的义务”;但前面是按先客观(他人)、后主观(自己)排列,而这里是按先主观(自己)后客观(他人)排列。因为在“通俗的道德哲学”中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对他人的义务,而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更重视的是人们对自己的义务。此外,完全的义务是违背了它就会陷入完全的自相矛盾和自我取消的,如自杀一旦普遍化就没有人再可以自杀了,骗人一旦普遍化也就没有人再相信任何人、因而也骗不成人了,因此这种义务更像是一种客观的“自然法则”;违背不完全的义务则不一定自我取消,如设想一个懒汉的世界和一个绝对冷漠的世界都是可能的,但没有人能够真的“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他不遵守义务只不过是希望自己一个人“例外”而已。所以这只是类似于一种主观心理上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它只会导致自己意愿中(而非客观上)的自相矛盾。

102、12:下楼待客,对迟到的客人一律赏以冷脸。

103、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104、在古罗马,演说家在重大辩论的前夜是严格禁止性交的。

105、《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106、这话也就是康校长说。改虎头教授说,还不得被广大女学生私刑处死?

107、康德原本有着一般知识者都具有的自负和傲慢,但也恰恰是卢梭“纠正”了康德的这种优越感,由此决定了在康德哲学中“知识的价值取决于道德价值”,而不是相反。

108、一年之后,63岁的康校长买下一幢房子,结束柯飘生涯。

109、但是,胸中多了几十年来读的那些个书,迫使他不得不直起腰来。

110、中国具有这三方面的“优点”究竟是早期启蒙思想想象出来的,还是他们从耶稣会士的中国文献中解读出来的,以及这些优点是否符合真实的中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并不重要,于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来说,也不重要。这里,重要的是要问:从康德开始,成熟的启蒙思想们是否放弃了这些“中国标准”?如果放弃,他们为什么放弃?如果没有放弃,他们为什么却改变了“颂华”态度而转持“厌华”态度?

111、1779年,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朋友威廉·彼特斯。动身前,他曾写信给彼特斯,说3月2日上午11点前到他家。

112、很多文章说康德是“虔诚的新教徒”。完全胡打乱说。康德的“上帝”与基督教的那个上帝根本不是一回事。对于世俗宗教的所有辉煌仪式和森严僧侣制度,康德一概厌恶加拒绝。

113、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 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 自然人”, 发展人的个性, 增进人的价值, 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114、所以,暴君的下场注定是悲剧。无论他如何挣扎。和杀多少人。

115、他就是一个穷怕了的、节俭过度的孤寒老头儿。

116、这是否提醒我们,要统一引力理论和量子理论,必须对时空模型进行反思?

117、执着者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一定执着。1770年,康德以46岁高龄终获教授讲席,按50岁的平均寿命计算,康德这个书呆子还有四年可活。没有谁——包括他自己——会想到,他这个教授要一当27年。

118、德国哲学界群起研读。并非追捧,而是为了在门德尔松领导的大批判里赢得话语权。

119、《纯粹理性批判》持论固然宏大高深,但真正令人望而却步的,却是它的文辞诘聱,晦涩难解。它甫一出版,即夺得哲学史长句冠军——一个读者写信抱怨康德:“读你的书十个手指头都不够用,因为你写的句子太长了。我用一个指头按住一个从句,十个指头都用完了,一句话还没读完!”

120、由“好的意志”所引生的道德的善是无待的、至高的善,但至高的善还不就是圆满的善。圆满的善在康德哲学的期望中意味着为道德的善配称以相应的幸福,因此这“至善”便有了“德”、“福”两个重要因素。正是通过这两个要素,康德才确立其哲学的全部目的。

上一篇:努力句子短句【33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努力句子短句【33句精选】
  • 鲁迅说的经典句子关于爱情【34句精选】
  •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句大全【26句精选】
  • 史上最励志的视频短片【28句精选】
  • 高考激励图片【65句精选】
  • 高三教室高考励志标语【45句精选】
  •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串烧【39句精选】
  • 真诚合作共赢的短句【52句精选】
  • 古风仙句摘抄【19句精选】
  • 给老师的祝福语句子【111句精选】
  • 一句情话十个字【29句精选】
  • 激励高考孩子励志的话语【21句精选】
  • 夸人牛逼的经典语句【62句精选】
  • 疑问造句二年级【23句精选】
  • 中华经典诗文50字【22句精选】
  • 人活着珍惜当下的句子【106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捡菌发朋友圈说说【100句文案】
  • 涨水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最新个性说说

  • 康德【121句精选】
  • 努力句子短句【33句精选】
  • 鲁迅说的经典句子关于爱情【34句精选】
  •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句大全【26句精选】
  • 史上最励志的视频短片【28句精选】
  • 高考激励图片【65句精选】
  • 高三教室高考励志标语【45句精选】
  •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串烧【39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