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康有为见到了这份密诏,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与众多维新人士哭成一团,哭完,他决定事情还是要干,于是,他找来了谭嗣同,让他去说服袁世凯起兵。
4、这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参与人员谭嗣同所作,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慈禧太后随即发动政变,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往海外,许多人也劝谭嗣同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还是坚定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最后他还是只身赴难,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其中英勇无畏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代的人。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6、这其中就有谭嗣同,他未接受别人的逃亡劝告,毅然决定留了下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直言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谭同始。”
7、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翊(hóng)《寒食》
8、唐寅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9、之所以疯传为苏轼所作,是因为张先确实老来纳妾,苏轼也确实写诗调侃过,诗名《张子野年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10、想到这儿,康有为就恨得牙根生疼,这时候,一个惊世骇俗的念头从他的脑海中产生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11、这个时间距离李白去世已经至少50多年了,他怎么可能填菩萨蛮曲词呢(有人说开元年间崔令钦的《教坊记》也有此曲,经考证,应属误传)。
12、1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
13、语出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狱中题壁》,全诗原文如下:
14、惟夫d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6、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dì)》
1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③。欲济无舟楫④,端居耻圣明⑤。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
18、意思虽大体不差,但掷刀于地和横刀在手,气概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现在普遍下意识反应,觉得谭嗣同是因为变法被杀,不完全是事实。
19、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20、这个康有为是不是疯了,就凭他,一个六品小官,就想软禁太后、诛杀大臣,他也太异想天开了吧?
21、这是慈禧太后的第三次政变,前两次分别是辛酉政变和甲申易枢,这次是戊戌政变,这些政变都成功了,她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22、①选自《东坡乐府》。水调歌头,词牌名。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③(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④(把酒)端起酒杯。⑤(宫阙)宫殿。⑥(归去)回到天上去。⑦(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字。指想像中的仙宫。⑧(不胜寒)经受不住那种寒冷。⑨(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⑩(何似)哪里像。?(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本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们不应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变圆呢?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亲人的“欢”“合”和月亮的“晴”“圆”同时俱全。?(千里共婵娟)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明月。婵娟,嫦娥,这里借指月亮。
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mín)》
2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②,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③;居庙堂④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7、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时牺牲的六君子之他似乎留下了一个谜语,两昆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8、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29、他的诗歌全部是由藏语翻译而来,译者是建国前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曾缄先生,曾先生古典文化造诣极为深厚,任职蒙藏委员会任职期间,搜集、整理、翻译了仓央嘉措的诗歌,他的原话是:
30、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1、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3、项羽,一个令人激动的名字。曾经有过光辉,也曾经陨落,称赞者谓其英雄无双,诋毁者以为其残暴不仁,然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价吧!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的:“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若论品评人物,梁任公的这段话实在是中肯之言。
3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贰
35、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36、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
37、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9、显然,这是一首绝命诗,他借用了古典人物案例,笑对着苍天,将自己的肝胆视若同那昆仑山般的气势磅礴。此句颇有点像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40、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1、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42、他康有为把光绪皇帝的密诏改了,改成了上面的样子。
43、这首诗是明末清初的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所写。夏完淳15岁时就跟随其父允彝、师父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17岁那年,夏完淳被清兵逮捕,押往南京,临别松江时,他写了这首诗,就在这一年,年仅17岁的他死于清兵的屠刀之下。
44、 原诗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45、总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原版改动有可能,但较真实版的还是梁启超整理的。毕竟《绣像康梁演义》是在谭嗣同就义十年后出版的,且小说为情节需要有大幅改动的确定性!
46、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7、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8、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人称孔北海。
49、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慎大览》。
5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④;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⑤。
51、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最终得以逃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52、《九章·怀沙》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此诗历述作者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以及南行的心情,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希望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全诗语句简短有力,颇有气促情迫之感,反映了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境,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
53、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