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动词>至;到;到达。《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伶官传序》:“~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2、译文: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
3、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狱中杂记》
4、助词:分为结构("的""地""得")、动态("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吗""呢")。
5、(3)动词>遭遇;遇到。《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于难。”
6、(用刀杀) 名词用“而”连接,无论在“而”前“而”后,一概活用动词。
7、语言技能课包括汉语读写、口语、听力和报刊阅读等;语言本体理论课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中国文学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社会风俗等。
8、译文: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9、(用礼节) ③良岁更刀(每年) d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用的使动用法 例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10、(7)介>等到;到了。《兰亭集序》:“~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1、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鸿门宴》
12、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13、yǔ,用于“语文”“语言”“汉语”“默默不语”。
14、(6)动词>赶得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
15、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书面语言。
16、 新石器时代。始于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直延续到约距今 4千年左右,持续了五六千年。出现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
17、在此基础上,尝试为古代汉语用典修辞理论建立起一个较为体系化的构架。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劝学》
19、①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20、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1、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22、(5)动词>来得及。《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召下兵。”(又)名>指充足的应付时间。《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乎-”
23、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24、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文言实词及的用法6通
25、备注:其中的区别词不是特别常见(区分事物的分类,如"慢性""急性");在初中或高中学习阶段,一般熟悉常见词类和副词,介词等词类就可以了。
26、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来到陡峭的崖壁下面。
27、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要挟)《狱中杂记》
28、语气词:分为陈诉("的""了""吧")、疑问("吗""么""呢")、祈使("吧""了""啊";)、感叹语气("啊""呀")。
29、例:“我想和你聊天”的古文是“吾欲与汝谈。”
30、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文言文的范围很广,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而六朝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写成的古文也是文言文,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都是文言文,都是古代汉语学习、研究的内容。至于古白话,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不大。如佛经,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等,它们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渊源,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很小。即使其中保留着一些文言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只要我们学会文言,古白话也能理解。因而古白话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学习文言文这一部分,又偏重于散文而不重学诗。古代汉语造句欣赏破读是古代汉语中重要的语言现象之破读又称为读破、破音或破音异读。
31、本书以文选为根本,围绕文选的学习,配备相应的作者或著作介绍、作品思想内容的说明词句意思和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汉语理论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的注释以及译文部分。
32、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33、②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34、(2)量词。天,日。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文言实词及的用法靠近,接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5、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约束、控制)《史记货殖列传》
36、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37、 井田制。井田制: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31亩),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面积约为一平方甲,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同。
38、②拜访。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39、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石钟山记》
40、 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分布在浙江绍兴与宁波之间,为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距今约有六千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