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剧发展历史中,最有名的科班富连成,是由谁创立的?
2、也有的时候,打戏本身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偶然因素使其目的得以实现。但因为这些偶然因素未被充分认识到,打戏的效果便被夸大,“不打不成戏”的观念借此得以强化。韩世昌曾有这样的经历:夜里散戏后学唱,困倦不堪,没有唱会,被打“死过去”。回过气来以后,哭哭啼啼了一会儿,居然会唱了。先生说:“是不是?不打不会、非打不可。”对于这件事,韩世昌分析道:
3、京剧《草船借箭》故事见小说《三国演义》,讲述的是“用奇谋孔明借箭”,实际上却是被移花接木的创作,历史上确有其事的是谁呢?
4、“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出门三五步,咫尺是他家”这条戏谚讲的是京剧写意性在舞台空间的具体体现。京剧的舞台空间处理是采取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演方法。
5、梆子腔是清代四大戏曲声腔之它流布各地,孕育了多个戏曲剧种的形成,它是使用上下句对称的板式变化体声腔,因演唱时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对吗?___
6、对。吉剧是戏曲,是代言体;二人转属于曲艺,是叙述体。
7、梅兰芳先生作为代表戏曲艺术高峰的艺术家,曾推动戏曲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他曾出访那些国家?
8、 学艺者的天赋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锻炼。条件略逊的演员,通过锻炼可以得到提高;条件优越的演员,若不肯下功夫锻炼,不可能将其优异的条件充分发挥出来。
9、 京剧贵在独创性,最忌千篇一律。每一出戏的排练演出都应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主题思想,在艺术处理、技术运用、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色上有所区别。
10、(3)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1、 “大”与“小”、“高”与“低”既可指身段动作,也可指唱念的声音。其含义为:通过反衬、对照手法的运用,强化艺术表现力和形式美。如《艳阳楼》一剧的高登,左手提开氅前襟,右手持马鞭,双臂撑开,如鹰展翅,以表现人物凶猛的气势,而在双臂张大之前则应先做出双臂缩于胸前的动作,先缩后张、先小后大,效果格外鲜明。
12、“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出自哪位戏曲名家的哪部著作?____
13、 戏剧艺术本质是通过表演艺术手段反映生活的真实。因此,戏剧的故事虽是事先编排的,但演员要把它演得真实可信。
14、(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
15、就是经过一宵脑海中的酝酿消化以后掌握了,所以大脑疲劳发滞的时候就不应该强迫他记忆了。老一辈的人不懂得教育心理学,非让当时会不可,不会就死打一顿。孩子哭泣,头脑经过一次剧烈的刺激以后,脑海一活动,说不定就真剋化开了,也就唱出来了。所以使得老一辈认为一打就会,非打不可。
1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17、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杨文广、《挡马》中的杨八姐,所穿服装为?
18、(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
19、腔好唱,味儿难磨。关于戏曲的谚语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