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到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无数网友高呼“绝美”、“破防”。我相信这种共鸣的震撼和感动,埋藏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基因中。从前,只是缺少一次被唤醒的机会。
2、第26部《日知录》顾炎武(明末清初1613-1682)
3、第10部《楚辞》屈原(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30部国学经典书籍第11部《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公元前235)
4、但是同时,也难免和古圣先贤的智慧擦肩而过,错过一些“顿悟”的高光时刻。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烦恼,也便不会收到诸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一剂良方。
5、礼记是一部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而成的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查传且制度选集,是记录着先秦礼制、体现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美学思想和多马买政治思想的儒家经典书籍操跳金套许活育,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6、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国学经典大全集)。
7、经:包括《周易》《尚书》《大学》《中庸》等十几部典籍。
8、如果你愿意安静地拿起一本经典读本,愿意捡拾先哲们参悟一生、沉淀一生的学识和智慧,一定不要错过这套经典书籍。现在开通/续费「三联中读·知识年卡」,限时免费送:《中国古典名著》(典藏版)。数量不多,抢完即止。
9、吴子兵法辑佚银雀山尉缭子司马法逸文群书治要三略
10、孟子集注中庸集注论语集注孟子字义疏证大学问
11、☛语文1-6年级(上册)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测试卷
12、孟子是一部由战国中期的孟子、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著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是与大学、中庸和论语并称的四书之目前现存的孟子共七篇十四卷二百六十章,记载着孟子及其弟子政治、教育、哲学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13、第8部 《孙子兵法》 孙武 (春秋生卒年不详)
14、第4部《孟子》孟子(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15、阅读的方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地碰撞,无论东西方文明怎样相互融合、渗透,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从春秋战国诸子并起,中国历史虽然朝代兴替,世事沧桑,但中华文化却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是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史的明证。
16、第五阶:修身。格除物欲、习性,务使自性光明磊落。修身乃治心非治身。
17、吕思勉写的中国通史,上半部是专门史,如社会、文化、家庭、土地、经济、政治、军事等从古至今的专门史,下半部是通史。
18、论衡校释孙子兵法论正明夷待访录裴注三国志文心雕龙注
19、比如,“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雍也》)的“乐”字,旧时解释为“爱好”。杨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即予以辩证,他认为应读lè,为意动用法,此句译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21、《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22、《菜根谭》是明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认为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正心诚意、修心养性、涵养品德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这本书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通过简易的诗句和警世的喻言表达出来。读来使人心旷神怡,又感慨万千,想必是作者饱经世事沧桑后的深刻体会。所以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23、这套书中除了易懂的故事性读物,也包含一本经典的古代汉语散文选本,《古文观止》。
24、《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25、《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26、《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27、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28、《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清代人崔述认为:“凡文之体,因乎其时……《大学》之文繁而尽,又多排语,计其时当在战国。”(《洙泗考信录·全录》)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29、第23部《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南宋1130-1200)
30、第25部《焚书》李贽(明代1527-1602)
31、《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32、☛语文3至6年级(下)第1-8单元习作范文
33、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34、前者《论语译注》是华人世界以至全球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论语》译注本,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学的文科教材或重要参考书。作者杨伯峻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和文献学家,他尤其注意音词义、语法修辞规律的介绍,并时常对这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论证。
35、如果家里有青少年儿童,正处于树立是非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定要读一读《了凡四训》,一本流行了400年的教育书籍。作者袁了凡,原本想著书教育自己的儿子,却一不小心写出了万世流传的教子书。
36、书不厚,使用轻型纸张,出门随身带着不会重也不占地方。闲暇时翻一两页,随时修行,自我充实。
37、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38、“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39、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xie)矩之道”。
40、《孙膑兵法》《百战奇略》《握奇经》《练兵实纪》《将苑》《何博士备论》
41、500+部精选有声书,囊括榜单佳作、高分经典。
42、杜甫被称为“诗圣”,和李白一起,是中国古诗创作的两座高峰。他的诗句工整而富灵性,有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
43、钟叔河、杨坚等出版界的“国宝级元老”,都曾在这担任总编。
44、对于个体,或许不会给眼下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刷短视频,追热点,在休闲娱乐中消磨时间。
45、第22部《苏东坡全集》苏轼(北宋1037-1101)
46、《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lù)矣。
47、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48、孟献子曰:“畜马乘(Sheng)不察于鸡豚(tún),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49、安:修炼至此,身、心、灵已安定,因为家人齐心,夫唱妇随。和谐家庭,人人羡慕。
50、《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2、☛人教PEP版3至6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期中、期末试卷
53、第28部 《读通鉴论》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54、《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55、第29部《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代1792-1841)
56、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xie)矩之道”。
57、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58、《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功。《大学》是相对于《小学》来说,是古时读书人入门必读经典;《中庸》是国学的心法;《论语》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孟子》在宋朝后与《论语》并驾齐驱。
59、百家姓老子校释世说新语笺疏太平经合校管子轻重篇新诠
60、☛语文3至6年级(下)第1-8单元习作范文
61、本书分两部分构成:《中国历史概要》主要梳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国文化导读》则涉及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的文化现象与派别,涉及中国文化史上主要的经典之作。
6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末突十市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63、第5部《墨子》墨子(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64、第11部《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公元前235)
6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66、《诗》云:“邦畿(ji)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mín)蛮黄鸟,止于丘隅(yú)。”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67、第7部《韩非子》韩非(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68、第25部《焚书》李贽(明代1527-1602)
69、当自觉自悟后,有自知之明,己达达人,推己及人。希望大众皆能幸福美满。
70、第16部《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约365-427)
71、全唐诗:《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72、第7部 《韩非子》 韩非 (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73、《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74、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易纬乾元序制记陆氏易解中庸
75、定:知止于至善,就是知道在五伦中修炼,修炼到家庭和谐人人齐心。若是家庭乱纷纷,我们的心肯定定不下来,家庭生活不定,作息乱,身体肯定不好。
76、第26部 《日知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77、每一篇目之前都写有一篇导读,或是对篇章加以介绍和说明,或者丰富背景信息,或是对文中观点进行总结。即使是历史小白,也能借助导读理解其中的深层内蕴。
78、第10部 《楚辞》 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